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TGF-β1、HIF-1α、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王哲;陈媛媛;李花繁;李维玲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子痫前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及正常妊娠孕妇50例,比较3组孕妇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及胎盘组织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蛋白水平,同时比较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 sFlt-1蛋白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结论 TGF-β1、HIF-1α、sFlt-1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可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弹力图在预测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出现出血倾向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预测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出现出血倾向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住院化疗患者165例,在化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栓弹力图,分析数据。结果化疗后患者的 R 值、K 值、Angle 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 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 MA 值的明显变化可以预测白血病化疗过程可能出现出血倾向,能够为临床调整白血病患者化疗方案和避免出现出血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茅俊翔;茅蔚;赵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手术室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2014年1~6月这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情况做为对照,而在2014年7月开始采用规范化模拟训练进行为期4周的术前访视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时间段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效果。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均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模拟训练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对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史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相关性,并对 BPH 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的 BPH 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临床资料。按 BMI 将其分为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分析各组中 BPH 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 BPH 患者比较,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IPSS 、PV 、IL-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Qmax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BPH 患者 IPSS 、PV 、IL-6与 BMI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86、0.518和0.729,P<0.01),Qmax 与 BMI 呈负相关(r=-0.391,P<0.01)。结论肥胖与 BPH 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 IL-6可能在 BPH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杰;潘永军;黄捷;陈雄;张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自身抗体 P-ANCA 及 GAB 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测定血清自身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 UC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入住该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 UC 患者60例、其他肠道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组60例,UC 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又分为远端受累组36例和广泛结肠受累组24例。分别检测3组血清自身抗体 P-ANCA 和 GAB 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UC 组 P-ANCA 和 GAB 的阳性率分别为58.3%、33.3%,高于其他肠道疾病组6.7%、3.3%和健康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上升为66.7%,但特异度为下降为91.7%。结论血清自身抗体 P-ANCA 、GAB 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对 UC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时联合检测相对于单独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王璋;吴泉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6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16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积分及总积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主干及总钙化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钙化程度比较:观察组重度钙化百分比高(88.57%);对照组无钙化者百分比高(77.14%);观察组无钙化、少量钙化患者百分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钙化者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助于明确冠心病患者钙化程度,临床诊断价值较高,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和诊断。

    作者:杨德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TGF-β1、HIF-1α、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及正常妊娠孕妇50例,比较3组孕妇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及胎盘组织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蛋白水平,同时比较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 sFlt-1蛋白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结论 TGF-β1、HIF-1α、sFlt-1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可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哲;陈媛媛;李花繁;李维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治疗患者10年随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治疗,且随诊10年、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136例(241眼)。将241眼分为中度近视组(近视度-3.00~-6.00 D ,48眼)、高度近视组(近视度-6.00~-10.00 D ,134眼)和超高度近视组(近视度-10.00~-16.00 D ,59眼)。术后随诊10年,观察并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结果中度近视组术后10年裸眼视力大于0.5和1.0比例分别为100.00%、84.00%,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0.00%、83.95%,超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1.45%、33.33%。各研究组术后10年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是98.21%、98.43%、92.34%。术后第1年屈光度回退明显,超高度近视组回退量大,中度近视组回退量小;术后第2~10年,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回退大,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回退不明显。术后第1年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较之后更明显,超高度近视组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多,中度近视组改变少。术后10年随诊时,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远期效果稳定,是治疗近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近视程度越大,手术效果的预测性及术后视力稳定性越小。

    作者:王晓舟;魏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患儿血 Ca2+、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评价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婴幼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均给予规范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观察2年;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健康儿童1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测定 Ca2+、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骨钙素(BGP)水平,并应用标准法测量两组身高、体质量。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的哮喘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34、43.67,均 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身高及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 Ca2+、P3+、BGP 、IGF-1、IGFBP-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李淑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76例AMI 患者和93例非 AMI 患者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诊断效能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 组血清骨膜蛋白、cTnI 和 CK-M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膜蛋白诊断 AMI 的佳临界值为22.9 ng/L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7.8%。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 cTnI 和 CK-MB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228(P<0.05)。结论骨膜蛋白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AMI ,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 cTnI 和 CK-MB 显著相关,骨膜蛋白可能是 AMI 的危险因子。

