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迎烈;曾艺鹏;贺艳菊;徐成兴
目的 记录并分析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8.3±0.5)岁,男女比例为7:2.5例从事畜牧生产工作并有与牛羊密切接触史,2例患者有牧区滞留史,1例发病前食用羊肉,1例未发现有布氏杆菌病感染风险的历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视力及听力障碍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改变呈白细胞及蛋白质升高,葡萄糖水平降低的趋势;9例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其中8例阳性;7例行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5例阳性;6例患者行布氏杆菌脑脊液或血培养,均未检出病原菌.影像学检查: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组患者中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颅内感染、脑实质不均匀分布的异常信号影、弥漫性脑白质变性,此外还有1例累及胸腰段脊髓.治疗:经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后好转.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该病需要紧密结合患者的既往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治疗上要遵循长疗程及联合用药原则.
作者:杨昱;高纪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记录,对生命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前血压水平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段时间护理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但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中,研究组出现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和低体质量儿的患者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效果明显,可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加以推广.
作者:纪文君;史路路;王培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首例双柱骨折于1962年被报道.髋臼双柱骨折是指前、后柱均存在骨折的一种髋关节创伤 ,常见于交通伤、高坠伤等高能量损伤 ,约占髋臼骨折的20% [1].根据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 ,双柱骨折是其中为严重、复杂的.其既属于骨盆骨折又属于关节内骨折 ,这使得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 ,通过手术解剖复位是髋臼双柱骨折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现就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吴华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发疾病 ,该病及其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母婴结局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炎性反应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胎盘因素等.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关键环节.全身小血管痉挛使胎盘缺血、缺氧 ,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系统炎性反应 ,终导致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炎性指标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 ,白细胞介素(IL)及中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NLR)等.本研究将综述以上几项指标与 HDP的密切联系及其相关性 ,为HDP的病因研究、临床预测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曹丽;唐丹;张羽;林换弟;张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咽气道流线型喉罩(SLIPA喉罩)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置入SLIPA喉罩,对照组置入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 min(T0)、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即刻(T1)、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1 min(T2)、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3 min(T3)、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5 min(T4)各时段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以及拔管后1 min(T5)、拔管后3 min(T6)、拔管后5 min(T7)、拔管后10 min(T8)、拔管后30 min(T9)各时段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1~T3 Cor、E、N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各项指标在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T5~T9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咽痛不适、痰中带血丝、呛咳、胃肠胀气、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应用于老年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性,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躁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内在动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负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内在动机量表(IM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MI各维度及总分与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总分及内在选择性、主观能力、压力/紧张评分与生命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评分与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自我管理可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提升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内在动机是影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成敏;熊琼珍;黄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汤剂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251例,分为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130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结束后每6~12个月监测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学(LCT)和高危型HPV,必要时行阴道镜下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治疗后第24个月随访,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病变逆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的青年组病变逆转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可促进CINⅠ和HPV感染病变逆转.
作者:许彩芹;李艳华;李颖敏;张洁;李红梅;曲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 PC )是β内酰胺酶的一种 ,在各类革兰阴性细菌中均可检测到 ,但主要存在于肺炎克雷伯菌(K P ).由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特点 ,同时临床治疗耐炭青霉烯类K P感染的药物有限 ,K PC阳性细菌感染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本综述中总结了K PC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方法、目前临床可用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由于目前治疗的局限性和研发药物的缺失 ,寻求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产KPC的KP(KPC-KP)的传播是当前的首要举措.
作者:丁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腰痛方胶囊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治疗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牵引及布洛芬口服)方案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腰痛方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病情均表现出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浆MDA水平更低,总有效率、生命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痛方胶囊,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MDA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程学民;刘迎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四肢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与腺苷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四肢洗方足浴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变化、震感阈值,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TSS评分中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和灼烧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升,观察组患者提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震感阈值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升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迎烈;曾艺鹏;贺艳菊;徐成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平均出血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80例,随机选取40例患者分为单纯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另40例为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再出血率、平均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率、再出血率为5.0%、0,均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较单纯埃索美拉唑更能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出血率、再出血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申妮;张永利;刘鹏飞;薛顺和;乔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治疗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37例,为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41例,为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术后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JO A评分分别为(12.8±3.1)分,(12.5±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9%,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颈椎活动度方面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则能有效改善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接受微创穿刺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10、20 mg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反映头疼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肿量,不良反应,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反映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BI指数),临床疗效及术后1、2、7 d的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05±0.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量为(8.45±6.10)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S评分、BI指数分别为(15.47±3.12)、(65.23±3.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7 d观察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0 mg/d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行微创穿刺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s-CRP水平.
作者:赵英歌;李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值水平分别为(1.87±0.26)L、(64.74±6.88)%、(63.19±5.53)%,低于对照组的(1.72±0.20)L、(58.46±6.53)%、(59.07±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80.15±12.37)ng/L、(4.75±0.47)mg/L、(1.98±0.12)ng/mL,低于对照组的(97.18±15.63)ng/L、(6.13±0.60)mg/L、(2.51±0.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为(2.02±0.27)分,低于对照组的(2.9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1.10±0.51)次,低于对照组的(2.43±1.2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在COPD稳定期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疾病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陆贞;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并分析血浆脑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试验组在给予常规疗法的同时服用曲美他嗪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在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给予曲美他嗪进行临床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可将血浆BNP作为敏感疗效指标;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LVEDd呈明显正相关;临床可将血浆BNP纳入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体系,可对心力衰竭进行动态监控.
作者:杨艳;胡喜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111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转归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111例SFTS患者中有92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康复,生存率为82.88%;19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7.12%.SFTS发病高峰期为6~8月,57.66%的患者主要为生活在丘陵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为49~80;患者临床特点包括高热、头痛、畏寒等发热症状,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乏力、全身不适等感染中毒症状;患者的体征主要为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触痛,肢体震颤等;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4项指标升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2项指标降低,且伴有血尿、蛋白尿.结论 SFT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为复杂,常伴有多器官损伤、衰竭,神经系统损伤,肺部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其预后差、病死率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加强对实验室指标和患者病情的监测、监护.
作者:于海峰;王永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对护士工作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及骨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医院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后的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骨外科每天人均白班及夜班护理工作量评分均较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96%,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患者总体满意度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宏艳;胡志会;韩秀娟;王志茹;王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视力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2组术前视力及散光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3周视力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眼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眼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前房深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前房深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理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就诊的疑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菌学、影像学、并发症、组织病理学、生化、胸腔积液常规、癌胚抗原等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将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非结核伴胸腔积液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胸腔积液T-S PO T.T B检测研究组阳性率为100.00%,对照组阳性率为9.38%;外周血T-S PO T.T B检测研究组阳性率为91.11%,对照组阳性率为12.50%.外周血阴性预测值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1.11%,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7.50%,阳性似然比为12.54,阴性似然比为0.19;胸腔积液阴性预测值为90.63%,阳性预测值为10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63%,阳性似然比为20.39,阴性似然比为0.05.外周血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均低于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且优于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可进行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
作者:高万芹;张勤;朱琳;胡立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前的MSCTA图像数据,根据不同重建技术后颅内动脉瘤的图像特征,对瘤体的形态、空间关系和显示情况进行质量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MSCTA共发现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49例,后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71例,大脑前动脉颅内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瘤26例,大脑后动脉颅内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末端颅内动脉瘤7例.容积再现(V R)的瘤体检出率(90.4%)高于大密度投影(MIP)的检出率(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建(MPR)的载瘤动脉检出率(100.0%)高于MIP的检出率(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的质量评分高于MPR和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各具优缺点,充分利用不同的重建方法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