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于晓红;苏建舟;王瑶

关键词:乳腺脓肿, 双套管, 负压引流,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该院行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n=51)和行常规负压引流术(n=86)的患者.把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组作为研究组,常规负压引流术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瘢痕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换药次数更少、乳房变形发生率更低以及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11452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1145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计算ANA的阳性率,统计AN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在11452例患者中ANA阳性率为44.14%,其中男性阳性率30.72%,女性阳性率51.68%,女性ANA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213,P< 0.05).不同年龄组(≤ 20岁、> 20 ~ < 50岁、≥ 50岁)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960, P<0.05).AID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以核颗粒型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着丝点型、核膜型和胞质型为主.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之间A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AID患者ANA滴度和荧光模型也不同,可以指导临床进一步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泽筠;刘义庆;邵婧;范卫华;王勇;张炳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眼底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眼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金兰;赵蒙蒙;宋艳敏;邢敏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将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平台,构建一种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模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医学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为该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

    作者:王丹;何浪;宋海星;张涛;郝军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胃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血清PG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58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 /PGⅡ(PGR)值.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I和 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和PGR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变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筛选和诊断胃癌PGⅠ和PGR的佳临界值 PGⅠ为69.6 ng/mL,PGR为2.9,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或胃癌组患者中,多灶性病变时血清G-17的水平明显低于胃体和胃窦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PGⅠ、PGR可作为筛查和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林杰;刘明军;王麟;李海霞;孙桂荣;于腾;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胃癌病死率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 HP感染率超过90%[2].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 ~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 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 HP的感染率约为10%, 60~70岁的群体中的感染率约为60%,成年人群体中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0% ~40%[2],每年新增不足1%.自1984年发现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 HP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邢志芳;吕攀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测定在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时设立匹配的无脆性骨折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Total-PINP、β-CTX,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 Total-PINP、β-CTX数据经单样本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渐进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Total-PIN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血清内骨转换产物水平低,可以提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转换明显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

    作者:姚洪春;吴世军;刘正;张光武;唐冲;贾俊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人群抽象颜色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色彩偏好的一般性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005例健康人群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试验,并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 (1)健康人群颜色偏好顺序为蓝、红、绿、黄、橙、灰、紫、白、黑.(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性格的色彩偏好顺序倾向一致.不同性别成人在红、橙、黄、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成人在黄、绿、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成人在黄、绿、蓝、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的成人在黑、灰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居住地、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格特征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主要因素.结论 健康成人的抽象颜色偏好蓝、红色,并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程雪;蒋国庆;杨辉;符巍;史战明;袁刚;聂文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探讨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住院并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5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例,单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疗程,两组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生存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焦虑抑郁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培美曲塞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临床安全性好.

    作者:武文娟;段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 H)D3]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1-8月的66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择同期1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25-(O H)D3水平;同时检测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并用Pearson分析25-(OH)D3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 RA组患者血清中25-(O 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患者中25-(O H)D3水平与hs-CRP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与抗CCP抗体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对疾病的预防、评估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徐凤霞;陈飒利;胡小霞;宋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TACE术后注射三氧化二坤联合精细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陪护等方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HAMA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病患者陪护,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情况、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FBG和PBG分别为(6.3 ± 1.6)、(7.9 ± 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7.2 ± 1.7)、(9.1 ± 2.3)mmol/L;观察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值分别为19.8(18.2~32.8)μg/L、(6.5 ± 1.5)%,对照组分为别16.6(16.9~28.8)μg/L、(7.7 ± 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维生素D和 HbA1c的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上腹部CT扫描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120 kV、250 mAs下进行常规剂量腹部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滤波反射影进行重建;观察组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70 mAs每次间隔60 mAs减低扫描条件下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迭代技术进行重建,分析迭代重建技术在CT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1分、2分及3分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分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图像中噪声、竖脊肌噪声及腹壁脂肪噪声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迭代重建技术处理后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CT扫描患者采用迭代技术重建效果理想,能降低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且辐射剂量降低35% 仍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对的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信起;王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小儿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ABC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及石河子中医院住院患者中无血缘关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26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非代谢综合征患者308例为对照组.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rs22330806位点基因型.结果 两组患者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2230806-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携带rs2230806-A等位基因个体的1.3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5% CI:1.058~1.646).两组不同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基因rs2230806位点G等位基因是汉族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rs2230806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红;牛红;李岩;万岐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罂粟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48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组、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三组均注射罂粟碱联合口服氯吡格雷,同时根据临床治疗效果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胃肠道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 PA)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所改善,且野生型组的 PL T、M PA和Fib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组治愈率为80.0%,突变杂合型组为46.7%,突变纯合型组为52.0%,野生型组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组血栓发生率为10.0%,突变杂合型组为26.7%;突变纯合型组为26.1%,野生型组血栓发生率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胃肠道指标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潜血阳性转阴,腹部压痛消失,肠腔积气、积液消失均有所改善,但野生型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吡格雷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结果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可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作者:杨振声;邱小蕾;钟嘉荣;刘韶辉;朱佳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0例重度患者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ys-C在对照组、轻度组及重度组分别为(0.48 ± 0.21)、(1.07 ± 0.42)、(1.79 ± 0.53)mg/L,两两比较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1.78 ± 0.64)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轻度组的(0.67 ± 0.29)g 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其血清Cys-C为(2.02 ± 0.53)mg/L,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的(1.42 ± 0.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 PE发生、严重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秋凤;林向容;郑艳;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 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 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 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曹辉;陶海;赵迎春;郑剑;叶佳;陶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及相关评定

    目的 研究实证研究法构建适用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事件访谈情况及相关评定.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工作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228例,使用实证研究法对上述受试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从各方面对其行政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后分析实验反馈和相关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对受试者进行胜任能力分析并给出相应得分,成功地依据所得成绩将医院受试行政管理人员分为优秀管理者和一般者.对受试者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技能熟练程度、发现与创造能力、患者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实际工作能力做出了中肯评定,获得了对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实际胜任能力较为完备的认识.结论 实证研究法配合行为事件访谈在对胜任模型的建立和对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的评定方面具备良好参考价值.由该套方法和评价机制所获得的具体评分能较好地描述受试者专业素质各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可为医疗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科学的选拔与评价体系,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薛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