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国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手术室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2014年1~6月这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情况做为对照,而在2014年7月开始采用规范化模拟训练进行为期4周的术前访视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时间段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效果。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均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模拟训练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对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史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对药物流产的监测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该院阴道超声检测的50例药物流产者的临床资料,药物流产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孕囊平均内径,根据孕囊平均内径大小将患者分为5组,药物流产后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查看患者药物流产效果。结果药物流产后超声图像显示流产失败3例、不完全流产5例、完全流产42例,与2、3、4组患者组间相比,1、5组患者失败率及不完全流产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63,χ21~3=5.875,χ21~4=6.347,χ25~2=5.474,χ25~3=5.968,χ25~4=7.365,P<0.05),2、3、4组组间不完全流产率及失败率均较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0.146,χ22~4=0.536,χ23~4=0.385,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准确判断孕囊大小等多方面优点,临床上其应为药物流产患者的首选检查项目,可对流产效果进行检测并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处理。
作者:刘雅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支撑吻合与 DST 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该院2014年05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到该院进行就诊的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一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DST 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以及局部复发等情况。结果从上述研究中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好于采用 DST 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
作者:范爱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产科医护人员对产房适宜技术掌握情况为临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7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医护工作者对待产基本知识和技术、接生基本操作、分娩特殊处理技术等三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产科医护人员在上述三方面知识技能中掌握好的是接生基本操作。待产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助产士掌握好的是“阴道检查”(4.27±0.64)分,产科医生掌握好的是“评估胎儿大小”(3.54±0.59)分;在接生基本操作方面,助产士掌握好的是“导尿基本操作”(4.73±0.45)分,而产科医生是“消毒、铺巾”(3.75±0.53)分;在分娩特殊处理技术方面,医护人员掌握好的同为“产后出血处理流程”,分别为(2.74±0.86)分和(3.97±0.41)分。结论管理者应对产科医护人员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张金玲;陈锰;王国玉;姚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黄艳梅;满宝华;杨传莲;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该院脊柱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干预护理组(试验组),每组35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 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为观察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骨水泥灌注量为2~5 mL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改善,但是在术后第3天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患者 Barthel 指数也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刘新梅;常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相关性,并对 BPH 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的 BPH 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临床资料。按 BMI 将其分为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分析各组中 BPH 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 BPH 患者比较,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IPSS 、PV 、IL-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Qmax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BPH 患者 IPSS 、PV 、IL-6与 BMI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86、0.518和0.729,P<0.01),Qmax 与 BMI 呈负相关(r=-0.391,P<0.01)。结论肥胖与 BPH 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 IL-6可能在 BPH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杰;潘永军;黄捷;陈雄;张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某国产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依据 CLSI-EP 相关文件,在 AU2700生化仪上对该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干扰试验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并与西门子化学发光法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同型半胱氨酸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和预期偏倚的95%可信区间并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批内精密度(CV)为0.94%、1.41%,批间 CV 为3.00%、2.60%;线性范围5.0~50.0μmol/L ,大稀释倍数为20,临床可报告范围5.0~1000.0μmol/L ;血红蛋白≤5 g/L 、三酰甘油≤7.8 mmol/L 、抗坏血酸≤1.7 mmol/L 、胆红素≤0.68 mmol/L ,对试验无明显干扰;两种分析仪结果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 r 均大于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倚临床可以接受。结论该国产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在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闫慧慧;罗金刚;骆飞;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现有的检验项目中筛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已确诊的3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队列中进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指标筛选研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临床各项指标,观察早于24 h 尿清蛋白(UAE)出现异常的检验指标,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选出由血胱抑素 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组成联合检测的方法,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患肾损害程度的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 Cys C 、RBP 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均呈现递增趋势,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UAE 水平的异常(>30 mg/24 h)为金标准,联合血 Cys C 、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其阳性率可达100%,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敏感性优于 UAE ,能够提前半年筛查出50%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结论同时检测血中 CysC 和 RBP 以及尿中 CysC 和 RBP 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不同部位,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干预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鹏飞;肖俊锐;袁云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该院具有睡眠障碍的3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284例)和非二甲双胍治疗组(69例)。所有的入选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流程。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总入睡时间[(5.3±1.2)hvs.(6.8±2.1)h,P<0.05],睡眠效率[(64.6±5.8)%vs.(80.0±10.3)%,P<0.05]明显上升,而PSQI评分明显下降[(10.35±1.75)vs.(5.87±1.02),P<0.05]。治疗3个月后二甲双胍组患者总入睡时间[(6.8±2.1)hvs.(5.9±2.5)h,P<0.05],睡眠效率[(80.0±10.3)%vs.(71.9±11.2)%,P<0.05]明显高于非二甲双胍组,而PSQI评分[(5.87±1.02)分vs.(9.11±1.25)分,P<0.05]明显低于非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与△总入睡时间(r=0.521,P<0.05)和△睡眠效率(r=0.543,P<0.05)呈正比,而与△PSQI评分(r=-0.422,P<0.05)呈反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忍冬;刘钟琰;茹洪明;耿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并研究 C/EBPα的表达对结肠癌 SW480细胞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36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将结肠癌组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设为研究组,正常组织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设为对照组,每组均为18例。