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幽门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上部癌临床研究

侯新;李永刚;韩文才

关键词:保留幽门空肠间置代胃术, 胃上部癌, 消化道重建
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胃上部癌患者,采用保留幽门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全组34例病人手术一周后开始半流质进食,手术完成后获得较好恢复,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梗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年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胃上部癌可选择保留幽门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治疗,可重新建立消化道,病人可以获得较好恢复.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点评晨间床边交接班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点评床边交接班的模式.方法:改变传统的晨间床边交接班的流程后对本院神经外科实施晨间床边交接班后点评,对本科室11名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小缺点发生率.结果:11名护理人员均认为通过护士长的点评,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士的防范意识和科室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晨间床边交接班后点评使护理人员提高了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缺陷、差错的发生.

    作者:潘佳莉;周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势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优势及应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40例),研究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5%,而对照组为80%,两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7.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2.5%,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既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作者:夏萍;王微;张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50例糖尿病患者眼底照相资料总结分析

    目的: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检查及诊断、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 050例由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用ZEISS VISUCAM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并对眼底照相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结果:经眼底照相检查发现:无明显DR者676例,有不同程度DR者374例,患病率为35.6%.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发展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可能,早期眼底检查很重要,眼底照相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客观、准确而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婷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10mg/次,每晚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0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5%)高于对照组(7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偏头痛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生;冯英;古丽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10例不良反应,从左氧氟沙星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表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均采用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表现为2例过敏性休克20%、3例荨麻疹占30%、5例注射部位疼痛占50%,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均在用药后30min内,处理措施积极迅速而有效,10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尽量避免静脉用左氧氟沙星,口服该药不良反应罕见;若不能避免应用者,用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及自身体质情况;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该药的应用说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药,缓慢静脉点滴;加强输液室巡视等,及时发现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Al3+显色后的比色法对超声波提取获得的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两种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λ=371nm直接测定和经ACl3+KAC显色反应后于λ=436nm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中总黄酮含量为1.89%±0.0749(n=6);而经显色后比色法测定结果为2.00%±0.0813(n=6).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分析,结果显示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21).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Al3+显色反应后的比色法均可用于新疆大叶补血草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雪梅;何春霞;鲁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34例,按患者手术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78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56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基本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13%、肠粘连发生率4%、腹腔脓肿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38%、16%、12%,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优势更为明显,能够显著的缩短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杨新海;丁腊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92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EP)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2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192例中有44例血压在正常范围,为白大衣高血压,82例为勺型高血压,66例为非勺型高血压.结论:24h动态血压可准确诊断高血压,且能更好的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指导合理降压治疗.

    作者:许金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恒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口腔恒牙患龋状况,为学生口腔防龋适宜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1月17日抽取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共223名,检查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标准(第3版)》,统计患龋率、龋均等.结果:223名受调查五年级学生中恒牙患龋率为30.94%,其中男生28.33%,女生33.98%;龋均为0.61,其中男生0.47,女生0.78;女生患龋率及龋均高于男生,但两组之间比较恒牙患龋率及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武汉市华师一附小五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龋均较高,需要加强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并提供口腔卫生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孙傲;王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留学生传染病临床见习教学探讨

    通过分析留学生传染病见习教学中现存主要问题,结合传染病学教学实际,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作者:张砚;左维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院2014年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2014年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的特点以及原因,提高我院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开具的8 789张处方,对其进行质量审查,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特点以及原因.结果:8 789张门诊处方中,有210张属于不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所占比例为2.39%.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给药;超剂量用药;给药方案不正确;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无适应症用药;所给药物会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等.结论:虽然我院的用药合理性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部分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院的门诊用药更加科学、合理、健康、有效与安全.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院的老年压疮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4.5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54%)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P<0.05).结论:护理程序管理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青;崔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应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的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研究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应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的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156例,分甲、乙两个组各78例,其中甲组采用的是剖宫产术,乙组采用的是阴道助产术.结果:甲组和乙组窒息率分别为12.7%和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在胎儿窘迫时产妇宫口开大处于潜伏期率高于乙组(P<0.05),处于活跃期减缓阶段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胎儿窘迫时产妇宫口开大处于活跃期加速阶段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时,要采取正确的措施终止妊娠,可以保证胎儿的健康以及孕妇的安全,可以大大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作者:魏炜;伏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0T磁共振1H波谱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行乳腺DCE-MRI、DWI及磁共振波扫描检查并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45例MRI检查资料,分析磁共振1H波谱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45例中乳腺恶性病变19例,乳腺良性病变26例,共有17个恶性病灶及1个良性病灶在3.22ppm时出现胆碱峰,25个良性病变及2个恶性病变未出现胆碱峰,恶性病变为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乳腺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1H波谱成像3.22ppm时出现胆碱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结论:磁共振1H波谱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峰;杨春燕;庞华军;卓兵芝;梅友泉;龚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胸部X线表现分析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胸部时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累及胸部时的X线表现,并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X线表现的发生率.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胸部时的X线表现包括肺间质性改变、胸膜炎/胸腔积液和肺内及胸膜下小结节影.肺间质性改变发生率高(84%),胸膜炎/胸腔积液次之(44%)、肺内及胸膜下小结节影低(18%),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胸部时的X线表现以肺间质性改变和胸膜炎/胸腔积液为主,肺内及胸膜下小结节影较少见.

    作者:别克木拉提·马合木提;赫娟;王英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Dmin、Cmin的影响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Dmin、Cmin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一次160/4.5μg,一天两次吸人),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一次1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一个月.治疗30天后检测患者Dmin、Cmi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治疗前实验组Dmin、Cmin比较,Dmin、Cmin升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照组Dmin、Cmin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Dmin、Cmin比治疗后对照组升高明显,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Dmin、Cmin,且高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临床疗效好.

    作者:张中宏;关键;宋丽军;梁文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留幽门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上部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胃上部癌患者,采用保留幽门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全组34例病人手术一周后开始半流质进食,手术完成后获得较好恢复,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梗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年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胃上部癌可选择保留幽门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治疗,可重新建立消化道,病人可以获得较好恢复.

    作者:侯新;李永刚;韩文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中段长斜形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中段长斜形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小儿股骨中段长斜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约占全部小儿骨折的1.6%,由于小儿未发育成熟的骨骼有其自身特点,损伤后愈合特点也不能等同于成人,以往多采用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住院时间较长,护理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26例4~13岁小儿股骨中段长斜形骨折病人,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26例均为闭合性单侧肢体伤,男性16例,女性10例,左侧15例,右侧1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逆行穿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2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畸形愈合、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双下肢长短差平均不超过0.9cm.结论:适当合理地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中段长斜行骨折,安全、微创、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股骨中段长斜形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晏文强;建军;彭琳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住并行手术治疗的110例Ⅲ~Ⅳ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ST组55例,PPH组55例,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ST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Ⅲ~Ⅳ度内痔都是安全可靠的.相比之下,TST更加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庆;刘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血液透析患者共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各种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77.97%,其中以消化不良、便秘、反流等发生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54.24%、37.29%、30.51%.结论:多数血液透析的患者会发生胃肠道症状,这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一定影响,临床应予以重视和处理.

    作者:张寒焱;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