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实验应用中的体会

淳采璞;李巧新;李锋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 杂交技术, 细胞遗传学方法, 肿瘤细胞系, genomic hybridization, 染色体基因组, 肿瘤组织,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杂交, 新鲜组织, 石腊包埋, 扫描分析, 全基因组, 技术发展, 消减, 微量, 检测, 基础, 存档, 冰冻
摘要: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是1992年Kalioniemi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结合消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快速、全面分析染色体基因组,甚至分析整条染色体获得和缺失的一种较新的细胞遗传学方法[1~2].与其他肿瘤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主要的优点是不需要制备肿瘤细胞的中期分裂象,对肿瘤标本没有限制,仅需要微量基因组DNA即可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不仅可用于肿瘤细胞系、新鲜组织和冰冻肿瘤组织,还可用于石腊包埋的存档组织,因此已成为当今对整个染色体扫描分析常用的技术.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包虫新鲜组织标本库的初步建立及鉴定

    目的:探讨初步建立包虫新鲜组织标本库的条件,摸索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建库方法,为更加系统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做好准备. 方法:选取2004年7月~2007年8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以肝包虫病为主要诊断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手术标本,分割后用编号的灭菌锡箔纸包好,迅速投入液氮转移罐,然后移至深低温冰箱长期保存.全部病例均经过临床与病理学检查予以证实.随即抽取其中部分组织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以鉴定组织成分的完整性.结果:到目前为止共采集标本120例,随机抽取其中11份标本,经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未见显著降解,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得出其OD260/OD280=1.6~2.0.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标本采集方法可保证标本库的质量,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病例资源.

    作者:刘远坤;彭心宇;孙红;杨宏强;吕海龙;李炳军;张示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部如何提升护士长工作能力

    目的:为提升护士长工作能力,增强护士长的敬业精神,使护士长自愿努力达到护理团队目标,给护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工作成果.方法:首先,帮助护士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制定规则、明确职责、积极处理分歧、建立信任等培养护士长人际沟通能力;其次,培养护士长的自信;第三,开发护士长的创造力;第四,培养护士长的竞争意识;第五,善待护士长的过失.结果:护士长在护理部的影响下,团结、敬业、不断创新.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护士长队伍,就要用心去了解她们心理需求,精心经营和塑造护理团队.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学生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校医学生这个群体中应对方式的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我校医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学生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高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学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自责、幻想因子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高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对医学生进行应对指导,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杨琴;王玉臣;李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发性肝包虫病经完整外囊摘除和内囊摘除术后复发率的比较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来对比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肝包虫后的复发率,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间(1999 年~2007年)再次入院的复发肝包虫病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30例:保留外囊的传统术式组;B组40例: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新术式).对临床观察指标原位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月(3月~96月).结果: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组原位复发率低于传统术式(P<0.05).结论: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能降低复发病例的再次手术复发率.

    作者:李炳军;张示杰;孙红;吕海龙;刘远坤;杨宏强;陈辉;彭心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诊治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986年~2006年收治的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大小在1.0×10cm~8×5cm之间.病变部位:左颈部12例,右颈部9例.发病部位:第Ⅰ鳃裂囊肿0例,第Ⅱ鳃裂囊肿14例,瘘8例,第Ⅲ鳃裂囊肿7例,瘘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囊肿位于颌下三角7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6例,下1/3处8例.术后复发15例,再次手术11例,再次手术发现瘘管8例,行瘘管结扎摘除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位于颌下三角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部位的囊肿或脓肿,术前应行超声及CT检查,术中应彻底清除囊壁及瘘管,避免术后复发.

    作者:陈基黎;何朝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实验应用中的体会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是1992年Kalioniemi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结合消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快速、全面分析染色体基因组,甚至分析整条染色体获得和缺失的一种较新的细胞遗传学方法[1~2].与其他肿瘤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主要的优点是不需要制备肿瘤细胞的中期分裂象,对肿瘤标本没有限制,仅需要微量基因组DNA即可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不仅可用于肿瘤细胞系、新鲜组织和冰冻肿瘤组织,还可用于石腊包埋的存档组织,因此已成为当今对整个染色体扫描分析常用的技术.

    作者:淳采璞;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DRG的表达与调控

    目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为H+-门控的阳离子通道,是一类新的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属于钠通道超家族的新成员.ASICs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痛觉和触觉调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ASICs各个亚基已被克隆,并且所有亚基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均有表达.本文主要介绍ASICs在DRG的表达与调控.

