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影像学研究进展

张丽丽;李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 磁共振成像, 经颅脑多普勒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更多技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做一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还原状态与细胞自噬的关系

    自噬在细胞的生存生长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的作用;同时,过度自噬反而会引起细胞的死亡.ROS在机体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可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对细胞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ROS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备受关注,本文对自噬的发生、信号调节通路及ROS在自噬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红翠;王晓伟;安晓晶;王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三甲医院住院部卫生间便器设施安全性及患者选择便器类型意愿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部卫生间便器设施的安全性及患者选择便器类型的意愿,为医院卫生间安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部卫生间便器设施情况,并采用自编问卷对住院部340例普通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部仅48.5%的卫生间便器设施设置符合要求.63.5%的住院患者选择坐式便器,25%的选择蹲式便器.年龄大者选择坐式便器的意愿较强.选择蹲式便器者中52.9%认为其较卫生,27.1%是出于个人习惯.27.3%的患者未注意到或不会使用卫生间内的紧急呼叫器.结论:医院住院部卫生间便器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管理者应定期检查并完善卫生同设施,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建议病区设置公共卫生间,并在其内设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作者:韩静;李萍;何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PI锚定蛋白的合成及功能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有超过100多种是翻译后在其C端添加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进行修饰,然后通过脂质部分锚定在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有多种功能,涉及细胞识别、生长、分化和程序性死亡等重要生命过程,与许多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GPI锚定蛋白主要与膜上微区域或膜上脂筏相连,该微区域或脂筏富含鞘磷脂和胆固醇.现在普遍认为GPI锚定蛋白与膜上脂筏的连接在信号转导和其他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GPI锚定蛋白的生物合成及功能进行综述.

    作者:张云华;黄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产前系统管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产妇系统管理干预对围产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在我院进行过产前系统管理干预的392例产妇与2006年~2008年在我院未开展产前系统管理、只经常规产前教育指导的4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6例、非社会因素剖宫产9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13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头吸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干预可帮助孕产妇及家属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选择分娩方式,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64排CT前瞻性低剂量辐射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选取56例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65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扫描,同样扫描条件分析87例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B组),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分别记录两组各自扫描的有效射线剂量;两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采用记数资料分析.结果:A、B两组射线剂量平均值分别平均3.37mSy、18.13mSv,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价的计数资料确切概率值为0.370,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64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成像中能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作者:杨春燕;卓兵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浅谈骨科临床实习带教方法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是骨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临床医学生骨科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训练医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医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很好的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每个临床实习带教老师需要总结和研究的.

    作者:杨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疆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a62、aa2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发病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基因位点aa62、aa219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新疆哈萨克族吸烟COPD患者103例作为实验组,吸烟健康人103例作为对照组.提取206例样本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标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SP-A的aa62(CCA/CCG,rs1136451)和aa219(CGG/TGG,rs4253527)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获得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aa62位点,两组AA,AG、GG基因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2.958,P=0.250),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x2=2.536,P=0.111,OR=1.532,95%CI:0.904-2.595).Aa219位点,两组CC,CT,TT基因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2.799,P=0.094),等位基因C、T频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x2=1.945,P=0.163,OR=1.548,95%CI:0.56-1.22).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吸烟COPD患者发病与SP-A的aa62(CCA/CCG,rs1136451)位点与aa219(CGG/TGG,rs4253527)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关键;徐永健;许西琳;季宏志;骆树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炎性乳腺癌诊断及防治进展

