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感染性休克引发肾损伤合并A RD S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陈海红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 急性肾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该院医治的92例 ICU 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士工作能力、服务热情、病区管理、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中三项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选择素(P-selectin)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同时关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中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DNF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负相关性(P>0.05),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P-selectin和S100B异常表达,均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对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术钗;胡夷;黄勇;郭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 -6月于该院住院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封闭式病房管理,试验组患者入住开放式病房,接受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并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满意度评价.

    作者:何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负压封闭引流对烧伤患者疼痛创面愈合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作者:汪阳;任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组(NRS2002组,n=40)和简易营养评价组(M NA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和无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质量减少、膳食摄入减少、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存在、年龄70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和M NA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RS2002更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易恒仲;杨坤云;唐志冈;厉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胱抑素C试剂盒性能验证和评价

    目的 对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胱抑素C(Cys-C)试剂盒进行实验室验证和评价,以确定该试剂盒分析性能的可靠性,评价其是否符合临床应用需要.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颁布的《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核准指南》、《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核准指南》、《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核准指南》要求,分别对使用免疫比浊法Cys-C试剂盒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物质进行试验.结果 准确度测量:高水平质量控制偏差为2.76,低水平质量控制偏差为0.42,偏差<10%.精密度测量标准差为0.32,变异系数为0.45%,偏差<5%.线性范围:在理论水平0~200范围内,相关系数Y=0.9917 X+0.4681, r2=1呈线性关系.干扰物质血红蛋白测量值高105.5 mg/L,低102.5 mg/L;胆红素测量值高104.0 mg/L,低41.0 mg/L;抗坏血酸测量值高104.0 mg/L,低86.0 mg/L;未对试验产生干扰.结论 该试验使用的Cys-C检测试剂盒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物质试验等方面分析性能可靠,能满足临床应用需要和保证课题数据准确性的要求.

    作者:朱薇;王静;王丽娜;乔正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mal1、eIF4E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Bmal1、eIF4E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AL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初诊组与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Bmal1、eIF4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初诊组外周血Bmal1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eIF4E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外周血ALL Bmal1、eIF4E基因表达异常,可作为临床诊疗指标.

    作者:陈立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救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将所选患者分为试验组(脑微出血组)与对照组(无脑微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所选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有66例,脑微出血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为33%.所有脑梗死患者有34例患者有蛋白尿,其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吸烟史、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尿素及蛋白尿与患者是否发生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有高血压史、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蛋白尿均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蛋白尿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牛艳花;王成凯;宋昌鹏;胡向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茶多酚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目的 探究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采用96孔聚丙烯细胞培养皿检测不同来源M RS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茶多酚对M RSA的抗菌活性,并观察测量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M RSA生物膜的作用.结果 不同标本来源的M RSA均可在一定程度形成生物膜(各组生物膜A595为0.64~1.15),其中伤口分泌物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A595为1.15);茶多酚对M RSA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低抑菌水平为0.08~0.64 mg/mL;万古霉素可以一定程度降低M RSA的生物膜形成,茶多酚单用对生物膜消除影响较弱,但是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生物膜形成.结论 茶多酚联合万古霉素可增加M RSA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提示临床治疗M RSA生物膜相关感染时,需注意茶多酚物质的影响.

    作者:胡艳军;夏素琴;陈雨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感染性休克引发肾损伤合并A RD S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该院医治的92例 ICU 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士工作能力、服务热情、病区管理、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ICU感染性休克引发急性肾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探讨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给予5d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星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 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调节性 T 细胞、T NF-α和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紊乱情况,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东;李聪;万婷;蒋智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及相关评定

    目的 研究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情况及相关评定.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工作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228例,使用实证研究法对上述受试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从各方面对其行政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后分析实验反馈和相关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对受试者进行胜任能力分析并给出相应得分,成功地依据所得成绩将医院受试行政管理人员分为优秀管理者和一般者.对受试者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技能熟练程度、发现与创造能力、患者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实际工作能力做出了中肯评定,获得了对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实际胜任能力较为完备的认识.结论 实证研究法配合行为事件访谈在对胜任模型的建立和对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的评定方面具备良好参考价值.由该套方法和评价机制所获得的具体评分能较好地描述受试者专业素质各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可为医疗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科学的选拔与评价体系,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薛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资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 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78例(0.890%)为 HBsAg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的HBsAg反应性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结果阴性18000例,17例(0.094%)为混合检测(M PX)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M PX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MPX反应性标本中,11例(0.061%)为 HBV DNA,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 DNA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 HBV DNA 阳性标本中,10例做乙型肝炎补充试验,乙型肝炎补充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2例,单纯抗-HBs阳性1例,抗-HBc阳性7例,其中单纯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1例.结论无偿献血者 HBV核酸筛查能够使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HBV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比例较高,为降低 HBV经血传播的风险,建议未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增加对血液检测抗-HBc项目.

    作者:王裕红;王华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ABC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及石河子中医院住院患者中无血缘关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26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非代谢综合征患者308例为对照组.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rs22330806位点基因型.结果 两组患者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2230806-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携带rs2230806-A等位基因个体的1.3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5% CI:1.058~1.646).两组不同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G等位基因是汉族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rs2230806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红;牛红;李岩;万岐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胃癌病死率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 HP感染率超过90%[2].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 ~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 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 HP的感染率约为10%, 60~70岁的群体中的感染率约为60%,成年人群体中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0% ~40%[2],每年新增不足1%.自1984年发现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 HP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邢志芳;吕攀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测定在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时设立匹配的无脆性骨折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Total-PINP、β-CTX,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 Total-PINP、β-CTX数据经单样本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渐进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Total-PIN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血清内骨转换产物水平低,可以提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转换明显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

    作者:姚洪春;吴世军;刘正;张光武;唐冲;贾俊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情况、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FBG和PBG分别为(6.3 ± 1.6)、(7.9 ± 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7.2 ± 1.7)、(9.1 ± 2.3)mmol/L;观察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值分别为19.8(18.2~32.8)μg/L、(6.5 ± 1.5)%,对照组分为别16.6(16.9~28.8)μg/L、(7.7 ± 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维生素D和 HbA1c的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0例重度患者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ys-C在对照组、轻度组及重度组分别为(0.48 ± 0.21)、(1.07 ± 0.42)、(1.79 ± 0.53)mg/L,两两比较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1.78 ± 0.64)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轻度组的(0.67 ± 0.29)g 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其血清Cys-C为(2.02 ± 0.53)mg/L,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的(1.42 ± 0.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 PE发生、严重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秋凤;林向容;郑艳;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