    作者:潘露;闵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 JAK2V617F 突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 JAK2V617F 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 PN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明确诊断、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为 BCR/ABL 阴性 MPNs 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患者 JAK2V617F 突变,根据情况给予羟基脲和(或)干扰素治疗,定期进行门诊随访。结果90例 MPNs 患者中 JAK2V617F 突变阳性率为63.3%,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2.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45.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50.0%、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 )66.7%;PV 、ET 两组患者 JAK2V617F突变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 突变阳性的 PV 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 突变阳性的 ET 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阴性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 MPNs 患者与无并发症的 MPNs 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基脲对 MPNs 患者 JAK2V617F 突变阳性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用羟基脲组及单用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 MPNs 亚型的 JAK2V617F 突变发生率存在差异;M PNs 患者中JAK2V617F 突变与疾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密切相关;JAK2V617F 突变阳性 MPNs 患者对羟基脲治疗敏感性更高,且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羟基脲或干扰素。

    作者:韩艳秋;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互联网+”视角下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思考

    目的:探索与思考“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作用与方式。方法通过分析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互联网+医疗”应把握的五个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医疗服务流程再造方式的思考,并以门诊医疗服务流程为例对当前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再造。结果“互联网+”模式在医院预约诊疗、信息引导、费用结算、患者随访与满意度评价、估计护理差错事故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互联网+”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工作准确度,减少查错发生,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医疗服务流程再造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王坤素;肖雅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制,分析和研究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检测脂联素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45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 PCOS 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象,选取同时间段来该院就诊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比较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值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PCOS 患者多伴有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异常,其中低脂联素水平可诱发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枫;王建榜;苏鹏;吴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67例 IBD 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M PV)、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患者与健康者的差异,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IBD 患者 PLT 、PT 和 FIB 升高,MPV 下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间 PLT 、MPV 、PT 和 FI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克罗恩病患者间 PLT 、MPV 和 FI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 和 FIB 与 IBD 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MPV 与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IBD 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 PLT 升高、MPV 下降,PT 延长及 FIB 升高,PLT 、M PV 和 FIB 或可作为判断 IBD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作者:安毅;康凯;贺亚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生儿出生早期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 )变化规律及常见围产因素对 PCT 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无感染健康新生儿470例,其中足月儿240例,早产儿230例,分析其出生一周内血清 PCT 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胎龄等常见围产因素对 PCT 水平的影响。结果足月儿及早产儿 PCT 水平在出生时极低,出生后12 h 内均略上升,并分别于出生后≥12~24 h 及≥24~48 h 达峰值,随后均逐步下降,后两者分别在出生后约72 h 后及96 h 后降至正常婴儿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的 PCT 水平与样本检测时间(出生日龄)及其胎龄大小相关,足月儿 PCT 水平仅与出生日龄相关。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在出生早期 PCT 生理波动规律有所不同,且早产儿胎龄与 PCT 水平相关,该发现对于新生儿早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许蔓春;廖扬;任广立;马恒颢;石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根管湿润度条件下糊剂充填后根尖封闭性能的体外研究

