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分析9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确诊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健康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健康者(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Hb、HCT ,脓疱型银屑病 HCT水平低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水平与存在异常改变,可通过红细胞参数检测辅助诊断银屑病。
作者:周挺;王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子宫异常出血病因、出血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子宫异常出血部位以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子宫体出血73.0%,宫颈出血17.3%,阴道出血7.3%,输卵管出血2.4%,主要以子宫体出血和宫颈出血为主。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种类中,良性疾病占63.46%,非器质性疾病占30.34%,恶性肿瘤占4.06%。针对患者的年龄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更年期女性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妇科疾病和非器质性妇科疾病造成的,其出血的部位主要有宫颈、宫体为主,加强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控制和治疗,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宗夏;盛晓艳;张燕珠;叶颖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主要指标的性能测试,结合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调研情况,分析使用维护过程中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和测试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方法依据行业标准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台生化分析仪中A、C全部符合所选指标的测试要求,B在3项指标中有2项不符合要求。结论在设备的计量、维护保养、消耗性部件更换、清洗液配套等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年限以及设备的开机频次和日常维护频次对吸光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影响较大,对样品携带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本次测试和所选测试指标能够反映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对性能的影响,达到了客观评价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的目的。
作者:杨忠;刘竞争;陈燕;赵丙锋;张国军;王军;孙京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运用Microsoft Excel制作环境卫生趋势图对献血车消毒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利用趋势图的变化对献血车空气消毒施以干预。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对10台献血车的环境卫生进行两年(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时间持续跟踪监测,将监测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管理,并制作趋势曲线图。结果在用10台献血车总菌落数从4月开始献血车总菌落数呈明显增长趋势,5月和6月呈现明显高势态,7月、8月及11月菌落数均维持较高数值。1号献血车在特别的月份中(2014年6月及2015年5月)有陡然的升高变化;献血车的菌落数和趋势变化与购买年限和车辆状况没有关联;献血车10个布点位置的菌落数分布趋势有一定差异。不同位置的菌落数可能与人员进出情况、与空气的流通情况及物品的摆放有关。结论趋势图不仅可以及时反应空气消毒的效果,及时发现清洁消毒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献血车车况的掌握、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廖玉英;杨俊鸿;邹晓萍;彭楷;骆展鹏;黄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78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量,可有效降低对母体及胎儿的损伤,疗效较佳。
作者:王秀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促卵泡激素(FS H )、促黄体生成素(L H )和雌二醇(E2)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绝经后患者220例。通过罗氏Cobas 8000对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N‐端骨钙素(N‐Oste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PINP)进行检测,利用美国Beckman DXI‐800对FSH、LH、E2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妇女 FSH、LH和 FSH/LH与N‐Os‐teoc、TPINP呈正相关(P<0.05),且FSH/LH和E2也与β‐Crossl呈正相关(P<0.05)。其中FSH/LH与TPINP的相关系数高(r=0.34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FSH和FSH/LH作为自变量可解释各种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5%~6.6%,1.1%~30.9%,FSH/LH作为自变量可解释各骨转换指标水平变化的百分比大,而 LH仅为0.4%~2.3%。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SH、FSH/LH、TPINP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子。以 FSH=46.36和FSH/LH=2.09为临界值能有效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FSH、LH和FSH/LH水平随骨转换指标升高而升高。联合应用FSH和FSH/LH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均高于单独应用FSH或FSH/LH的诊断效能。
作者:黄菁;郑美玲;吴丽娜;卢丽萍;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 HLA‐B27和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性,以及AS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5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以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505例关节疾病患者中64例为AS(12.67%)、116例为疑似AS(22.97%)、241例为腰痛或关节痛(47.72%)、1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18%)、4例为银屑病(0.8%)、2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75%)、6例为股骨头坏死(1.19%)、39例为其他类型的关节炎(7.72%)。AS组[(97.41±17.41)%]与对照组[(7.19±16.53)%]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AS组[(41.37±88.65)%]与对照组 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 HS‐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作为诊断AS的敏感标,综合患者HS‐CRP的水平及其年龄、性别等多个指标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彤;权强;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2例乳腺癌组织为研究组,另外选取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切除后边缘正常组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GA T A3表达,并分析GATA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均有GATA3表达。乳腺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80.0%)高于乳腺癌组织(59.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35.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7.5%),雌激素受体阳性(ER)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76.5%)高于ER阴性者(47.9%),孕激素阳性(PR)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73.2%)高于PR阴性患者(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67.1%)高于高危组(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GATA3表达下调,GATA3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作者:吴小凤;张艳华;岳福军;李冠兰;杨瑞东;董险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微信辅助案例教学法(CBL ),在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甲、乙大班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按班为单位分为微信辅助CBL组和传统模式组,课后采用电子问卷结合期末测试成绩,比较两种教学方法效果间的差异。结果采用新教学方法组同学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自学能力评分以及期末测试主观题得分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信辅助CBL组同学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广度评分与其期末测试主观题得分呈正相关( r=0.49和0.47,P<0.05),两种教学模式下,期末测试客观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辅助CBL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临床影像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值得在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推广。
作者: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癌痛患者疼痛的情况、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止痛药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对电话随访的满意度,并对部分癌痛患者依从性差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癌痛随访护士应用肿瘤中心制订的癌痛患者出院随访表,对出院后的434例癌痛患者按照表格内容进行电话随访,逐项询问并做好登记,同时做好癌痛相关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防治、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到疼痛治疗中。结果在对434例癌痛患者电话随访过程中,成功随访了395例,其中发现:数字评分法(N RS )疼痛评分为无痛67例(17.0%)、轻度疼痛230例(58.2%)、中度疼痛68例(17.2%)、重度疼痛30例(7.6%)。66.6%(263/395)的癌痛患者出院后在使用止痛药,52.9%(139/263)的患者使用止痛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3.2%(61/263)的癌痛患者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使用了辅助药物,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34.9%(138/395)患者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95.9%(379/395)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认为疼痛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使出院后的癌痛患者得到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和护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癌痛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
