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目的 观察重庆某城乡结合部一个社区糖尿病管理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的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重庆市沙坪坝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体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相关信息,描述糖尿病控制比例、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比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掌握糖尿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糖尿病患者810例.年龄分布主要在50~80岁;男325例(40.1%),女485例(59.9%);其中血糖控制良好人数385例(47.5%);男性和低年龄组患者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高三酰甘油、高心率、大腰围等可能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173例(21.36%);高肌酐、高心率、高血糖、尿潜血等可能是肾病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基层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糖尿病控制项目已深入社区人群,但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控制血糖、三酰甘油,改善心血管、肾脏功能是该人群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任务.
作者:段明香;熊鸿燕;莫明露;徐聪;王太武;潘科利;焦惠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实习生带教是引导学生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过渡环节,也是学校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检验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ISO15189标准为视阈,研究检验实习生的实习前期、实习期和实习结束期的三期管理问题,旨在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协助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微;邓明惠;陈雅娟;王辉;侯轩;陶浚齐;段发强;辜依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微量清蛋白尿(MAU)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医院心内科2015年收治的121例CHF患者情况,均随访1~6个月,将其中发生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等)的43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78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入院时BN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CHF病因、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UACR、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MAU、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R=5.726、6.274、4.527,P<0.001),而CHF病因、年龄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BNP水平升高和 MAU 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BNP、UACR水平可作为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雅男;苏鹏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作者:汪阳;任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采取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7、14 d创面肉芽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 d创面愈合缩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1 d创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4 d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创面肉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治疗有效率高,创面愈合快,疼痛评分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乃久;沈健;徐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0例重度患者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ys-C在对照组、轻度组及重度组分别为(0.48 ± 0.21)、(1.07 ± 0.42)、(1.79 ± 0.53)mg/L,两两比较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1.78 ± 0.64)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轻度组的(0.67 ± 0.29)g 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其血清Cys-C为(2.02 ± 0.53)mg/L,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的(1.42 ± 0.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 PE发生、严重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秋凤;林向容;郑艳;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情况、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FBG和PBG分别为(6.3 ± 1.6)、(7.9 ± 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7.2 ± 1.7)、(9.1 ± 2.3)mmol/L;观察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值分别为19.8(18.2~32.8)μg/L、(6.5 ± 1.5)%,对照组分为别16.6(16.9~28.8)μg/L、(7.7 ± 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维生素D和 HbA1c的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罂粟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48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组、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三组均注射罂粟碱联合口服氯吡格雷,同时根据临床治疗效果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胃肠道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 PA)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所改善,且野生型组的 PL T、M PA和Fib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组治愈率为80.0%,突变杂合型组为46.7%,突变纯合型组为52.0%,野生型组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组血栓发生率为10.0%,突变杂合型组为26.7%;突变纯合型组为26.1%,野生型组血栓发生率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胃肠道指标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潜血阳性转阴,腹部压痛消失,肠腔积气、积液消失均有所改善,但野生型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吡格雷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结果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可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作者:杨振声;邱小蕾;钟嘉荣;刘韶辉;朱佳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救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将所选患者分为试验组(脑微出血组)与对照组(无脑微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所选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有66例,脑微出血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为33%.所有脑梗死患者有34例患者有蛋白尿,其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吸烟史、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尿素及蛋白尿与患者是否发生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有高血压史、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蛋白尿均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蛋白尿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牛艳花;王成凯;宋昌鹏;胡向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xCELLigence RTCA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流式细胞仪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H3、Ac-H4、β-catenin、P53的表达.结果 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48 h的半数有效抑制水平(IC50)值为0.1930 μmol/L.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影响不明显,各组Cell Ind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24781可提高细胞内 ROS水平(P<0.05),且高水平组的PCI-24781提高细胞内ROS水平更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可见随PCI-24781水平升高,β-catenin表达水平减弱、Ac-H3、Ac-H4、P53表达水平增强.结论 PCI-24781可增加细胞内 ROS水平,上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促进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经典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产生抗肿瘤作用.
作者:黄晴;汤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并发胸部创伤的颈椎损伤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127例,单纯颈椎损伤患者71例为对照组,并发胸部创伤的颈椎损伤患者56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漏诊率、治疗方式、并发症、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病原因以及损伤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漏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需要呼吸机、需要切开气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治疗距离入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延期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功能障碍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道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死亡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单纯颈椎损伤相比,并发胸部创伤的颈椎损伤患者病情更重,需要切开气管、呼吸机的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并发症更多,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作者:梁昌芬;朱勇德;林保冠;林传钦;符国平;邓托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比探讨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住院并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5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例,单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疗程,两组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生存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焦虑抑郁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培美曲塞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临床安全性好.
作者:武文娟;段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上腹部CT扫描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120 kV、250 mAs下进行常规剂量腹部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滤波反射影进行重建;观察组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70 mAs每次间隔60 mAs减低扫描条件下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迭代技术进行重建,分析迭代重建技术在CT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1分、2分及3分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分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图像中噪声、竖脊肌噪声及腹壁脂肪噪声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迭代重建技术处理后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CT扫描患者采用迭代技术重建效果理想,能降低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且辐射剂量降低35% 仍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对的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信起;王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选择素(P-selectin)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同时关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中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DNF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负相关性(P>0.05),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P-selectin和S100B异常表达,均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对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术钗;胡夷;黄勇;郭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PFNA组47例采用 PFNA治疗,PFLP组49例采用PFLP治疗.调查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P组;PFN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 PFLP 组;PFNA 组的满意度(89.4%)高于 PFLP 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PFLP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采用PFNA治疗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更短,更利于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陈涤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分析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T EG逐渐用于产妇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指导产科大出血输血方案制订.产妇常规凝血监测和T EG监测的凝血状态均不同于非产妇[1],但至今未确立明确的参考范围.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 EG可协助判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3]、指导合理的输血成分[4].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 T EG还可评估其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 T EG的工作原理及其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的监测及指导输血、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作一综述.
作者:易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有90例,采用锥颅钻孔引流术的有110例,而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有80例.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有58例死亡,其生存率为79.3%.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3.3%、78.2%、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愈合率分别为57.2%、58.7%、30.1%.小骨窗开颅术组和锥颅钻孔引流术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大于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治疗后12周,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长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渗漏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锥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术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罗成军;王山;张召;岳林;文伟;吴虹刚;詹傲;张道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对比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思思;李静;杨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