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勇宇;裘宇容;郑磊
目的 探讨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1例胸壁DF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56岁,发现胸壁皮肤结节5年,长大1年.镜下肿瘤细胞稍显稀少,以中等大小或大的梭形细胞为主,间以少量星形细胞,胞浆略嗜碱性,胞核椭圆形或胖梭形.间质以胶原纤维为主,局灶区域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性阳性表达波形蛋白,部分肿瘤细胞表达抗平滑肌抗体,不表达角蛋白、结蛋白、抗肌内膜抗体、S-100、分化簇抗原3434、增殖指数(阳性细胞数1%).结论 D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病变,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和转移.
作者:陈芳;肖华亮;杜娟;马瑜;付萍;马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参照本科生教学大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称考试大纲和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CNAS)实验室认可标准,建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标准化素材库,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时使用,并分别建立系列签字式表格及题库用于复习、自我考核及期末考试.
作者:芮勇宇;裘宇容;郑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组(NRS2002组,n=40)和简易营养评价组(M NA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和无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质量减少、膳食摄入减少、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存在、年龄70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组中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和M NA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RS2002更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易恒仲;杨坤云;唐志冈;厉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该院行双套管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术(n=51)和行常规负压引流术(n=86)的患者.把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组作为研究组,常规负压引流术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瘢痕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换药次数更少、乳房变形发生率更低以及术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红;苏建舟;王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 -6月于该院住院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封闭式病房管理,试验组患者入住开放式病房,接受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并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满意度评价.
作者:何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色彩偏好的一般性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005例健康人群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试验,并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 (1)健康人群颜色偏好顺序为蓝、红、绿、黄、橙、灰、紫、白、黑.(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性格的色彩偏好顺序倾向一致.不同性别成人在红、橙、黄、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成人在黄、绿、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成人在黄、绿、蓝、黑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的成人在黑、灰色的偏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居住地、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格特征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主要因素.结论 健康成人的抽象颜色偏好蓝、红色,并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程雪;蒋国庆;杨辉;符巍;史战明;袁刚;聂文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眼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金兰;赵蒙蒙;宋艳敏;邢敏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中医浮针疗法结合三草蒲灵汤在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浮针及中药三草蒲灵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3~0.5 mg/k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痊愈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研究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痊愈所需时间为(7.4±2.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3.1)d.治疗不同阶段的VAS评分比较中,研究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阶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三草蒲灵汤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而且在缓解患儿关节疼痛方面也较传统激素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雪;张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有90例,采用锥颅钻孔引流术的有110例,而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有80例.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有58例死亡,其生存率为79.3%.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3.3%、78.2%、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锥颅钻孔引流术组、骨瓣开颅术组愈合率分别为57.2%、58.7%、30.1%.小骨窗开颅术组和锥颅钻孔引流术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大于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治疗后12周,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长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渗漏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锥颅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锥颅钻孔引流术和骨瓣开颅术清除患者脑内血肿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罗成军;王山;张召;岳林;文伟;吴虹刚;詹傲;张道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术后注射三氧化二砷(IVD)联合动脉化学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100例T 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TACE术后1~14 d注射10 mgIVD,连续4个循环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力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客观有效率为34%,对照组为6%;疾病控制率或获益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术后两组血清VEGF值升高,术后第3天、第8天两组血清VEGF值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天试验组血清VEGF值下降,对照组依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不良反应、心理机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疗效: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40.29 ± 34.35)d,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8.99 ± 22.40)d和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应均不严重且状况基本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D联合 TACE治疗有可能提高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和年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但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评分.
作者:张小艳;任小妮;张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1例BO患儿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吸氧与住院时长、喘息情况评分(ACT评分)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 T NF-α、IL-8与ACT 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2.102,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轻微.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小儿BO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
作者:丁淑玉;李亚伟;杨新丽;闫海燕;杨惠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比探讨培美曲塞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住院并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5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例,单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疗程,两组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生存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焦虑抑郁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培美曲塞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临床安全性好.
作者:武文娟;段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微量清蛋白尿(MAU)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医院心内科2015年收治的121例CHF患者情况,均随访1~6个月,将其中发生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等)的43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78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入院时BN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CHF病因、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UACR、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MAU、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R=5.726、6.274、4.527,P<0.001),而CHF病因、年龄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BNP水平升高和 MAU 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BNP、UACR水平可作为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雅男;苏鹏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作者:汪阳;任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蛋白尿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救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将所选患者分为试验组(脑微出血组)与对照组(无脑微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所选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脑微出血的有66例,脑微出血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为33%.所有脑梗死患者有34例患者有蛋白尿,其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吸烟史、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尿素及蛋白尿与患者是否发生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有高血压史、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蛋白尿均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蛋白尿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牛艳花;王成凯;宋昌鹏;胡向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4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胶体液冲击治疗,使得每搏输出量(SV)大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出入量情况,在入室前(T0)、麻醉后(T1)、术始(T2)、骨水泥前(T3)、骨水泥后即刻(TG0)、骨水泥后1 min(TG1)、骨水泥后3 min(TG2)、骨水泥后5 min(TG3)、骨水泥后10 min(TG4)、骨水泥后15 min(TG5)、骨水泥后20 min (TG6)以及术毕(T4)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V、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循环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性药应用人数比例、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总入量、胶体量、尿量以及失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T2和T3时SV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T1和 TG0时的C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SBP和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可以使得心脏前负荷更充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对血压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赵卫兵;陈菲;彭方亮;彭方毅;姜海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分析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T EG逐渐用于产妇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指导产科大出血输血方案制订.产妇常规凝血监测和T EG监测的凝血状态均不同于非产妇[1],但至今未确立明确的参考范围.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 EG可协助判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3]、指导合理的输血成分[4].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 T EG还可评估其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 T EG的工作原理及其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的监测及指导输血、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作一综述.
作者:易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给予5d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星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 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调节性 T 细胞、T NF-α和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用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紊乱情况,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东;李聪;万婷;蒋智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Bmal1、eIF4E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AL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初诊组与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Bmal1、eIF4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初诊组外周血Bmal1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eIF4E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外周血ALL Bmal1、eIF4E基因表达异常,可作为临床诊疗指标.
作者:陈立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