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盛梅;韩文;袁东红;温彦丽;王会丰;冯义朝;孟存英;戴光荣;刘磊
目的:通过对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主要指标的性能测试,结合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调研情况,分析使用维护过程中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和测试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方法依据行业标准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台生化分析仪中A、C全部符合所选指标的测试要求,B在3项指标中有2项不符合要求。结论在设备的计量、维护保养、消耗性部件更换、清洗液配套等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年限以及设备的开机频次和日常维护频次对吸光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影响较大,对样品携带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本次测试和所选测试指标能够反映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对性能的影响,达到了客观评价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的目的。
作者:杨忠;刘竞争;陈燕;赵丙锋;张国军;王军;孙京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 HLA‐B27和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性,以及AS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5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以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505例关节疾病患者中64例为AS(12.67%)、116例为疑似AS(22.97%)、241例为腰痛或关节痛(47.72%)、1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18%)、4例为银屑病(0.8%)、2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75%)、6例为股骨头坏死(1.19%)、39例为其他类型的关节炎(7.72%)。AS组[(97.41±17.41)%]与对照组[(7.19±16.53)%]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AS组[(41.37±88.65)%]与对照组 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 HS‐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作为诊断AS的敏感标,综合患者HS‐CRP的水平及其年龄、性别等多个指标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彤;权强;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血浆5‐羟色胺(5‐H T )表达与氧化应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5‐HT、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检测,以及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浆MDA浓度(4.46±0.51)nmol/L高于对照组(1.68±0.38)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PO浓度(18.67±1.48)nmol/L高于对照组(6.62±1.29)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5‐H T浓度(1828.44±300.87)pg/m L高于对照组(1236.93±289.48)p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偏相关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血浆5‐HT与MDA(r=0.325,P<0.05)、LPO(r=0.432,P<0.05)、TC(r=0.357,P<0.05)都呈正相关,而与HDL‐C(r=-0.385,P<0.05)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LPO、TC与 HDL‐C都为影响5‐HT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血浆5‐HT呈现高表达状况,同时伴随有 MDA与 LPO的高表达,且MDA与LPO的表达情况会影响5‐HT的表达,可能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作者:史盛梅;韩文;袁东红;温彦丽;王会丰;冯义朝;孟存英;戴光荣;刘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培养病原菌阳性)和中重度黏痰情况,调查圈员应用品管圈前后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00%,中重度黏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35.00%,中重度黏痰8例,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中重度黏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方法应用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1.55±0.25)分,团队精神(6.44±1.27)分,专业知识(7.67±1.26)分,人际关系(6.56±1.34)分,护理品质意识(6.49±1.32)分。品管圈方法应用后,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6.75±1.34)分,团队精神(8.98±1.55)分,专业知识(9.53±1.56)分,人际关系(8.27±1.43)分,护理品质意识(8.89±1.56)分。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比应用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和中重度黏痰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分离出50株淋球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m t r基因测序,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结果不耐药菌株6株,单纯耐药菌株8株,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为36株。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数明显少于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与标准菌株相比,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未见mtr基因改变,36株多重耐药菌株均可见mtr基因突变。结论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率较高,淋球菌mtr基因突变在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常旺燕;程俊;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及病毒亚型分布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755例初诊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检测结果。结果1755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58例,H PV感染率为37.5%,高危型感染率为32.3%,其中单一感染占66.6%,多重感染占33.4%;在阳性样本中,高危型占86.2%,在高危型感染中,单一感染占62.3%;感染率位于前5位亚型分别为 HPV16(27.7%)、52(13.4%)、81(11.2%)、53(10.3%)、58(9.0%)。<20、20~<30、30~<40、40~<50、50~<60、≥60岁患者H PV感染率分别为40.0%、42.7%、34.3%、34.7%、43.7%、38.0%,高危型感染率分别为40.0%、34.9%、29.4%、30.3%、38.0%、34.2%。结论本地区女性宫颈 H 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在HPV感染者中,高危型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也以单一感染为主。 HPV感染优势型别以 HPV16、52为主。H PV感染与女性年龄因素相关,50~<60岁患者感染率高。
作者:王小利;常永超;刘海花;刘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联合妈咪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天,研究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妈咪爱可有效降低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张鸾;王二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分析9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确诊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健康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健康者(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Hb、HCT ,脓疱型银屑病 HCT水平低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水平与存在异常改变,可通过红细胞参数检测辅助诊断银屑病。
作者:周挺;王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灌注CT检查结果以及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 T )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因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入院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rt‐PA 静脉溶栓治疗组(n=24)和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n=30)两组。收集两组患者部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CT 灌注检查计算出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rPS)数值以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算患者评分,另外收集2周内发生 HT的患者例数,后统计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rCBF、rCBV、rPS、NIHSS评分的差值以及治疗2周内 HT 发生的病例数有无差别。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灌注CT参数的rCBF ,CBV ,rPS以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周内HT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能明显增加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的脑部血流情况,同时减轻脑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D‐D、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变化,比较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孕周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 ,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可以有效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hs‐CRP和D‐D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使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马立苹;陈媛媛;张西艺;李维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 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 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 min血清 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 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 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 AUC 为0.838,95% 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 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 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 ACE。
