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 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 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 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曹辉;陶海;赵迎春;郑剑;叶佳;陶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该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两组均应用常规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腹压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SAP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聃;刘召明;张华;崔传宝;张平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xCELLigence RTCA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流式细胞仪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H3、Ac-H4、β-catenin、P53的表达.结果 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48 h的半数有效抑制水平(IC50)值为0.1930 μmol/L.PCI-24781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影响不明显,各组Cell Ind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24781可提高细胞内 ROS水平(P<0.05),且高水平组的PCI-24781提高细胞内ROS水平更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可见随PCI-24781水平升高,β-catenin表达水平减弱、Ac-H3、Ac-H4、P53表达水平增强.结论 PCI-24781可增加细胞内 ROS水平,上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促进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经典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产生抗肿瘤作用.
作者:黄晴;汤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4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胶体液冲击治疗,使得每搏输出量(SV)大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出入量情况,在入室前(T0)、麻醉后(T1)、术始(T2)、骨水泥前(T3)、骨水泥后即刻(TG0)、骨水泥后1 min(TG1)、骨水泥后3 min(TG2)、骨水泥后5 min(TG3)、骨水泥后10 min(TG4)、骨水泥后15 min(TG5)、骨水泥后20 min (TG6)以及术毕(T4)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V、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循环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性药应用人数比例、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总入量、胶体量、尿量以及失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T2和T3时SV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T1和 TG0时的C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SBP和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可以使得心脏前负荷更充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对血压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赵卫兵;陈菲;彭方亮;彭方毅;姜海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 GB1)水平的变化,探讨 HM GB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定量检测40例对照组、38例良性肝病组患者及40例肝癌组患者的术前血清和组织HMGB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HMGB1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健康肝脏组织.结论 HMGB1水平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同时 HMG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HM GB1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小燕;邱胜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情况及相关评定.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工作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228例,使用实证研究法对上述受试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从各方面对其行政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后分析实验反馈和相关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对受试者进行胜任能力分析并给出相应得分,成功地依据所得成绩将医院受试行政管理人员分为优秀管理者和一般者.对受试者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技能熟练程度、发现与创造能力、患者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实际工作能力做出了中肯评定,获得了对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实际胜任能力较为完备的认识.结论 实证研究法配合行为事件访谈在对胜任模型的建立和对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的评定方面具备良好参考价值.由该套方法和评价机制所获得的具体评分能较好地描述受试者专业素质各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可为医疗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科学的选拔与评价体系,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薛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采用96孔聚丙烯细胞培养皿检测不同来源M RS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茶多酚对M RSA的抗菌活性,并观察测量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M RSA生物膜的作用.结果 不同标本来源的M RSA均可在一定程度形成生物膜(各组生物膜A595为0.64~1.15),其中伤口分泌物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A595为1.15);茶多酚对M RSA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低抑菌水平为0.08~0.64 mg/mL;万古霉素可以一定程度降低M RSA的生物膜形成,茶多酚单用对生物膜消除影响较弱,但是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生物膜形成.结论 茶多酚联合万古霉素可增加M RSA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提示临床治疗M RSA生物膜相关感染时,需注意茶多酚物质的影响.
作者:胡艳军;夏素琴;陈雨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重庆某城乡结合部一个社区糖尿病管理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的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重庆市沙坪坝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体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相关信息,描述糖尿病控制比例、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比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掌握糖尿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糖尿病患者810例.年龄分布主要在50~80岁;男325例(40.1%),女485例(59.9%);其中血糖控制良好人数385例(47.5%);男性和低年龄组患者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高三酰甘油、高心率、大腰围等可能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173例(21.36%);高肌酐、高心率、高血糖、尿潜血等可能是肾病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基层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糖尿病控制项目已深入社区人群,但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控制血糖、三酰甘油,改善心血管、肾脏功能是该人群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任务.
作者:段明香;熊鸿燕;莫明露;徐聪;王太武;潘科利;焦惠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钆塞酸(EOB)增强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提高轻度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进行上腹部M RI扫描及肝特异性对比剂EOB增强扫描数据的67例患者,患者均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病理活检或肝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轻度肝纤维化31例、中度肝纤维化22例、重度肝纤维化1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动态增强图像中感兴趣区,测量动脉血流量(Fa)、门静脉血流量(Fp)、总血流量(Ft)、平均通过时间(M T T)及常数Ktrans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F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a值越大.Fp、Ft及M T 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p、Ft和M T T值越小.Fa和Fp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和M T T 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Ktrans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常数Ktrans和ADC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B增强灌注扫描常数、常数Ktrans和ADC值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根据Fa和Fp能够有效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高轻度肝纤维化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瑾;魏义胜;景顺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有90例,采用锥颅钻孔引流术的有110例,而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有80例.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有58例死亡,其生存率为79.3%.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3.3%、78.2%、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愈合率分别为57.2%、58.7%、30.1%.小骨窗开颅术组和锥颅钻孔引流术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大于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治疗后12周,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长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渗漏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锥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术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罗成军;王山;张召;岳林;文伟;吴虹刚;詹傲;张道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色彩偏好的一般性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005例健康人群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试验,并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 (1)健康人群颜色偏好顺序为蓝、红、绿、黄、橙、灰、紫、白、黑.(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性格的色彩偏好顺序倾向一致.不同性别成人在红、橙、黄、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成人在黄、绿、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成人在黄、绿、蓝、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的成人在黑、灰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居住地、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格特征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主要因素.结论 健康成人的抽象颜色偏好蓝、红色,并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程雪;蒋国庆;杨辉;符巍;史战明;袁刚;聂文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该院行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n=51)和行常规负压引流术(n=86)的患者.把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组作为研究组,常规负压引流术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瘢痕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换药次数更少、乳房变形发生率更低以及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红;苏建舟;王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 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78例(0.890%)为 HBsAg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的HBsAg反应性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结果阴性18000例,17例(0.094%)为混合检测(M PX)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M PX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MPX反应性标本中,11例(0.061%)为 HBV DNA,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 DNA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 HBV DNA 阳性标本中,10例做乙型肝炎补充试验,乙型肝炎补充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2例,单纯抗-HBs阳性1例,抗-HBc阳性7例,其中单纯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1例.结论无偿献血者 HBV核酸筛查能够使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HBV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比例较高,为降低 HBV经血传播的风险,建议未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增加对血液检测抗-HBc项目.
作者:王裕红;王华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将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平台,构建一种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模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医学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为该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
作者:王丹;何浪;宋海星;张涛;郝军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1145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计算ANA的阳性率,统计AN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在11452例患者中ANA阳性率为44.14%,其中男性阳性率30.72%,女性阳性率51.68%,女性ANA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213,P< 0.05).不同年龄组(≤ 20岁、> 20 ~ < 50岁、≥ 50岁)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960, P<0.05).AID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以核颗粒型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着丝点型、核膜型和胞质型为主.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之间A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AID患者ANA滴度和荧光模型也不同,可以指导临床进一步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泽筠;刘义庆;邵婧;范卫华;王勇;张炳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对比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思思;李静;杨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选择素(P-selectin)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同时关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中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DNF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负相关性(P>0.05),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P-selectin和S100B异常表达,均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对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术钗;胡夷;黄勇;郭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