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

牛艳花;王成凯;宋昌鹏;胡向英

关键词:蛋白尿, 脑梗死, 脑微出血, 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救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将所选患者分为试验组(脑微出血组)与对照组(无脑微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所选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有66例,脑微出血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为33%.所有脑梗死患者有34例患者有蛋白尿,其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吸烟史、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尿素及蛋白尿与患者是否发生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有高血压史、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蛋白尿均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蛋白尿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探讨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给予5d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星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 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调节性 T 细胞、T NF-α和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紊乱情况,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东;李聪;万婷;蒋智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化及签字式教学法改革

    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参照本科生教学大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称考试大纲和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CNAS)实验室认可标准,建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标准化素材库,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时使用,并分别建立系列签字式表格及题库用于复习、自我考核及期末考试.

    作者:芮勇宇;裘宇容;郑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纤维化经钆塞酸MRI增强后的特征性表现分析

    目的 探索钆塞酸(EOB)增强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提高轻度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进行上腹部M RI扫描及肝特异性对比剂EOB增强扫描数据的67例患者,患者均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病理活检或肝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轻度肝纤维化31例、中度肝纤维化22例、重度肝纤维化1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动态增强图像中感兴趣区,测量动脉血流量(Fa)、门静脉血流量(Fp)、总血流量(Ft)、平均通过时间(M T T)及常数Ktrans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F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a值越大.Fp、Ft及M T 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p、Ft和M T T值越小.Fa和Fp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和M T T 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Ktrans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常数Ktrans和ADC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B增强灌注扫描常数、常数Ktrans和ADC值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根据Fa和Fp能够有效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高轻度肝纤维化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瑾;魏义胜;景顺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 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 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 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曹辉;陶海;赵迎春;郑剑;叶佳;陶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中三项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选择素(P-selectin)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同时关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中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DNF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负相关性(P>0.05),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P-selectin和S100B异常表达,均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对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术钗;胡夷;黄勇;郭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胃癌病死率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 HP感染率超过90%[2].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 ~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 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 HP的感染率约为10%, 60~70岁的群体中的感染率约为60%,成年人群体中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0% ~40%[2],每年新增不足1%.自1984年发现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 HP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邢志芳;吕攀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对比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思思;李静;杨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1例BO患儿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吸氧与住院时长、喘息情况评分(ACT评分)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 T NF-α、IL-8与ACT 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2.102,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轻微.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小儿BO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

    作者:丁淑玉;李亚伟;杨新丽;闫海燕;杨惠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 -6月于该院住院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封闭式病房管理,试验组患者入住开放式病房,接受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并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满意度评价.

    作者:何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栓弹力图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监测的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分析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T EG逐渐用于产妇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指导产科大出血输血方案制订.产妇常规凝血监测和T EG监测的凝血状态均不同于非产妇[1],但至今未确立明确的参考范围.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 EG可协助判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3]、指导合理的输血成分[4].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 T EG还可评估其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 T EG的工作原理及其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的监测及指导输血、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作一综述.

    作者:易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小儿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胸壁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1例胸壁DF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56岁,发现胸壁皮肤结节5年,长大1年.镜下肿瘤细胞稍显稀少,以中等大小或大的梭形细胞为主,间以少量星形细胞,胞浆略嗜碱性,胞核椭圆形或胖梭形.间质以胶原纤维为主,局灶区域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性阳性表达波形蛋白,部分肿瘤细胞表达抗平滑肌抗体,不表达角蛋白、结蛋白、抗肌内膜抗体、S-100、分化簇抗原3434、增殖指数(阳性细胞数1%).结论 D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病变,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和转移.

    作者:陈芳;肖华亮;杜娟;马瑜;付萍;马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负压封闭引流对烧伤患者疼痛创面愈合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作者:汪阳;任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上腹部CT扫描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120 kV、250 mAs下进行常规剂量腹部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滤波反射影进行重建;观察组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70 mAs每次间隔60 mAs减低扫描条件下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迭代技术进行重建,分析迭代重建技术在CT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1分、2分及3分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分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图像中噪声、竖脊肌噪声及腹壁脂肪噪声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迭代重建技术处理后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CT扫描患者采用迭代技术重建效果理想,能降低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且辐射剂量降低35% 仍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对的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信起;王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 GB1)水平的变化,探讨 HM GB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定量检测40例对照组、38例良性肝病组患者及40例肝癌组患者的术前血清和组织HMGB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HMGB1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健康肝脏组织.结论 HMGB1水平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同时 HMG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HM GB1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小燕;邱胜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1452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1145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计算ANA的阳性率,统计AN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在11452例患者中ANA阳性率为44.14%,其中男性阳性率30.72%,女性阳性率51.68%,女性ANA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213,P< 0.05).不同年龄组(≤ 20岁、> 20 ~ < 50岁、≥ 50岁)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960, P<0.05).AID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以核颗粒型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着丝点型、核膜型和胞质型为主.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之间A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AID患者ANA滴度和荧光模型也不同,可以指导临床进一步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泽筠;刘义庆;邵婧;范卫华;王勇;张炳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采取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7、14 d创面肉芽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 d创面愈合缩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1 d创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4 d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创面肉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治疗有效率高,创面愈合快,疼痛评分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乃久;沈健;徐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