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 C/EBPα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发现 SW480细胞系为高表达C/EBPα肠癌细胞株;构建 pCDGFP-C/EBPα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研究其迁移能力的变化,并检测与肿瘤侵袭相关蛋白(KLF5、MMP-2、MMP-9、ECD)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21%;在结肠癌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7.8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低表达 C/EBPα的患者的肿瘤直径越大、TMN 分期越晚,过表达 C/EBPα的 SW480细胞的 KLF5、MMP-2、MM P-9表达越低,而 E 钙黏蛋白(ECD)表达越高。结论低表达 C/EBPα与结肠癌的 TMN 分期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过表达 C/EBPα能够显著降低结肠 SW480癌细胞的侵袭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王林;赵小飞;林山;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卵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子宫动脉 Vmax 、Vmin 水平均低于术前,RI 、PI 均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子宫动脉 Vmax 、Vmin 均明显下降,RI 和 PI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卵巢动脉血流参数 Vmax 、Vmin 、RI 、P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能降低子宫血供,对卵巢血流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玉珍;束长珍;黄琴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 P-10、白介素(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共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L-6、TNF-α水平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质量及指数检测结果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L-6、TNF-α水平分别为(47.92±10.25)pg/mL 和(109.25±21.33)pg/mL ,低于对照组患者(57.11±15.34) pg/mL 和(128.16±120.35)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段大变化速率(+ 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大变化速率(- Dp/dtmax)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和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 MM P-9和 MMP-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 MMP-9和 MMP-10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抑制 MMP-9和 MM P-10,从而有效逆转心室重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血清 IL-6及血清 TNF-α表达,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张艳;任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impacted ureteral stones ,IUS)是指结石嵌顿原位2月,伴中度以上的肾积水,是输尿管结石中较难治疗的特殊类型结石[1]。虽然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碎石仍是其治疗首选方法,但由于积水较重,结石嵌顿时间长,其输尿管往往伴有扭曲成角,肉芽包裹,仍有一定的失败率,且有大出血的风险。逆行输尿管镜碎石虽然创伤小,但 Gdor 等[2]报道输尿管镜失败率达56%,往往会中转开放手术。开放手术创伤大,已不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该科从2014年9月至今完成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跃;付炼;胡华;刘超颖;何英剑;马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性别、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通气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9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为23.9%,有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低血清清蛋白、单肺通气、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3.3%、48.0%、35.7%、30.6%、5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通气方式、喉返神经损伤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围术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
作者:郭孟刚;周海宁;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制,分析和研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检测脂联素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45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 PCOS 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象,选取同时间段来该院就诊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比较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值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PCOS 患者多伴有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异常,其中低脂联素水平可诱发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枫;王建榜;苏鹏;吴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 )变化规律及常见围产因素对 PCT 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无感染健康新生儿470例,其中足月儿240例,早产儿230例,分析其出生一周内血清 PCT 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胎龄等常见围产因素对 PCT 水平的影响。结果足月儿及早产儿 PCT 水平在出生时极低,出生后12 h 内均略上升,并分别于出生后≥12~24 h 及≥24~48 h 达峰值,随后均逐步下降,后两者分别在出生后约72 h 后及96 h 后降至正常婴儿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的 PCT 水平与样本检测时间(出生日龄)及其胎龄大小相关,足月儿 PCT 水平仅与出生日龄相关。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在出生早期 PCT 生理波动规律有所不同,且早产儿胎龄与 PCT 水平相关,该发现对于新生儿早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许蔓春;廖扬;任广立;马恒颢;石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及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蛋白(CD62P)、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重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的 AECOPD 患者,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SOD 、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肺动脉高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 AECOPD 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呼吸衰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其与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与反复加重有关,同时也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差。
作者:吴挺实;梁勇;陈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评价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婴幼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均给予规范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观察2年;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健康儿童1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测定 Ca2+、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骨钙素(BGP)水平,并应用标准法测量两组身高、体质量。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的哮喘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34、43.67,均 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身高及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 Ca2+、P3+、BGP 、IGF-1、IGFBP-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李淑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的病原学资料,探究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该类患儿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其他病原体相关因素、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粪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毒素检测后,CD 毒素 A和(或)B 阳性标本为32例,占全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数量的22.22%。 CD 感染患儿年龄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CD 感染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均属于肺炎继发 AAD 的危险因素,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144份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后,发现无沙门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致病菌生长,而其他致病菌则呈优势生长,其中大肠杆菌、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 CD 检出率;产气荚膜梭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 CD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与 C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中,念珠菌占有较大比例,检出率更高,患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受抗菌药物影响,临床中应根据患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