    目的:总结国内外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的临床研究进展及趋势.方法:应用PubMed及CM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炎性乳腺癌”为关键词,检索1994年至2011年10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000余条,中文文献331条.纳入标准:1)IBC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2)IBC的分子生物学改变;3)IBC的诊断及治疗规范.根据纳入标准,38篇文献符合本综述要求.结果:IBC是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强的浸润性乳腺癌.与普通乳腺癌相比,其临床特征为起病快、进展迅速.易局部和远处转移、发病年龄轻、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此外,皮肤颜色的改变是IBC早期具特征的表现之一.由于IBC早期临床表现类似急性乳腺炎或皮肤炎症,常被误诊为乳腺炎或皮炎而延误治疗.因此,制定一套低的IBC临床诊断和治疗规范显得尤为重要.结论:本综述旨在总结国内外炎性乳腺癌诊治在多个领域的新进展,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以及诊断和治疗,以配合推广国际炎性乳腺癌专家小组2008年12月在美国体斯顿第一届炎性乳腺癌国际会议上达成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作者:马志萍;李锋;张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YY1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YY1 mRNA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食管鳞癌和40例非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YY1 mRNA的表达.结果:40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YY1 mRNA阳性表达率为47.5%(19/40);40例非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YY1 mRNA阳性表达率为2.5%(1/40);随着恶性程度增加及病程进展,YY1 mRNA阳性率逐渐上升(P<0.05),YY1 mRNA在低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81.82%)显著高于高分化鳞癌组(21.05%,P<0.05).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YY1 m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YY1 mRNA是有价值的食管癌微转移标志物,有望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和监测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晓燕;陈卫刚;杨春梅;韩玉胜;窦玉琴;马云贵;郑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28例老年人一次多个牙拔除的体会

    目的:通过对1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心电监测局麻下一次多个牙拔除的临床观察.研究老年病人安全、有效的一次多个牙拔除方法.方法: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调整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老年多发疾病,结合无痛麻醉、快速拔牙技术,进行老年人患牙的一次性拔除.结果:128例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局麻下拔牙,除个别病人术中出现短暂的头晕、心慌外,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拔牙手术.结论:当老年人无全身性疾病或处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对稳定期时,都可以经受一次多个牙的拔除.

    作者:殷建宾;丁红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8周末,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为64.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德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改进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改变静脉输液中的操作方法,采用A、B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操作水平.方法:传统的操作方法(A种)与改进的操作方法(B种)随机各取100人,通过不同穿刺进针角度、输液调节器的位置、拔针时按压的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B种操作方法明显优于A种.结论:B种操作方法可改进静脉输液中的不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完善.

    作者:杨玉兰;周朝君;单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老年医学带教老师

    本文针对老年医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老年医学多年的带教经验,从带教老师角度提出改善老年医学实习教学的方法,以期对提高老年医学实习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作者:黄刚;郭正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金鸡菊提取物对微循环及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金鸡菊提取物A、B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观察金鸡菊提取物A、B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7d后,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小鼠耳廓血管口径;小鼠以剪尾法测定BT;玻片法测定CT;应用体外测定PT、APTT、TT.结果:金鸡菊提取物A、B可明显延长实验小鼠BT、CT、PT、APTT、TT;同时明显增加血管口径和毛细血管网交叉结点数.结论:金鸡菊提取物A、B具有抗凝血活性;并具有增强微循环的作用.提示金鸡菊提取物可能具有活血、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作者:明婷;庞市宾;哈木拉提;刘晓燕;胡梦颖;孙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食管癌中microRNA表达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17~25个核苷酸长度,在物种进化中相当保守,其功能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配对起负调控基因表达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目前认为microRNA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与癌基因或抗癌基因相似的作用.本文对microRNA功能、microRNA表达与食管癌的关系,以及研究microRNA表达的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

    作者:郭涛;胡建明;李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成功抢救大剂量氯氮平中毒1例

    氯氮平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中毒常见于误服事件中,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现将我院成功抢救大剂量氯氮平中毒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青;朱桂云;尤伟艳;许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定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84例,同期住我院耳鼻喉科排除高血压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含量,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结果: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呈正相关(同型半光氨酸r=0.294,胱抑素C r=0.57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可能与血压升高协同加重血管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唐燕;李瑞瑞;姚恩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TEN在6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失表达率为66.7%(40/60),3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PTEN失表达率为35.3%(12/34).结论:子宫内膜癌与PTNE缺失有关,PTEN蛋白的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侯国胜;冯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共对70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6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6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作者:钟杰;龙飞;凯撒尔;昝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细胞周期素D1和p27在鼻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D1、p27在鼻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27在60例鼻咽鳞癌组织及20例鼻咽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yclinD1在炎症组织、高、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27则相反,逐渐减少;②cyclinD1和p27表达在炎症及不同分化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鳞癌中,p27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D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cyclinD1和p27的联合检测在预测肿瘤预后及反应肿瘤恶性程度上较单一检测cyclinD1更为客观.

    作者:杨萍丽;彭心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