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牙列咬合特征及相关牙列畸形发病率的研究

于四海

关键词:乳牙列, 融合牙, 双生牙
摘要:目的 探讨乳牙列咬合特征及相关牙列畸形的发病率.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该院登记出生的600例3~5岁儿童.自然光下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查,记录乳磨牙关系、前牙反、后牙反、牙齿异常等相关参数.结果 上颌弓和下颌弓生理间隙发病率分别为50.8%和46.8%;上颌弓和下颌弓灵长间隙发生率分别为61.7%和27.8%;单侧后牙反、牙发育不全、融合牙或双生牙发生率分别为0.8%、14.3%、6.5%;上颌弓和下颌弓生理间隙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各年龄段上颌弓灵长间隙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弓(P<0.05).结论 各年龄段上颌弓和下颌弓生理间隙分布有所不同,上颌弓较下颌弓灵长间隙更为常见,牙发育不全、融合牙或双生牙是较为常见的牙列畸形.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使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和沙美特洛替卡松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研究.方法 将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临床确诊的300例COPD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患者单纯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观察组150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沙美特洛替卡松.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2.83±0.67)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77±0.52)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71.28±5.53)%]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40.23±2.44)分]较治疗前[(68.04±5.32)分]和对照组[(52.65±2.87)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较对照组(72.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和沙美特洛替卡松联合应用于COPD的临床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建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喜炎平对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喜炎平在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其中使用喜炎平治疗的患儿52例(试验组),采用病毒唑治疗的患儿48例(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再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体征(肺湿性啰音消失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时间)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治疗并发症(白细胞减少、细菌感染、变态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治疗儿童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不仅能加快患儿症状恢复,同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因此,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和血脂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病理资料证实且首诊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清血消白方.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蛋白尿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70.00%)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52±0.10)g]、三酰甘油[(0.83±0.18)mmol/L]、胆固醇[(4.31±0.94)mmol/L]、肌酐[(120.11±10.12)μmol/L]、尿素氮[(4.02±0.77)mmol/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t=7.66,7.38,7.91,8.55,7.72,P<0.05),清蛋白[(39.65±3.32)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t=7.20,P<0.05),且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6.65,7.51,7.81,6.98,6.88,P<0.05).结论 自拟清血消白方联合西医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和兴彩;赵峰波;李俊伟;贾英辉;刘勇志;牛玉芹;王跃刚;刘盼;张文阁;吕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C、D、E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C、D、E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7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75例体检健康的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C、D、E及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不同CURB-65评分结果患儿的血清维生素C、D、E及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C、D、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指标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差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CURB-65评分结果患儿的血清维生素C、D、E及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也显著不同(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C、D、E及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且各指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汉文;薛燕芬;魏伟华;彭碧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湿润烧伤膏在临床护理换药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采用湿润烧伤膏对创面进行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创面换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换药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并配合严密的换药操作流程和全程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换药时导致的创面疼痛、出血、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再次感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换药治疗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时创面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疼痛感明显减轻,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瘢痕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各种创面换药,并配合全程临床护理措施及正规创面换药操作流程,能显著提高创面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较传统换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霞;郎拥军;张宝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精症患者精液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精症患者精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送检的58例血精症患者精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株,革兰阴性杆菌26株,真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结论 血精症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差,临床应参考实验室药敏结果,准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秦国东;杨静;龙平华;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石辛含片对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石辛含片治疗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的初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就诊当日先行常规局部冠周冲洗,试验组含服石辛含片0.6 g×2,4次/天,对照组采用碘甘油上药.治疗10 min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尺法记录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治疗后第3、7天应用疼痛计分法记录患者的炎性控制情况,并对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10 min后,试验组37.5%的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而对照组不明显,治疗后第3、7天,试验组分别有90.0%和92.5%的患者疼痛消失,对照组分别有57.5%和87.5%的患者疼痛消失.综合治疗后3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0.0%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辛含片对治疗胃火牙痛(智牙冠周炎)有明显的消炎镇痛疗效.

    作者:王忠朝;范丽苑;白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稀释液在乙型肝炎病毒DNA稀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和评价使用不同稀释液对高载量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稀释检测的结果,评估临床常用稀释液在高载量标本HBV-DNA稀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初次检测HBV-DNA载量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30份,比较使用阴性质控品、阴性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作为稀释液进行稀释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高载量标本进行稀释检测时,使用阴性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进行稀释,其检测结果与使用阴性质控品作为稀释液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P=0.314);偏差均在允许总误差范围内,但偏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45,P<0.05).使用蒸馏水作为稀释液时偏差小,且该结果与使用阴性质控品进行稀释检测的结果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970X+0.255(Y=阴性质控品稀释检测结果,X=蒸馏水稀释检测结果),R2=0.959.结论 当试剂盒自带阴性质控品不能满足高载量标本HBV-DNA稀释检测需要时,使用蒸馏水作为稀释液进行稀释检测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汪东剑;彭慧琼;彭国林;林萍;徐波;刘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早产儿院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早产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 200例早产儿血液、痰液、皮肤、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1 200例早产儿院内感染160例,感染率13.33%(160/1 200),共检测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5株(35.14%),革兰阴性杆菌120株(64.86%).革兰阳性菌是导致早产儿皮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早产儿血液、肺部、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耐药性高,依次为58.46%、69.23%、76.92%;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依次为85.00%、91.67%、86.67%.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或等于32周、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 d、住院时间大于7 d、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及各种侵入操作可增加其院内感染发生率,通过分析早产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张云霞;钱婷婷;张国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2%)(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2.64±0.41)d、住院时间(3.51±0.74)d、肢体抖动康复时间(5.81±2.6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09±0.46)、(4.09±0.78)、(6.99±2.87)d](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和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郭鑫;牟扬;徐向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T-NHL-2009方案治疗儿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预后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T-NHL-2009方案治疗儿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3例确诊为LBL并接受TNH-2009方案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儿中5例为B-LBL,17例为T-LBL;1个疗程后17例达到完全缓解(CR),CR百分率为73.91%.CR患儿中复发1例,3年预期无事件生存率为89.87%;患儿无治疗相关病死,化疗不良反应以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感染和肝损伤常见.诱导Ⅱ方案肝损伤发生率高.结论 使用不含颅脑放疗的T-NHL-2009方案治疗儿童LBL安全有效.

