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析性能评价

刘晓丽;顾向明;黄阶胜

关键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过氧化物酶法, 性能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文件要求评估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回收试验、抗干扰能力.结果 过氧化物酶法低值总变异系数(CV)为3.14%,高值总 CV为2.80%;线性良好 R2=0.9813,相关方程为Y=1.07 X-0.24;sdLDL-C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参考区间男青中年组为(0.66 ± 0.36)mmol/L、老年组为(0.86 ± 0.51) mmol/L,女中青年组为(0.58 ± 0.27)mmol/L、老年组为(0.89 ± 0.5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4%;可抵抗临床常见的干扰.结论 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试剂盒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且操作简单,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采取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7、14 d创面肉芽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 d创面愈合缩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1 d创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4 d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创面肉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治疗有效率高,创面愈合快,疼痛评分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乃久;沈健;徐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胃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血清PG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58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 /PGⅡ(PGR)值.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I和 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和PGR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变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筛选和诊断胃癌PGⅠ和PGR的佳临界值 PGⅠ为69.6 ng/mL,PGR为2.9,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或胃癌组患者中,多灶性病变时血清G-17的水平明显低于胃体和胃窦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PGⅠ、PGR可作为筛查和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林杰;刘明军;王麟;李海霞;孙桂荣;于腾;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0例重度患者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ys-C在对照组、轻度组及重度组分别为(0.48 ± 0.21)、(1.07 ± 0.42)、(1.79 ± 0.53)mg/L,两两比较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1.78 ± 0.64)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轻度组的(0.67 ± 0.29)g 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其血清Cys-C为(2.02 ± 0.53)mg/L,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的(1.42 ± 0.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 PE发生、严重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秋凤;林向容;郑艳;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小儿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相关参数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治疗中的评估作用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手术前后髋臼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该手术对发育性髋关节(DDH)脱位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0例DDH患儿均采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治疗,观察髋臼形态、颈干角、骺干角大小变化、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髋臼指数平均矫正度数分别为20.91°,60例DDH患儿84髋行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治疗后,按Severin标准判断,59髋为优,16髋为良,7髋为可,2髋为差,优良率为89.3%.术后短期并发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作为治疗DDH的手段,能有效矫正髋臼指数、再塑股骨头、矫正前倾角、减小颈干角、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薛远亮;吕浩;马弘羊;张忠;李法杰;薛思杨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微量清蛋白尿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微量清蛋白尿(MAU)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医院心内科2015年收治的121例CHF患者情况,均随访1~6个月,将其中发生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等)的43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78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入院时BN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CHF病因、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UACR、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MAU、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R=5.726、6.274、4.527,P<0.001),而CHF病因、年龄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BNP水平升高和 MAU 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BNP、UACR水平可作为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雅男;苏鹏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及相关评定

    目的 研究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情况及相关评定.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工作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228例,使用实证研究法对上述受试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从各方面对其行政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后分析实验反馈和相关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对受试者进行胜任能力分析并给出相应得分,成功地依据所得成绩将医院受试行政管理人员分为优秀管理者和一般者.对受试者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技能熟练程度、发现与创造能力、患者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实际工作能力做出了中肯评定,获得了对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实际胜任能力较为完备的认识.结论 实证研究法配合行为事件访谈在对胜任模型的建立和对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的评定方面具备良好参考价值.由该套方法和评价机制所获得的具体评分能较好地描述受试者专业素质各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可为医疗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科学的选拔与评价体系,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薛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化及签字式教学法改革

    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参照本科生教学大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称考试大纲和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CNAS)实验室认可标准,建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标准化素材库,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时使用,并分别建立系列签字式表格及题库用于复习、自我考核及期末考试.

    作者:芮勇宇;裘宇容;郑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胃癌病死率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 HP感染率超过90%[2].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 ~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 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 HP的感染率约为10%, 60~70岁的群体中的感染率约为60%,成年人群体中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0% ~40%[2],每年新增不足1%.自1984年发现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 HP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邢志芳;吕攀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析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文件要求评估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回收试验、抗干扰能力.结果 过氧化物酶法低值总变异系数(CV)为3.14%,高值总 CV为2.80%;线性良好 R2=0.9813,相关方程为Y=1.07 X-0.24;sdLDL-C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参考区间男青中年组为(0.66 ± 0.36)mmol/L、老年组为(0.86 ± 0.51) mmol/L,女中青年组为(0.58 ± 0.27)mmol/L、老年组为(0.89 ± 0.5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4%;可抵抗临床常见的干扰.结论 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试剂盒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且操作简单,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刘晓丽;顾向明;黄阶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感染性休克引发肾损伤合并A RD S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该院医治的92例 ICU 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士工作能力、服务热情、病区管理、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陪护等方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HAMA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病患者陪护,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该院行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n=51)和行常规负压引流术(n=86)的患者.把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组作为研究组,常规负压引流术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瘢痕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换药次数更少、乳房变形发生率更低以及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红;苏建舟;王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纤维化经钆塞酸MRI增强后的特征性表现分析

    目的 探索钆塞酸(EOB)增强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提高轻度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进行上腹部M RI扫描及肝特异性对比剂EOB增强扫描数据的67例患者,患者均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病理活检或肝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轻度肝纤维化31例、中度肝纤维化22例、重度肝纤维化1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动态增强图像中感兴趣区,测量动脉血流量(Fa)、门静脉血流量(Fp)、总血流量(Ft)、平均通过时间(M T T)及常数Ktrans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F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a值越大.Fp、Ft及M T 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p、Ft和M T T值越小.Fa和Fp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和M T T 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Ktrans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常数Ktrans和ADC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B增强灌注扫描常数、常数Ktrans和ADC值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根据Fa和Fp能够有效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高轻度肝纤维化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瑾;魏义胜;景顺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呼吸状态对肝硬化患者下腔静脉内径改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呼吸状态下的下腔静脉内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呼吸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5月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病例组,7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及深吸气后下腔静脉.结果 病例组下腔静脉内径/体表面积(VCD)为(9.72 ± 3.20)m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6 ± 4.92)m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右心房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静呼吸状态下的下腔静脉大横截面宽、高及截面积明显大于深吸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的下腔静脉大横截面宽、高及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下腔静脉内径超声改变明显,而肝硬化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下腔静脉内径超声改变不明显,这可能与肝脏组织变形、变硬有关.

    作者:赫翠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将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平台,构建一种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模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医学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为该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

    作者:王丹;何浪;宋海星;张涛;郝军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该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两组均应用常规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腹压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SAP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聃;刘召明;张华;崔传宝;张平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应用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24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122例)与对照组(12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析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总体满意率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马超慧;蔺亚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IL-9、IL-10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几类免疫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和 IL-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组)2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药物性肝炎组)20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外周血中IL-9和IL-10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9、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组间及组内数据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及药物性肝炎组的 IL-9表达明显增高,IL-10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可能在免疫性肝病中正向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促进免疫效应细胞对肝脏组织的破坏作用,而IL-10在肝损伤中表达下降提示其可能抑制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的破坏作用,IL-9与IL-10水平监测可在临床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王兰;杨瑞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