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胱抑素C和NAG联合检测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

谢东德;郭翼华;熊艳明;冯福连

关键词:肾小管, 早期损伤, 胱抑素C, 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摘要: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尿胱抑素C(Cys-C)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被确诊为肾小管损伤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检测的尿α-1微球蛋白(M G)值分为早期肾小管损伤组(早期组)、临床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被检测者尿液中的Cys-C和NAG水平,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结果 临床组的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对照组,早期组尿Cys-C和NA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检测中,尿Cys-C和NAG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9.尿Cys-C和NAG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相关性较高.结论 肾小管早期损伤时,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升高,其可作为诊断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记录,对生命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前血压水平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段时间护理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但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中,研究组出现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和低体质量儿的患者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效果明显,可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加以推广.

    作者:纪文君;史路路;王培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FER、AFP及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目的 研究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计943例,根据试验需要分为4组,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372例(Ⅰ期患者79例,Ⅱ期患者137例,Ⅲ期患者142例,Ⅳ期患者14例),慢性肝炎组177例,肝硬化组222例和健康对照组172例,分别检测FER、AFP、AFP-L3.采用独立和联合方法对FER、AFP、AFP-L3水平进行诊断和性能分析.结果 PHC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FE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不同分期患者随病情加重,FER、AFP及AFP-L3水平均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ER、AFP、AFP-L3单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74.89%),特异度高为AFP-L3(82.50%);采用2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AFP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高为FER、AFP-L3串联方案(86.19%)和AFP、AFP-L3串联方案(86.19%);采用3指标联合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AFP、AFP-L3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高为FER、AFP、AFP-L3串联方案(86.51%).FER、AFP、AFP-L3串联方案95%CI为0.776~0.845,明显高于FER和AFP-L3单独检测时的95%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与AFP单独检测时的95%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R、AFP、AFP-L3串联方案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FER在肝癌的诊断中价值高.

    作者:余晓辉;徐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尿胱抑素C和NAG联合检测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尿胱抑素C(Cys-C)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被确诊为肾小管损伤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检测的尿α-1微球蛋白(M G)值分为早期肾小管损伤组(早期组)、临床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被检测者尿液中的Cys-C和NAG水平,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结果 临床组的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对照组,早期组尿Cys-C和NA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检测中,尿Cys-C和NAG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9.尿Cys-C和NAG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相关性较高.结论 肾小管早期损伤时,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升高,其可作为诊断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指标.

    作者:谢东德;郭翼华;熊艳明;冯福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MALDI-TOF-MS技术快速鉴定丝状真菌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在丝状真菌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分离自临床的丝状真菌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鉴定与MALDI-TOF-MS鉴定,同时回顾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 ,对丝状真菌菌种分布、标本来源进行分析,采用Kappa值一致性评价方法对质谱鉴定与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包含分离自临床的丝状真菌102株,非重复分离株83株.烟曲霉50株(60.24%),黄曲霉26株(31.33%).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其中痰液68株(81.93%),支气管灌洗液11株(13.25%).MALDI-TOF-MS技术与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比对,Kappa值为0.1410.结论 MALDI-TOF-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正确性与时效性优于形态学方法.

    作者:吴友伟;石红;刘万静;答嵘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视力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2组术前视力及散光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3周视力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眼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眼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前房深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周前房深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理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AMH、INHB水平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在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手术前的血清AMH、INH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25~30岁组、>30~35岁组、>35~40岁组和>40~45岁组)和不同病理类型组(卵巢囊肿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之间血清AM H、IN HB水平差异.结果 2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中,年龄与AMH、INHB均呈明显负相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AMH、INHB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卵巢囊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中,双侧患者的AMH、INHB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中血清AMH与INHB水平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AM H、IN HB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年龄关系密切,同时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采用AM H、IN-HB水平预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时,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等综合考虑.

    作者:杨娜娜;秦小宁;徐彭丽;张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清学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发疾病 ,该病及其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母婴结局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炎性反应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胎盘因素等.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关键环节.全身小血管痉挛使胎盘缺血、缺氧 ,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系统炎性反应 ,终导致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炎性指标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 ,白细胞介素(IL)及中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NLR)等.本研究将综述以上几项指标与 HDP的密切联系及其相关性 ,为HDP的病因研究、临床预测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曹丽;唐丹;张羽;林换弟;张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牙63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牙周袋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研究组48例(患牙65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根管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菌密度、细菌构成、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革兰阴性菌和螺旋体构成比例下降,革兰阳性菌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低于对照组,螺旋体构成比例低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为71.4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05).结论 牙周牙髓综合征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给药抑菌作用更强,效果优于牙周袋内给药.

    作者:崔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累及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首例双柱骨折于1962年被报道.髋臼双柱骨折是指前、后柱均存在骨折的一种髋关节创伤 ,常见于交通伤、高坠伤等高能量损伤 ,约占髋臼骨折的20% [1].根据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 ,双柱骨折是其中为严重、复杂的.其既属于骨盆骨折又属于关节内骨折 ,这使得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 ,通过手术解剖复位是髋臼双柱骨折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现就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吴华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医院-社区-家属一体化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NS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评分(36.73±8.50)分低于对照组的(40.07±10.71)分,焦虑评分(22.60±8.74)分低于对照组的(29.45±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60.14±10.6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4±9.36)分,生理功能评分(75.73±20.08)分高于对照组的(64.53±22.30)分,生理职能评分(61.93±18.27)分高于对照组的(49.25±21.82)分,躯体疼痛评分(92.54±19.56)分高于对照组的(81.62±13.49)分,活力评分(67.43±12.85)分高于对照组的(59.08±14.33)分,社会功能评分(79.25±17.33)分高于对照组的(67.36±23.14)分,情感职能评分(59.83±19.14)分高于对照组的(45.86±23.42)分,精神健康评分(68.62±12.27)高于对照组(61.23±15.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88.64%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属一体化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有利于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毛慧慧;毛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 PC )是β内酰胺酶的一种 ,在各类革兰阴性细菌中均可检测到 ,但主要存在于肺炎克雷伯菌(K P ).由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特点 ,同时临床治疗耐炭青霉烯类K P感染的药物有限 ,K PC阳性细菌感染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本综述中总结了K PC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方法、目前临床可用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由于目前治疗的局限性和研发药物的缺失 ,寻求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产KPC的KP(KPC-KP)的传播是当前的首要举措.

