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测试分析

杨忠;刘竞争;陈燕;赵丙锋;张国军;王军;孙京昇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稳定性, 准确性, 携带污染
摘要:目的:通过对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主要指标的性能测试,结合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调研情况,分析使用维护过程中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和测试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方法依据行业标准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台生化分析仪中A、C全部符合所选指标的测试要求,B在3项指标中有2项不符合要求。结论在设备的计量、维护保养、消耗性部件更换、清洗液配套等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年限以及设备的开机频次和日常维护频次对吸光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影响较大,对样品携带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本次测试和所选测试指标能够反映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对性能的影响,达到了客观评价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的目的。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米力农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米力农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2015年收治的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共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米力农治疗,首先给予负荷量50μg/kg ,10~15 min缓慢静注,后以0.5μg/(kg?min)维持。对照组22例,采用西地兰组,具体用法是:≤2岁,0.03~0.04 mg/kg ;>2岁,0.02~0.03 mg/kg ,平均分三次,平均每8小时给药一次。洋地黄化后12 h ,开始给予维持量,维持量为总量的1/4,1次/日,每组均持续给药3d,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与西地兰比较,评价米力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脏大小以及尿量等指标,治疗组用药3 d后,总有效率95.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仅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力农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无异常,心电图无改变,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无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米力农治疗婴幼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西地兰。

    作者:张亦维;张维先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子宫异常出血病因、出血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子宫异常出血部位以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子宫体出血73.0%,宫颈出血17.3%,阴道出血7.3%,输卵管出血2.4%,主要以子宫体出血和宫颈出血为主。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种类中,良性疾病占63.46%,非器质性疾病占30.34%,恶性肿瘤占4.06%。针对患者的年龄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更年期女性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妇科疾病和非器质性妇科疾病造成的,其出血的部位主要有宫颈、宫体为主,加强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控制和治疗,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宗夏;盛晓艳;张燕珠;叶颖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其比值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过程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比值(GA/HbA1c)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过程中变化。方法以70例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单服二甲双胍治疗24周,并于服药前、每服药4周后取空腹静脉血检测 GA 和 HbA1c。结果 GA 在第8周时从基础值(26.1±8.3)%下降至低值(1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则在第16周时从基础值(10.1±2.4)%下降至低值(7.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HbA1c比值在第8周时从基础值(2.58±0.35)下降为低值(2.0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在第16周时又上升为(2.31±0.31),但仍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治疗期间GA/HbA1c值的变化(△GA/HbA1c)与基础HbA1c(r=-0.657,P=0.008)、GA(r=-0.702,P =0.002)呈负相关而与△GA呈正相关(r=0.813,P<0.001),与△ HbA1c无相关性。结论在新诊断的 T2DM 患者降糖过程中,GA/HbA1c可能比 GA 或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龚永慧;冯玉丽;曾学辉;张春雷;谢斯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严重威胁着现代人们的健康,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患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胞形态学镜检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基础和核心,但凭形态分型有一定困难,诊断符合率只有60%~70%。随着生物分子学的发展,不少融合基因在病程中有稳定且有独特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在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分析预后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急性髓性白血病进行鉴别分析。

    作者:王丽斌;于远军;姜丽杰;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HLA-B27和 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 HLA‐B27和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性,以及AS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5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以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505例关节疾病患者中64例为AS(12.67%)、116例为疑似AS(22.97%)、241例为腰痛或关节痛(47.72%)、1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18%)、4例为银屑病(0.8%)、2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75%)、6例为股骨头坏死(1.19%)、39例为其他类型的关节炎(7.72%)。AS组[(97.41±17.41)%]与对照组[(7.19±16.53)%]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AS组[(41.37±88.65)%]与对照组 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 HS‐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作为诊断AS的敏感标,综合患者HS‐CRP的水平及其年龄、性别等多个指标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彤;权强;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压力管理改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在改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4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压力管理护理后,焦虑评分[(32.89±8.21)分]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36.92±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压力管理护理干预后,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压力管理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3)。对于两组哮喘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的肺部锻炼,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呼吸锻炼。在两组哮喘病患者训练前、训练后一周、训练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呼吸频率、肺部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楼距离、锻炼时间进行检测;编写病患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满意度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FVC[(2.25±0.14)L]高于对照组[(2.12±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EV1[(1.98±0.29)L]高于对照组[(1.67±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FEV1/FVC 值[(88.67±5.16)%]高于对照组[(85.3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16.61±1.45)次/分]低于对照组[(17.21±1.8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PaO2[(70.25±8.14)mm Hg]、SaO2[(93.98±2.29)%]以及上楼距离[(11.61±1.45)m]均高于对照组[(69.12±7.16)mm Hg、(92.93±1.78)%、(8.21±1.8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训练后1 d及1个月的锻炼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5.6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能够增强老年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提高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身状况,是一种简易、经济、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董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培养病原菌阳性)和中重度黏痰情况,调查圈员应用品管圈前后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00%,中重度黏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35.00%,中重度黏痰8例,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中重度黏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方法应用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1.55±0.25)分,团队精神(6.44±1.27)分,专业知识(7.67±1.26)分,人际关系(6.56±1.34)分,护理品质意识(6.49±1.32)分。品管圈方法应用后,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6.75±1.34)分,团队精神(8.98±1.55)分,专业知识(9.53±1.56)分,人际关系(8.27±1.43)分,护理品质意识(8.89±1.56)分。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比应用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和中重度黏痰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生命体征,以及焦虑、耐受性及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患者平稳;试验组患者焦虑及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前的焦虑心理,提高耐受性及舒适度。