作者:李燕;汪秀云;许辉琼;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3)。对于两组哮喘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的肺部锻炼,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呼吸锻炼。在两组哮喘病患者训练前、训练后一周、训练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呼吸频率、肺部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楼距离、锻炼时间进行检测;编写病患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满意度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FVC[(2.25±0.14)L]高于对照组[(2.12±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EV1[(1.98±0.29)L]高于对照组[(1.67±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FEV1/FVC 值[(88.67±5.16)%]高于对照组[(85.3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16.61±1.45)次/分]低于对照组[(17.21±1.8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PaO2[(70.25±8.14)mm Hg]、SaO2[(93.98±2.29)%]以及上楼距离[(11.61±1.45)m]均高于对照组[(69.12±7.16)mm Hg、(92.93±1.78)%、(8.21±1.8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训练后1 d及1个月的锻炼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5.6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能够增强老年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提高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身状况,是一种简易、经济、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董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 T检查和M 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 )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图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PCC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64排螺旋CT机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而后再进行M RI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和显示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MRI对PC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CT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0%,MRI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PCC图像1级、2级和3级分别为25例(83.33%)、5例(16.67%)和0例(0.00%),和M RI检查[1级12例(40.00%),2级11例(36.67%),3级7例(2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PCC的诊断率高于CT ,但64排螺旋CT显示的图像质量更高、更清晰,随着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更大程度的发挥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柏平;陈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在改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4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压力管理护理后,焦虑评分[(32.89±8.21)分]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36.92±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压力管理护理干预后,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压力管理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重庆市城市居民鼻腔健康状况。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以及其他非鼻部原因来该院就诊的1445例18岁至55岁重庆市城市居民进行鼻腔健康检查。结果受检居民中鼻腔疾病患病率为12.25%,其中慢性鼻炎患病率占首位[6.71%(97/1445)],其次是变应性鼻炎[3.11%(45/1445)]。在慢性鼻炎中,男性患病率(7.8%)高于女性(5.0%),而变应性鼻炎中,女性患病率(4.8%)高于男性(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城市居民鼻部疾病中以慢性鼻炎为主,鼻腔健康状况还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冉文婧;李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评估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TB‐SA )研制的结核诊断试剂盒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胶体金法分别检测结核组、非结核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 TB‐SA结核抗体。结果 TB‐SA结核抗体检测结核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95.8%,检测结核病患者阳性率(72.2%)明显高于涂片法(44.9%)和培养法(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A抗体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槑;徐园红;朱玛;曾义岚;刘勇;罗东霞;吴桂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器械采取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对降低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和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患者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活动实施后,器械缺失、特殊器械的细小部件缺失以及器械包缺陷发生总件数明显少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和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能及时预防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提高手术器械消毒和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培养病原菌阳性)和中重度黏痰情况,调查圈员应用品管圈前后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00%,中重度黏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35.00%,中重度黏痰8例,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中重度黏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方法应用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1.55±0.25)分,团队精神(6.44±1.27)分,专业知识(7.67±1.26)分,人际关系(6.56±1.34)分,护理品质意识(6.49±1.32)分。品管圈方法应用后,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6.75±1.34)分,团队精神(8.98±1.55)分,专业知识(9.53±1.56)分,人际关系(8.27±1.43)分,护理品质意识(8.89±1.56)分。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比应用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和中重度黏痰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收集绵阳市东辰小学6~12岁儿童共1613例的体检资料,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中同年龄组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年龄组儿童较2002年全国城市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有所偏低、体质量偏高,生长发育不均衡;超体质量和肥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绵阳市东辰小学儿童应加强钙质的补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学校及家长关于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刘琳;周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别感染后患者血清脂联素(ADP)水平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乙肝病毒B基因亚型50例,C基因亚型5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DNA 载量、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ADP、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检测。结果不同乙肝病毒基因亚型感染患者血清A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基因感染者ADP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ADP 水平与AST/ALT、PT、TBIL、PCⅢ、C‐Ⅳ、LN、HA、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452、0.397、0.459、0.532、0.591、0.591,P值均<0.005),与 ALB水平呈负相关(r=-0.372,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基因亚型感染的患者血清AST/ALT、HBV DNA载量和H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基因型感染者高于B基因感染者,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C亚型感染组血清 ADP、AST/ALT、HBV‐DNA、HA四个指标水平高于B亚型感染组,提示C基因亚型感染者病毒复制更活跃,有更强的致病力,感染者更易发展为严重肝病。
作者:邵锦欢;肖翔;詹剑锋;钟阳青;张达秀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