    作者:张晶;司军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评价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安全性及毒性.方法: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加解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40例,应用阿托品加解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24例.结果:治疗组40例,死亡1例,治愈率97.5%.对照组24例,死亡2例,治愈率91.7%.两组治愈时间、用药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低毒的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作者:张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莱姆病的诊断现状及进展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以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主.临床分为多个阶段,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初发症状常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莱姆病列为重点防治对象.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主要就莱姆病的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姜素华;崔(氵育)夏;邱忠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钛板坚强内固定在25例全面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全面部骨折手术复位的步骤和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方法,以获得较稳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全面部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骨折类型、手术复位骨折步骤、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的总结研究.结果:稳定的手术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治疗使25例全面部骨折患者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①按先下颌骨解剖复位固定-再颧骨颧弓解剖复位固定-上下牙列正中位颌间固定-颧颌缝骨折稳定侧解剖复位固定-后行颧颌骨折缝不稳定侧复位固定方式,有利于确定和恢复面中1/3高度和宽度.②下颌骨及面中部对位不稳定的骨折缝或粉碎性骨折区需使用小型钛板钛钉固定可获得可靠的固位.③手术后颌间弹性牵引制动1周,有利于减轻术区肿胀、防止伤口感染和恢复良好的(牙合)关系.

    作者:徐江;黎昌学;张维新;丁红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教学督导相关问题探讨

    在高校设立教学督导机制,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督促教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机制.现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有关教学督导的一些问题做一阐述.

    作者:刘政江;刘振忠;李红;王红樱;康明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人类肿瘤病毒,早确定的HPV相关肿瘤是宫颈癌,随着研究开展,HPV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发病率高的癌症.尽管近年来对遗传性乳腺癌发生的基因基础有所研究,但它只能解释约5%的病例,绝大部分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绝大多数HPV能在扁平上皮中复制,使人们将不同部位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与HPV感染相联系.因此,有研究者对HPV在乳腺癌中的感染开展了研究,部分地揭示了两者的关系.

    作者:洪波;曹玉文;李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两种给药途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恩度)两种给药途径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12只眼),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12只眼),角膜碱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隔日1次;C、D组(各12只眼),右眼角膜碱烧伤后分别应用100mg/ml重组人内皮抑素点眼,4次/日和球结膜下注射0.05ml,隔日1次治疗.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C组、D组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B组,C组、D组与B组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略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第16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除C组与D组间,其余各两两比较VEGF蛋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VEGF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眼和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即均可有效抑制CNV.

    作者:李维义;高晓唯;郭继华;任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uPA、uPAR及PAI-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其受体(uPAR)及其抑制剂(PAI-1)mRNA在骨关节炎(OA)滑膜中的表达,探讨uPA、uPAR及PAI-1 基因在OA 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RT-PCR检测了36例骨关节炎(OA) 和21 例正常滑膜组织中uPA、uPAR及PAI-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总共36例,经RT-PCR实验,uPA阳性例数21例,uPAR阳性例数17例,PAI-1阳性例数15例,对照组创伤患者总共21例,uPA、uPAR及PAI-1阳性例数均为2例;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三种RNA表达除按年龄分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滑膜组织存在高水平uPA、uPAR及PAI-1mRNA 的表达,提示在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uPA、uPAR及PAI-1 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鑫;董金波;刘维钢;王永明;李宽新;史晨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依吵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5周中期妊娠80例妊娠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药物引产为观察组,另外单用依沙吖啶药物引产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产程短,清宫率低等优点.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引产的术前用药,可以软化宫颈、促使宫颈扩张,减少软产道的损伤. 

    作者:陈玉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因此对已婚妇女进行HPV检测就成为宫颈癌防治措施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国内外新、成熟的 HPV检测方法是杂交捕获二代法(HC-2).随着宫颈癌病因的进一步明确,采用HPV疫苗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癌就成为根本的病因治疗方法,近几年的HPV疫苗研制主要集中在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方面.本文就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张金莉;杨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门诊输液中心健康教育的形式

    输液是门诊中较为常用、便捷、疗效较为显著的一种治疗方法.门诊输液患者流量大、停留时间短、病种各异、病情较轻、病史相对简单.护理人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观阅患者的门诊病历,询问病史以了解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并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让病人获得知识,稳定病人情绪,维持良好的医疗程序[1].

    作者:唐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的护理

    先天性无阴道发病率1/4000~1/5000[1],是副中肾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全的结果.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为患者再造一个解剖、生理上接近正常的阴道.手术可直接进行,也可以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我科2006年7月~2007年4月对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通过电视腹腔镜手术途径,利用腹膜作为尿道膀胱与直肠间隙分离后的腔壁覆盖物行阴道成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芳;汪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甜菜碱对大鼠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甜菜碱对大鼠高脂血症代谢的调节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烟酸对照组和甜菜碱小、中、大3个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LDL-C).结果:甜菜碱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中TC、TG、LDL-C,升高HDL-C,且与剂量呈相关性.结论:甜菜碱对大鼠高脂血症代谢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新中;吴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IDC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8.7 %(46/ 67);随肿块直径、病理分级的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淋巴结无转移者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腋淋巴结有转移者(P<0.05);乳腺癌组织MMP-9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结论: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吕新玲;孙振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