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关键词:老年病, 陪护, 焦虑抑郁, 心理波动,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陪护等方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HAMA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病患者陪护,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改善护理质量.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对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对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分娩术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神经根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及应用时间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48、72 h时神经根刺激症状及炎性细胞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神经根刺激症状于术后24、48、72 h比较,A组与B组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均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24、48、72 h血清T NF-α、IL-1β、IL-6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手术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神经根损伤后早期应用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张先政;杨帆;许斌兵;李卫东;钟礼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胱抑素C试剂盒性能验证和评价

    目的 对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胱抑素C(Cys-C)试剂盒进行实验室验证和评价,以确定该试剂盒分析性能的可靠性,评价其是否符合临床应用需要.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颁布的《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核准指南》、《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核准指南》、《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核准指南》要求,分别对使用免疫比浊法Cys-C试剂盒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物质进行试验.结果 准确度测量:高水平质量控制偏差为2.76,低水平质量控制偏差为0.42,偏差<10%.精密度测量标准差为0.32,变异系数为0.45%,偏差<5%.线性范围:在理论水平0~200范围内,相关系数Y=0.9917 X+0.4681, r2=1呈线性关系.干扰物质血红蛋白测量值高105.5 mg/L,低102.5 mg/L;胆红素测量值高104.0 mg/L,低41.0 mg/L;抗坏血酸测量值高104.0 mg/L,低86.0 mg/L;未对试验产生干扰.结论 该试验使用的Cys-C检测试剂盒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物质试验等方面分析性能可靠,能满足临床应用需要和保证课题数据准确性的要求.

    作者:朱薇;王静;王丽娜;乔正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胃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血清PG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58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 /PGⅡ(PGR)值.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I和 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和PGR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变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筛选和诊断胃癌PGⅠ和PGR的佳临界值 PGⅠ为69.6 ng/mL,PGR为2.9,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或胃癌组患者中,多灶性病变时血清G-17的水平明显低于胃体和胃窦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PGⅠ、PGR可作为筛查和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林杰;刘明军;王麟;李海霞;孙桂荣;于腾;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双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双镜(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0例,根据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采用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双镜联合组),5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除肠管长度以及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心内科疾病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转移、多处转移以及病死率.结果 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肠管长度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高于双镜联合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局部转移率、多处转移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大肠癌,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样的切除效果,而且出血少、创伤小,易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案.

    作者:尹先博;鄢方;孙超超;李仓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采取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7、14 d创面肉芽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腐物脱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 d创面愈合缩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1 d创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4 d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创面肉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紫草油联合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治疗有效率高,创面愈合快,疼痛评分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乃久;沈健;徐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 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 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 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曹辉;陶海;赵迎春;郑剑;叶佳;陶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强陪护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陪护等方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HAMA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病患者陪护,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mal1、eIF4E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Bmal1、eIF4E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AL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初诊组与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Bmal1、eIF4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初诊组外周血Bmal1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eIF4E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外周血ALL Bmal1、eIF4E基因表达异常,可作为临床诊疗指标.

    作者:陈立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探讨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住院并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5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例,单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疗程,两组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生存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焦虑抑郁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培美曲塞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临床安全性好.

    作者:武文娟;段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眼底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眼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金兰;赵蒙蒙;宋艳敏;邢敏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庆城乡结合部某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重庆某城乡结合部一个社区糖尿病管理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的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重庆市沙坪坝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体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相关信息,描述糖尿病控制比例、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比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掌握糖尿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糖尿病患者810例.年龄分布主要在50~80岁;男325例(40.1%),女485例(59.9%);其中血糖控制良好人数385例(47.5%);男性和低年龄组患者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高三酰甘油、高心率、大腰围等可能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高危患者173例(21.36%);高肌酐、高心率、高血糖、尿潜血等可能是肾病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基层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糖尿病控制项目已深入社区人群,但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控制血糖、三酰甘油,改善心血管、肾脏功能是该人群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任务.

    作者:段明香;熊鸿燕;莫明露;徐聪;王太武;潘科利;焦惠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及瘤体体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瘤体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6)例.对照组采用橘荔散结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雌、孕激素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及瘤体体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雌、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雌、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改善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及瘤体体积,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民;孙小芳;刘连臣;王秀兰;王玖珍;张小胖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茶多酚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目的 探究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采用96孔聚丙烯细胞培养皿检测不同来源M RS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茶多酚对M RSA的抗菌活性,并观察测量茶多酚单用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作用对M RSA生物膜的作用.结果 不同标本来源的M RSA均可在一定程度形成生物膜(各组生物膜A595为0.64~1.15),其中伤口分泌物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A595为1.15);茶多酚对M RSA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低抑菌水平为0.08~0.64 mg/mL;万古霉素可以一定程度降低M RSA的生物膜形成,茶多酚单用对生物膜消除影响较弱,但是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生物膜形成.结论 茶多酚联合万古霉素可增加M RSA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提示临床治疗M RSA生物膜相关感染时,需注意茶多酚物质的影响.

    作者:胡艳军;夏素琴;陈雨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有90例,采用锥颅钻孔引流术的有110例,而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有80例.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有58例死亡,其生存率为79.3%.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3.3%、78.2%、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愈合率分别为57.2%、58.7%、30.1%.小骨窗开颅术组和锥颅钻孔引流术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大于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治疗后12周,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长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渗漏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锥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术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罗成军;王山;张召;岳林;文伟;吴虹刚;詹傲;张道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罂粟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48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组、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三组均注射罂粟碱联合口服氯吡格雷,同时根据临床治疗效果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胃肠道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 PA)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所改善,且野生型组的 PL T、M PA和Fib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组治愈率为80.0%,突变杂合型组为46.7%,突变纯合型组为52.0%,野生型组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组血栓发生率为10.0%,突变杂合型组为26.7%;突变纯合型组为26.1%,野生型组血栓发生率与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胃肠道指标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潜血阳性转阴,腹部压痛消失,肠腔积气、积液消失均有所改善,但野生型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吡格雷前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结果调整给药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可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作者:杨振声;邱小蕾;钟嘉荣;刘韶辉;朱佳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该院行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n=51)和行常规负压引流术(n=86)的患者.把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组作为研究组,常规负压引流术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瘢痕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换药次数更少、乳房变形发生率更低以及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红;苏建舟;王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对比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思思;李静;杨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TACE术后注射三氧化二坤联合精细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