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丁淑玉;李亚伟;杨新丽;闫海燕;杨惠卫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1例BO患儿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吸氧与住院时长、喘息情况评分(ACT评分)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 T NF-α、IL-8与ACT 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2.102,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轻微.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小儿BO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TACE术后注射三氧化二坤联合精细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人群抽象颜色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色彩偏好的一般性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005例健康人群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试验,并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 (1)健康人群颜色偏好顺序为蓝、红、绿、黄、橙、灰、紫、白、黑.(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性格的色彩偏好顺序倾向一致.不同性别成人在红、橙、黄、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成人在黄、绿、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成人在黄、绿、蓝、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的成人在黑、灰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居住地、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格特征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主要因素.结论 健康成人的抽象颜色偏好蓝、红色,并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程雪;蒋国庆;杨辉;符巍;史战明;袁刚;聂文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栓弹力图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监测的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分析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T EG逐渐用于产妇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指导产科大出血输血方案制订.产妇常规凝血监测和T EG监测的凝血状态均不同于非产妇[1],但至今未确立明确的参考范围.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 EG可协助判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3]、指导合理的输血成分[4].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 T EG还可评估其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 T EG的工作原理及其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的监测及指导输血、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作一综述.

    作者:易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CI-24781抑制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xCELLigence RTCA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流式细胞仪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H3、Ac-H4、β-catenin、P53的表达.结果 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48 h的半数有效抑制水平(IC50)值为0.1930 μmol/L.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影响不明显,各组Cell Ind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24781可提高细胞内 ROS水平(P<0.05),且高水平组的PCI-24781提高细胞内ROS水平更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可见随PCI-24781水平升高,β-catenin表达水平减弱、Ac-H3、Ac-H4、P53表达水平增强.结论 PCI-24781可增加细胞内 ROS水平,上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促进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经典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产生抗肿瘤作用.

    作者:黄晴;汤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ISO15189视阈下检验实习生的三期带教管理研究

    实习生带教是引导学生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过渡环节,也是学校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检验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ISO15189标准为视阈,研究检验实习生的实习前期、实习期和实习结束期的三期管理问题,旨在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协助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微;邓明惠;陈雅娟;王辉;侯轩;陶浚齐;段发强;辜依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 GB1)水平的变化,探讨 HM GB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定量检测40例对照组、38例良性肝病组患者及40例肝癌组患者的术前血清和组织HMGB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HMGB1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健康肝脏组织.结论 HMGB1水平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同时 HMG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HM GB1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小燕;邱胜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FNA内固定与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PFNA组47例采用 PFNA治疗,PFLP组49例采用PFLP治疗.调查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P组;PFN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 PFLP 组;PFNA 组的满意度(89.4%)高于 PFLP 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PFLP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采用PFNA治疗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更短,更利于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陈涤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循环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4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胶体液冲击治疗,使得每搏输出量(SV)大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出入量情况,在入室前(T0)、麻醉后(T1)、术始(T2)、骨水泥前(T3)、骨水泥后即刻(TG0)、骨水泥后1 min(TG1)、骨水泥后3 min(TG2)、骨水泥后5 min(TG3)、骨水泥后10 min(TG4)、骨水泥后15 min(TG5)、骨水泥后20 min (TG6)以及术毕(T4)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V、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循环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性药应用人数比例、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总入量、胶体量、尿量以及失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T2和T3时SV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T1和 TG0时的C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SBP和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可以使得心脏前负荷更充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对血压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赵卫兵;陈菲;彭方亮;彭方毅;姜海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双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双镜(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0例,根据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采用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双镜联合组),5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除肠管长度以及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心内科疾病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转移、多处转移以及病死率.结果 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肠管长度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高于双镜联合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局部转移率、多处转移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大肠癌,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样的切除效果,而且出血少、创伤小,易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案.

    作者:尹先博;鄢方;孙超超;李仓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眼底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眼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金兰;赵蒙蒙;宋艳敏;邢敏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小儿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资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 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78例(0.890%)为 HBsAg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的HBsAg反应性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结果阴性18000例,17例(0.094%)为混合检测(M PX)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M PX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MPX反应性标本中,11例(0.061%)为 HBV DNA,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 DNA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 HBV DNA 阳性标本中,10例做乙型肝炎补充试验,乙型肝炎补充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2例,单纯抗-HBs阳性1例,抗-HBc阳性7例,其中单纯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1例.结论无偿献血者 HBV核酸筛查能够使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HBV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比例较高,为降低 HBV经血传播的风险,建议未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增加对血液检测抗-HBc项目.

    作者:王裕红;王华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三项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栓蛋白(sTM)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TWEAK、TGF-β1、sTM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蛋白、TG、TC、LDL-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患者血清 TWEAK、TGF-β1、sTM 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病变患者TWEAK、TGF-β1、sTM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WEAK、TGF-β1、sTM均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r=0.726、0.527、0.423,P<0.05).结论 TWEAK、TGF-β1、sTM 可能参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能够间接反映其肾小管损伤程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任稹;包红梅;王伟;张国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析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文件要求评估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回收试验、抗干扰能力.结果 过氧化物酶法低值总变异系数(CV)为3.14%,高值总 CV为2.80%;线性良好 R2=0.9813,相关方程为Y=1.07 X-0.24;sdLDL-C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参考区间男青中年组为(0.66 ± 0.36)mmol/L、老年组为(0.86 ± 0.51) mmol/L,女中青年组为(0.58 ± 0.27)mmol/L、老年组为(0.89 ± 0.5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4%;可抵抗临床常见的干扰.结论 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试剂盒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且操作简单,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刘晓丽;顾向明;黄阶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陪护等方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HAMA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病患者陪护,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有90例,采用锥颅钻孔引流术的有110例,而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有80例.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有58例死亡,其生存率为79.3%.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3.3%、78.2%、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愈合率分别为57.2%、58.7%、30.1%.小骨窗开颅术组和锥颅钻孔引流术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大于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治疗后12周,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长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渗漏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锥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术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罗成军;王山;张召;岳林;文伟;吴虹刚;詹傲;张道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胃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血清PG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58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 /PGⅡ(PGR)值.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I和 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和PGR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变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筛选和诊断胃癌PGⅠ和PGR的佳临界值 PGⅠ为69.6 ng/mL,PGR为2.9,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或胃癌组患者中,多灶性病变时血清G-17的水平明显低于胃体和胃窦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PGⅠ、PGR可作为筛查和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林杰;刘明军;王麟;李海霞;孙桂荣;于腾;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测定在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时设立匹配的无脆性骨折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Total-PINP、β-CTX,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 Total-PINP、β-CTX数据经单样本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渐进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Total-PIN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血清内骨转换产物水平低,可以提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转换明显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

    作者:姚洪春;吴世军;刘正;张光武;唐冲;贾俊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