学术投稿

石辛含片对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王忠朝;范丽苑;白晓东

关键词:石辛含片, 胃火牙痛, 智牙冠周炎
摘要:目的 研究石辛含片治疗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初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就诊当日先行常规局部冠周冲洗,试验组含服石辛含片0.6 g×2,4次/天,对照组采用碘甘油上药.治疗10 min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尺法记录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治疗后第3、7天应用疼痛计分法记录患者的炎性控制情况,并对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10 min后,试验组37.5%的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而对照组不明显,治疗后第3、7天,试验组分别有90.0%和92.5%的患者疼痛消失,对照组分别有57.5%和87.5%的患者疼痛消失.综合治疗后3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0.0%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辛含片对治疗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有明显的消炎镇痛疗效.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对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喜炎平在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其中使用喜炎平治疗的患儿52例(试验组),采用病毒唑治疗的患儿48例(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再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体征(肺湿性啰音消失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时间)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治疗并发症(白细胞减少、细菌感染、变态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治疗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不仅能加快患儿症状恢复,同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因此,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等指标,对比成本-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68%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较对照组的36%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成本-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首次行经导管肺动脉化疗栓塞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首次行经导管肺动脉化疗栓塞术(TPCE)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120例确诊为肺癌并拟行首次TPCE的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QI护理可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TP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在石蜡组织块脱蜡转透射电镜标本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替代二甲苯在石蜡组织块脱蜡转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的可行性.方法 将石蜡组织块分为常规脱蜡组和快速脱蜡组,采用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代替二甲苯进行脱蜡后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和观察,并与采用二甲苯按照常规脱蜡步骤进行脱蜡后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常规脱蜡步骤与二甲苯常规脱蜡后转透射电镜标本的切片与观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可用于石蜡组织块转透射电镜标本制备时脱蜡,以减少二甲苯对环境和实验者的危害,但其难度略大,标本观察效果略差.

    作者:杨杰顺;叶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初诊为MM的患者20例(患者组),健康体检者25例(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CD3+CD4+T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B细胞、Th1、Th2比例降低;CD3+CD8+T细胞、Th1/Th2、Treg所占比例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T细胞亚群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作者:丁海;王森;高硕;徐学静;陈军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联合硬膜囊前间隙阻滞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经椎间盘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0例在CT或C臂引导下采用经前路穿刺到突出椎间盘,用等离子对突出椎间盘进行靶点消融,消融完毕后再经椎间盘穿刺进入硬膜囊前间隙行病变神经周围黏连松解及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改善较显著(P<0.05),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近期优良率达95.38%,24个月远期优良率为78.57%.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经椎间盘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神经阻滞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华伦;郭晓丽;王伍超;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新指南CLSI EP9-A3在凝血分析仪比对中的研究与运用

    目的 运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指南对该科室2台不同凝血检测仪进行检测结果比对.方法 以STAGO-Evlution凝血分析仪为参照系统(X),STAGO-Compact凝血分析仪为实验系统(Y),依据CLSI EP9-A3文件要求,分别测定40例标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应用ESD法进行离群值检验,选用佳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各检测项目95%置信区间(CI)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1/2 TEa为可接受标准. 结果 ESD法未发现离群值点.PT、FIB差值具有恒定CV变化,采用加权小二乘法(WLS)回归分析;APTT差值为混合变化,使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应用回归方程直接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及回归各项目可信区间,其偏倚均小于可接受标准.结论 STAGO-Evlution与STAGO-Compact 2台凝血仪检测PT、APTT、FIB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施雄飞;林云;张兴宗;刘晓敏;刘曦;詹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下腹膜透析患者季节性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下腹膜透析患者季节性血压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综合护理干预下夏秋两季患者的血压、体质量、降压药及总出量情况,以及夏秋两季收缩压差值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下,腹膜透析患者在夏季收缩压(125.19±15.83)mm Hg、舒张压(76.83±10.38)mm Hg、平均动脉压(92.78±10.69)mm Hg、体质量(62.31±9.78)kg、DDD值(3.01±1.27)和秋季的收缩压(134.78±15.54)mm Hg、舒张压(83.65±10.24)mm Hg、平均动脉压(99.14±10.43)mm Hg、体质量(68.25±10.03)kg、DDD值(4.55±2.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季节的总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夏季和秋季收缩压差值为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夏秋2个季节的体质量差值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下体质量增长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季节性血压变化幅度的重要因素,控制体质量可能会改变腹膜透析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幅度,有利于防止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可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医护一体模式的快速流程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快速流程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按照1∶1原则将数据录入随机数字表系统分为:研究组(n=32)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快速流程护理,对照组(n=32)使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环境评分、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各维度分值均值、护理质量综合评定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列-互补模式护士参与医院事件与护理高质量实施基础与主导-从属模式比较,虽然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合作、人力及物力资源充足、管理和领导能力与主导-从属模式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模式是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评估、分析、方案制订及实施,但护理全程中以护士为主导,充分发挥协作和领导能力,改善工作环境,保证医护质量的提高.

    作者:孟维慧;翟亚萍;罗洁;王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对护士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能力对护士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不同科室的护士共506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基本的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对关怀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护士关怀能力的因素.将502例护士随机分为2组,每组251例,干预组护士接受为期20学时的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并参与实践活动;对照组护士不接受任何培训,比较干预前后2组护士的关怀能力、生命意义感.结果 2组护理人员初次调查时的关怀能力、生命意义感评分结果分别为(195.52,19.578)、(68.10,14.29)分,均处于较低水平.护士的关怀能力随职称升高而增加,不同职称护士的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职称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基本资料对其生命意义感均无显著影响(P>0.05).干预后干预组护士的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单项评分、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除生活自由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基本状态对其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并无显著影响,通过人文关怀课程的培训则有利于提高关怀能力,以及生活品质、生命价值、生活目标.