作者:杨晓仪;张晓坤;付玉梅;黎文成;张立建;古雅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 )患者胎儿呼吸窘迫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IC P患者336例,按照胎儿窘迫的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间首次诊断为IC P时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并探索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病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以及甘胆酸(CG)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间、TBA、CG是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着母体中 TBA及CG的升高及在高胆汁酸环境中暴露时间越长更有可能增加引起IC 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
作者:王文娟;曹登成;赵波;祝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 T检查和M 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 )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图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PCC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64排螺旋CT机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而后再进行M RI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和显示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MRI对PC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CT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0%,MRI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PCC图像1级、2级和3级分别为25例(83.33%)、5例(16.67%)和0例(0.00%),和M RI检查[1级12例(40.00%),2级11例(36.67%),3级7例(2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PCC的诊断率高于CT ,但64排螺旋CT显示的图像质量更高、更清晰,随着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更大程度的发挥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柏平;陈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有不良生育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多态变异与不良生育的关系,为优生优育进行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来该院咨询有不良生育患者1465对,进行外周血培养,细胞收获,制片以及G显带,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465对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19%,其中男性1.84%,女性3.34%,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具有不良生育史的患者中,早期流产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8.05%),其次是有缺陷儿出生史的患者(8.00%),明显高于其他不良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具有不良生育史的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总检出率为11.74%,男性检出率为10.85%,女性为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死胎检出率(14.52%)以及早产检出率(12.68%)高于其他不良生育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多态变异可以导致不良生育的发生,所以染色体核型分析应作为优生优育的常规检查项目,为更好的优生优育进行指导。
作者:谢德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癌痛患者疼痛的情况、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止痛药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对电话随访的满意度,并对部分癌痛患者依从性差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癌痛随访护士应用肿瘤中心制订的癌痛患者出院随访表,对出院后的434例癌痛患者按照表格内容进行电话随访,逐项询问并做好登记,同时做好癌痛相关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防治、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到疼痛治疗中。结果在对434例癌痛患者电话随访过程中,成功随访了395例,其中发现:数字评分法(N RS )疼痛评分为无痛67例(17.0%)、轻度疼痛230例(58.2%)、中度疼痛68例(17.2%)、重度疼痛30例(7.6%)。66.6%(263/395)的癌痛患者出院后在使用止痛药,52.9%(139/263)的患者使用止痛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3.2%(61/263)的癌痛患者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使用了辅助药物,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34.9%(138/395)患者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95.9%(379/395)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认为疼痛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使出院后的癌痛患者得到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和护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癌痛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
作者:李燕;汪秀云;许辉琼;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低位结扎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率、手术前后精子质量。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6.52±10.75)min ,高于对照组[(23.14±6.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精子质量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低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精子质量,加速其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32±0.89)mmol/L ,餐后2 h血糖为(9.02±1.54) mmol/L ,三酰甘油(TG)为(2.28±0.79)mmol/L ,总胆固醇(TC)为(4.77±1.08)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77±1.88) 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0.68±2.29)mmol/L ,TG为(2.58±0.89)mmol/L ,TC为(6.18±2.32)mmol/L。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TG水平和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外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仲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检测内皮素(EDN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实验组)及50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中EDN‐1 mRNA、EDN‐2 mRNA和EDN‐3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EDN‐1 mRNA和EDN‐2 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P<0.05;t=4.732,P<0.01),而 EDN‐3 mRNA 在实验组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P<0.01);在各临床特征比较中,对于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的大小,组间EDN‐1 mRNA和EDN‐2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和肿瘤组织类型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EDN‐3 mRNA表达在各临床特征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N与乳腺癌密切相关,EDN‐1 mRNA和EDN‐2 mRNA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而EDN‐3 mRNA只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与其发展转移无关。
作者:赖金国;潘小平;洪晓绿;蔡高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合并多种并发症,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治疗的研究很多,本文综述了针刺治疗,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等数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疗法,并为之归类,以便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更直观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更为有效地治疗方案,造福广大患者。
作者:赵浩;陆云婷;刘丽娜(综述);刘路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