    作者:滕敬华;李小力;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探讨其治疗效果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医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的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治疗一段时间,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住院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 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 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 min血清 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 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 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 AUC 为0.838,95% 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 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 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 ACE。

    作者:杨晓仪;张晓坤;付玉梅;黎文成;张立建;古雅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流式免疫多重微球芯片技术检测干燥综合征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

    目的:建立多重微球芯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反应界面,将8种[SSA(60 kD)、SSB、α‐fodrin、M3、ds‐DNA、nRNP/Sm、Sm、M2]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包被微球后,用该方法检测同一血清样本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抗体。选取pSS患者206例、非pSS患者110例和健康人69例,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自身抗体。结果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抗体的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均较小;检测pSS组的8种抗体水平与非pSS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诊断pSS的总敏感度可达97.20%,总特异性可达96.34%。结论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pSS自身抗体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进行8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pSS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确诊创造了一种准确、便捷的检测新方法。

    作者:牛广华;高玉洁;张程;张艺凡;吕丹;崔百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器械采取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对降低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和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患者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活动实施后,器械缺失、特殊器械的细小部件缺失以及器械包缺陷发生总件数明显少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和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能及时预防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提高手术器械消毒和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78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量,可有效降低对母体及胎儿的损伤,疗效较佳。

    作者:王秀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洛阳地区女性HPV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755例初诊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检测结果。结果1755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58例,H PV感染率为37.5%,高危型感染率为32.3%,其中单一感染占66.6%,多重感染占33.4%;在阳性样本中,高危型占86.2%,在高危型感染中,单一感染占62.3%;感染率位于前5位亚型分别为 HPV16(27.7%)、52(13.4%)、81(11.2%)、53(10.3%)、58(9.0%)。<20、20~<30、30~<40、40~<50、50~<60、≥60岁患者H PV感染率分别为40.0%、42.7%、34.3%、34.7%、43.7%、38.0%,高危型感染率分别为40.0%、34.9%、29.4%、30.3%、38.0%、34.2%。结论本地区女性宫颈 H 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在HPV感染者中,高危型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也以单一感染为主。 HPV感染优势型别以 HPV16、52为主。H PV感染与女性年龄因素相关,50~<60岁患者感染率高。

    作者:王小利;常永超;刘海花;刘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鱼腥草素钠联合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目的:探讨鱼腥草素钠联合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聚维酮碘、鱼腥草素钠及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 IC ),棋盘稀释法测定聚维酮碘、鱼腥草素钠及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小抑膜浓度(S M IC )。结果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 IC为256μg/m L ,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 IC为512μg/mL ,两药联合使用时,聚维酮碘MIC为64μg/mL ,鱼腥草素钠MIC为64μg/mL ;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为0.285。在黏附期、早期生物膜期、成熟生物膜期(培养1、3、7 d),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128、128和56μg/mL , SMIC80分别为512、512和512μg/mL ;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128、256和256μg/mL ,SMIC80分别为256、512和512μg/mL ,两药联合使用时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64、128和128μg/mL ,SMIC80分别为128、256和256μg/m L。结论鱼腥草素钠对聚维酮碘的抑菌效果具有协同作用,且能够增强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家超;查长森;欧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血浆5-HT 水平与氧化应激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血浆5‐羟色胺(5‐H T )表达与氧化应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5‐HT、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检测,以及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浆MDA浓度(4.46±0.51)nmol/L高于对照组(1.68±0.38)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PO浓度(18.67±1.48)nmol/L高于对照组(6.62±1.29)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5‐H T浓度(1828.44±300.87)pg/m L高于对照组(1236.93±289.48)p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偏相关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血浆5‐HT与MDA(r=0.325,P<0.05)、LPO(r=0.432,P<0.05)、TC(r=0.357,P<0.05)都呈正相关,而与HDL‐C(r=-0.385,P<0.05)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LPO、TC与 HDL‐C都为影响5‐HT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血浆5‐HT呈现高表达状况,同时伴随有 MDA与 LPO的高表达,且MDA与LPO的表达情况会影响5‐HT的表达,可能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作者:史盛梅;韩文;袁东红;温彦丽;王会丰;冯义朝;孟存英;戴光荣;刘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D‐D、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变化,比较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孕周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 ,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可以有效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hs‐CRP和D‐D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使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马立苹;陈媛媛;张西艺;李维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分析9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确诊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健康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健康者(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Hb、HCT ,脓疱型银屑病 HCT水平低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水平与存在异常改变,可通过红细胞参数检测辅助诊断银屑病。

    作者:周挺;王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