    作者:郑晨钰;肖剑文;于洁;陈勇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以产程特性比较为基础的新旧产程标准临床实践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新产程标准与旧产程标准在产程特性比较基础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26例孕产妇,按照产程标准使用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行新产程标准处理;对照组50例行旧产程标准处理.比较2组产妇产程干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等情况.结果 2组产妇活跃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产程和第2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原因比较:观察组未发现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第2产程延长、胎盘早剥、社会原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5%)高于对照组(40%)(P<0.05).结论 与旧产程时限标准比较,新产程时限有利于管理孕妇分娩,更加积极有效地选取更有利于孕产妇的生产方式,达到自然分娩的目的,降低剖宫产的使用率.

    作者:叶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益肾活血蠲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蠲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开始收集该院门诊糖尿病并发DPN患者,共174例,采用奇偶数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8),均常规用药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采用弥可保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活血蠲痹方内服,中药泡脚,连续2个月.结果 观察组完成研究82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显效率52.44%,总有效率76.83%,高于对照组(20.00%,57.70%),观察组无效率(23.17%)低于对照组(42.50%).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血管阻力指数(SV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周围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腓总神经运动转导速度(MNCV)、感觉转导速度(SNCV)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蠲痹方治疗DPN疗效肯定,可能与降低HbA1c、TC水平,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作者:贾秀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1例中段尿分离的弗格森埃希菌

    弗格森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是人和动物少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创伤、尿道、胸膜等感染,同时造成菌血症、腹泻[1].现从1例老年女性中段尿中分离出弗格森埃希菌1株,报道如下.

    作者:陈菲;周万青;张之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等指标,对比成本-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68%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较对照组的36%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成本-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形成性评价模式用于教学查房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对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价值及影响.方法 将2015-2017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8例本科护生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年度将学生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的本科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试验组为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本科护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2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教学查房核心能力的调查.比较2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62.79±40.14)分]、临床决策能力[(103.24±10.72)分]、沟通能力[(93.77±8.63)分]、自主学习能力[(106.28±5.4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10.11±30.85)、(84.49±12.31)、(81.25±4.32)、(92.88±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可优化护理教学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思维判断、决策、沟通、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均显著提升.

    作者:陈丽燕;冯冰霞;邱秀媚;王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诊断结核病及其耐药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5年1-6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430例,对其痰标本同时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MGIT 960液体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比较3种方法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和符合度.同期将其中91例液体培阳的标本送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PNB法、TCH法和28 ℃培养试验)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敏感性试验(传统比例法),以上海市CDC鉴定结果为标准,分析Xpert MTB/RIF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及其耐药性.结果 430例患者中,痰涂片抗酸染色、液体培养和Xpert MTB/RIF 3种检测方法的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4.19%、26.74%、22.79%.Xpert MTB/RIF检测法与液体培养法的符合率为89.53%(385/430),与涂片法的符合率为90.93%(391/430).91例液体培养阳性患者,经上海市CDC菌群鉴定,84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7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Xpert MTB/RIF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为77.38%(65/84),特异度为100.00%(7/7),准确度为79.12%(72/91).Xpert MTB/RIF检测出的4例利福平耐药患者和61例利福平敏感患者与比例法药敏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Xpert MTB/RIF检测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与传统液体培养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作者:刘涛;杨翌翔;刘军;娄晓丽;戴婉琴;高悦;侯彦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该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正压接头与PICC导管连接,对照组使用肝素帽连接.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连接正压接头前后CVP数值.结果 连接后,实验组患者管腔回血率、堵管率、针刺伤率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CVP值与连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CVP值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与PICC导管连接,能显著降低回血率、堵管率、针刺伤率及静脉炎的发生,且其对经PICC检测的CVP值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髋部肌肉密度下降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 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文华林;郭书权;柳维才;李虹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探讨提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贫血患者83例,其中39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记为A组,4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记为B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记为正常组,3组均接受血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比容(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C)水平低于正常组,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水平高于正常组,A组Hb、RBC、MCV、MCHC、RDW水平高于B组,MCH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与鉴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时,应用血常规检验可提升诊断与鉴别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蒋主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