    作者:文燕;李敏;张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40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时期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应用R显带技术对该院404例CML患者的骨髓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4例患者中Ph染色体阳性376例(93.1%),Ph染色体阴性但bcr/abl阳性28例(6.9%).376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中,具有典型Ph易位者360例,具有变异易位者16例(复杂变异易位14例,简单变异易位2例).16例变异易位患者慢性期10例,急变期6例.伴额外染色体异常者80例(19.8%),其中慢性期32例,占CML慢性期患者(304例)的10.5%,以-Y、+8为主;急变期48例,占急变期患者(100例)的48%,以i(17)、+8、+Ph多见.CML急变期伴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比例高于慢性期(P<0.01).结论 Ph染色体是CML的细胞遗传学标志,Ph染色体可表现为典型易位和变异易位,变异易位在慢性期和急变期都可出现.CML急变期伴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比例高于慢性期,CML病程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预示病程进入加速或急变期.

    作者:鲍翠霞;于威娟;李杰;张霞;张晓录;黄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心理状况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结果 出院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行走能力显示,研究组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 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能显著改善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况,有助于患者重返及更好适应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红;吕承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 2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同型半胱氨酸(Hcy) 作为脑卒中血清危险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使用循环酶法测定2组血清Hcy水平.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及Hcy水平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677T位点突变型(CT型+TT型)所占比例显著增高(89.23% vs.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等位基因T的分布频率比较(65.38% vs.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梗死面积增大,突变型所占比例明显增大.A1298C位点的突变频率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15±9.71)μmol/L vs.(12.68±4.01)μmol/L,P<0.05],且以大梗死组为高.单一位点的突变与血清Hcy水平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C677T与A1298C联合突变的比例,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6.15% vs.9.00%,P<0.05),且随梗死面积增大,联合突变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在病例组内,2位点同时发生杂合突变时Hcy显著高于仅C677T杂合突变[(21.13±8.47)mol /L vs.(11.52±4.36)mol/L,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会加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MTHFR C677T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1298C位点单独发生突变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未发现相关性,但与C677T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即2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概率增加.

    作者:赵娇;张冬青;王海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1例中段尿分离的弗格森埃希菌

    弗格森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是人和动物少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创伤、尿道、胸膜等感染,同时造成菌血症、腹泻[1].现从1例老年女性中段尿中分离出弗格森埃希菌1株,报道如下.

    作者:陈菲;周万青;张之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髋部肌肉密度下降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 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文华林;郭书权;柳维才;李虹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胱抑素C、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胱抑素C(Cys C)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63例CHF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可分为3个亚组,包括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组,24例心功能Ⅲ级患者组,2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选取同期该院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清CA125、Cys C、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CA125、Cys C、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3个血清指标水平随心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外周血清CA125与LVEF呈极强负相关(r=―0.864,P<0.05),观察组外周血清Cys C与LVEF呈负相关(r=―0.514,P<0.05),观察组外周血清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927,P<0.05).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清CA125、Cys C、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可能成为CHF心功能评估的临床指标.

    作者:叶张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信息化监控在急诊检验标本全程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并持续改进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本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整合信息系统与标本管理相关的数据采集、阈值设置、报告应答流程,实现标本管理全程信息化监控.比较未实施监控管理工作的2014年10月和实施信息化监控的2015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各环节周转时间.结果 2014年10月与2015年6月的标本比较,标本采集中位用时由 43.5 min 下降至21.2 min,标本转运中位用时由31.4 min 下降至10.3 min.标本检验中位用时:临床急诊检验由29.6 min 下降至16.8 min,生化检验由52.6 min下降至32.5 min.免疫检验由51.6 min下降至36.5 min.结论 信息系统支持下实施急诊检验标本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张红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直肠癌Miles根治术后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的疗效分析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疗效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四临床医学院接受Miles根治术的82例直肠癌患者(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将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使用院外延续性护理.应用自主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抑郁/焦虑(SAS/SDS)量表对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负面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在ESCA 4个维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刚出院时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好转,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各种并发症17例,发生率41.46%,研究组7例,发生率1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Miles根治术后造口患者应用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改善负面情绪,对于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鑫;段丹辉;刘文博;孙广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和血脂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病理资料证实且首诊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清血消白方.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蛋白尿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70.00%)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52±0.10)g]、三酰甘油[(0.83±0.18)mmol/L]、胆固醇[(4.31±0.94)mmol/L]、肌酐[(120.11±10.12)μmol/L]、尿素氮[(4.02±0.77)mmol/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t=7.66,7.38,7.91,8.55,7.72,P<0.05),清蛋白[(39.65±3.32)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t=7.20,P<0.05),且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6.65,7.51,7.81,6.98,6.88,P<0.05).结论 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和兴彩;赵峰波;李俊伟;贾英辉;刘勇志;牛玉芹;王跃刚;刘盼;张文阁;吕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评分法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结节良恶性患者270例,入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患者入院后对病灶部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使用改良5分法对肿块进行评分,测定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将测定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60例患者确诊为恶性肿瘤者10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2例,乳头状癌8例,导管原位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其他2例.162例良性肿瘤确诊为纤维腺瘤者131例,炎性病灶5例,复杂囊肿14例,纤维囊性增生12例.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评分法在1、2、5分病灶鉴别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3、4分病灶鉴别准确率高于评分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评分法(P<0.05).结论 乳腺结节良恶性患者采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效果良好,能提高确诊率,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