    作者:丁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经阴道分娩(VD)和剖宫产(CS)对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分娩,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复查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D 62例(VD组),CS 58例(CS组).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行经会阴彩超检查,测量耻骨膀胱角(PVA)和膀胱后角(RVA).结果 产后6周检查静息、咳嗽、Valsalva动作,VD组产妇PVA明显高于CS组产妇;产后6个月检查Valsalva动作,VD组产妇PVA明显高于CS组产妇.产后6个月检查咳嗽、Valsalva动作,VD组产妇RVA明显高于CS组产妇.结论 产后在盆底功能的评估方面,PVA比RVA更加灵敏,与VD比较,CS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孙立兰;叶青;何双;牛世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及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3例).2组患儿均给予降温、化痰、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7d后,换用红霉素干混悬剂,口服,连用7d.观察组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d后,停4d,换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连用3d,停4d,再口服3d.结果 2组患儿心肌酶及CRP水平在治疗3 d后有所上升、但随着治疗逐渐下降.观察组治疗后3 d、1周后血清CK-MB、CK、LDH、AST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5).对照组有2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腹痛,2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7.78%;而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腹泻和腹痛,总发生率为4.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3,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心肌酶及CRP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肌损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推广价值.

    作者:诸葛远莉;薛春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及现状

    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红细胞被破坏溶血后 ,血红蛋白呈游离状态释放到血浆中 ,称为游离血红蛋白.医学实验室采用隐血试验(或潜血试验)对临床标本中微量的游离血红蛋白进行检测以用于出血性或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当机体发生出血性或溶血性疾病时 ,血管内的红细胞可发生异常分布或溶血 ,通过对相关标本内游离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 ,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是医学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粪便、尿液、胃液、浆膜腔积液、脑积液、血浆等 ,不同实验室针对不同的标本类型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大致可分为比色法、化学法和金标法[1 ] ,各种方法的检测性能各有优劣.现就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严念道;朱海波;王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比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在M acnab疗效标准下的评定结果.结果 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4例(4.88%),硬膜囊撕裂6例(7.32%),椎间盘炎2例(2.44%).术前1周VAS评分为(8.41±1.72)分,JOA评分为(13.39±4.5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2.21±1.35)分,JOA评分为(23.58±3.19)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49±1.14)分,JOA评分为(24.31±3.46)分;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患者ODI为(54.37±14.18)%,术后1周为(23.11±4.69)%,术后1个月为(22.69±4.16)%.经改良M acnab标准对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为优者64例(78.05%),疗效为良者16例(19.51%),疗效为可者2例(2.43%).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华;张昊;菅新民;陈少初;胡亚威;张弦;卢学有;张惠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 A 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T A 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C组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T组在C组的基础给予TAP阻滞进行镇痛;手术后,比较2组患者2、4、6、8、12 h时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后T组4、6、8、12 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6、8、12 h时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C组不同时点Ramas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程邵洪;郭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对护士工作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对护士工作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及骨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医院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后的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骨外科每天人均白班及夜班护理工作量评分均较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96%,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患者总体满意度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宏艳;胡志会;韩秀娟;王志茹;王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胃癌转录调控网络构建及预后相关转录因子分析

    目的 构建胃癌转录调控网络,分析预后相关转录因子.方法 首先用基因芯片数据构建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在癌组织中的共表达网络,进而发现共表达网络中的核心亚网络,然后用具有预后数据的合适表达谱芯片,根据构建的网络筛选预后相关的转录因子,采用样本量较大、有预后数据的表达谱芯片验证转录因子对胃癌患者预后是否有预测作用.结果 共发现4个核心网络、21个核心转录因子.结合转录因子核心网络,确定和预后相关的4个核心转录因子其中的3个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构建胃癌转录调控网络可为研究胃癌的潜在调控机制提供参考,并可能为将来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分子标志物及靶点.

    作者:康争春;李勃;蔡慧;马立业;于恩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BNP的变化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并分析血浆脑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试验组在给予常规疗法的同时服用曲美他嗪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在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给予曲美他嗪进行临床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可将血浆BNP作为敏感疗效指标;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LVEDd呈明显正相关;临床可将血浆BNP纳入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体系,可对心力衰竭进行动态监控.

    作者:杨艳;胡喜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足月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研究足月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选取该院2014-2015年接诊的100例足月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阴道试产成功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检查,检测并记录2组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增加、临产时体质量、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以及分娩镇痛情况、临产发动方式及不同临产方式下孕妇的剖宫产指征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增加、临产时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年龄、孕周、BMI值及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在胎盘早破、胎儿性别及受孕方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使用宫缩素加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存在镇痛分娩的比例及自然临产发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头盆不称组孕妇临产时BMI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高于胎儿窘迫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与临产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足月阴道试产孕妇而言,随着孕妇体质量、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增加等,其阴道试产成功率将有所下降,合理控制临产时的BM I值将有利于提高孕妇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