    目的:比较在离体牙处于不同根管湿润度条件时,iRoot SP 根管充填糊剂充填后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选择离体单根管牙齿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颗),分别在根管壁干燥、正常、湿润条件下采用 iRoot SP 糊剂及大锥度牙胶尖热牙胶回填法充填根管,X 线片检查牙根管充填后状态,确保根管充填连续致密、无根管内吸收状况后,每组各选取8颗牙齿进行亚甲基蓝染料染色,再进行牙体组织纵剖,测量并比较不同组根尖微渗漏水平。各研究组剩余的牙齿标本横切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截面糊剂和根管壁的粘合状态。结果湿润组和正常水分组根尖微渗漏长度均小于干燥组(P <0.05),湿润组根尖微渗漏长度小于正常水分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各实验组的根管封闭剂和根管壁牙本质之间均有缝隙,湿润组缝隙小,干燥组缝隙大。结论根管湿润条件下,iRoot SP 糊剂能更好地封闭根管。

    作者:齐倩茹;白宇宏;于洋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3月该院收集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作为检测标本。该次研究所有的检测仪器为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次研究所涉及的常规生化试剂有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 ),TBA 测定方法为酶循环法。观察特殊清洗前后生化试剂组合 TBA 测量结果。结果生化试剂处理前,TC/TBA 为(8.12±0.03)μmol/L , TG/TBA 为(218.03±6.45)μmol/L ,HDL-C/TBA 为(8.13±0.05)μmol/L ,LDL-C/TBA 为(184.01±5.16)μmol/L ,UA /TBA为(474.11±10.2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TG 、LDL-C 以及 UA 对 TBA 有影响(P <0.05)。生化试剂处理后,TC/TBA 为(8.13±0.05)μmol/L ,TG/TBA 为(8.12±0.03)μmol/L ,HDL-C/TBA 为(8.12±0.03)μmol/L ,LDL-C/TBA 为(8.12±0.04)μmol/L ,UA/TBA 为(8.12±0.0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特殊清洗处理后生化试剂对 TBA 无影响(P>0.05)。结论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有干扰。因此,要提高改进措施如加强清洗及科学性的有序检测从而避免污染,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作者:李叶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 CEA 、CA125、CA199及血浆 M2-PK 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血浆 M2型丙酮酸激酶(M2-PK )四者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63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41例良性胃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以及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3组的血清 CEA 、CA125及 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组的血浆 M2-PK 水平,对比3组上述4种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 CEA 、CA125、CA199及血浆 M2-PK 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 CEA 、CA125、CA199及血浆 M2-PK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各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胃癌的检测中,血清 CEA 、CA125、CA188及血浆 M2-PK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7%显著高于四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52.4%、55.6%、49.2%、73.0%,同时上述四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7.6%,显著高于四者单独检测的特异度75.6%、73.2%、89.0%、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CEA 、CA125、CA199及血浆 M2-PK 对胃癌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 CEA 、CA125、CA199及 M2-PK 四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元化术前宣教模式对减轻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及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多元化术前宣教模式对减轻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在2014年6月前入组的65例患者按照常规术前宣教方式干预,在2014年7月开始,对入组的63例患者在总结治疗中护理问题的基础上,改进优化流程,建立了适合该院手术术前宣教模式,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压力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宣教后,多元化组心理压力状况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化组患者的对疾病的了解及手术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术前宣教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2.0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术前宣教模式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术前宣教的依从性,减少延期手术、麻醉方式改变等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杨梅;余娜;田聪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氧化应激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及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蛋白(CD62P)、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重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的 AECOPD 患者,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SOD 、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肺动脉高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 AECOPD 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呼吸衰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其与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与反复加重有关,同时也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差。

    作者:吴挺实;梁勇;陈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外疝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腹外疝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该院进行腹外疝手术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造成其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患者经护理后排尿情况的改善情况。结果影响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的原因主要有麻醉影响、手术操作不当、排尿方式改变的影响、药物因素、术后舒适度的影响及心理因素等,各原因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对策后,380例患者在术后1~3 h 内即完成排尿的比率有50.00%,较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的原因包括麻醉影响、手术操作不当、排尿方式改变的影响、药物因素、术后舒适度的影响及心理因素等,对患者术后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后,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在术后6 h 内排尿,对患者改善术后排尿情况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梁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