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艾克拜尔
曲马多为非阿片类合成的中枢性非麻醉镇痛药物,但具有一定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我科于2001年8月16日收治疗了1例曲马多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3个月,于2001年8月16日入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因腰腿痛难忍,双下肢麻木较重,故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德国格兰泰有限公司制造,批号:431A)100 mg,20 min后病人颈项强直,面色苍白,四肢肌肉抽搐,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烦躁不安,……
作者:伊力哈木·马木提;侯彦杰;茹鲜古丽·哈帕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4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均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结果:42例患儿经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后,均痊愈。结论:CHPS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X线和B超检查在确诊CHPS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进行互补。术中精细和熟练的操作可避免损伤十二指肠粘膜,术前纠正和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郭丽英;栾梅香;何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因为前臂结构和功能复杂,双骨折发生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发生骨不愈合及功能障碍,主张对有移位的成人前臂双骨折和闭合复位失败者施行手术治疗。我科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从1996年6月到2000年12月对21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桡骨骨外固定架、尺骨骨圆针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斯卡尔·买买提明;帕拉提·阿巴伯克力;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是医源性肝门部胆管损伤,其发生率美国为5%,国内为0.1%~0.3%,病死率高达30%。肝门部胆管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是Calot三角解剖不清和胆囊管或右肝管(右副肝管)变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引导胆囊管游离结扎法和胆囊管引流法,可缩短术后腹部带管时间和避免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发生。本文对1996~2001年39例坏疽性胆囊炎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胆囊管的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引导胆囊管游离结扎法(A法)和胆囊管引流法(B法),探讨A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B法的适应证。……
作者:张建勇;汤长江;李广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杀做为一个社会问题,现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躯体性疾病已有了更多的治疗措施,死亡率有所下降,而自杀死亡率却有增无减,它已被列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本文对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1996年1月~1997年6月间救治的115例服毒自杀未遂病人的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赛提·买提木沙;彭鹏;徐秦;王喜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十二指肠解剖部位特殊,创伤较少见,伤后易延迟诊断或误诊,以致并发症多,伤死率高。我科1996年6月~2001年10月收治5例十二指肠创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23、26、30和40岁。锐器、坠落、车祸致伤各1例,钝性致伤2例,腹部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分别……
作者:王喜艳;蔡穗生;常峰;肖开提·依不拉因;亚力坤·赛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外科手术中,因手术需要,术前常需要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往往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因而对这一操作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配合手术治疗。我科于1999~2001年对47例病人行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非寄生虫性肝囊肿B超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肝囊肿病人均在B超引导下行一次经皮肝囊肿穿刺注射治疗,抽出大部分囊液后,重复注射无水乙醇。结果:24例单发囊肿患者1次穿刺肝囊肿抽出囊液,注射无水乙醇后1年内囊肿消失者20例,1年后闭合3例,复查3年未闭合1例,但囊肿明显缩小。2例多发囊肿经一次穿刺肝囊肿抽液,注射无水乙醇后1年内穿刺囊肿消失,其它囊肿无明显变化。结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对合适的病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俊;栾梅香;吕永泉;温浩;王迎;张金辉;姚兰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法探测163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者。结果:75例超声提示急性阑尾炎并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1例显示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24例则仅见下列间接征象:(1)17例见阑尾区局限性肠管激惹征;(2)5例见阑尾区混合性包块;(3)2例腹部压痛明显处见局限性少量积液伴周围脏器炎性反应。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未见异常征象。结论:结合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
作者:姚兰辉;宋涛;赵琴;曾红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成人高等医学专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医疗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以勤为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某些主观因素(如年龄、基础文化差异)及客观因素(如教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影响外,关键还在于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本文就此问题,从8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能对广大成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有所启迪和裨益。……
作者:高丽;范秉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在义;温浩;黄亦芬;百合提·尼沙;徐思成;艾尔肯·斯依提;张跃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约0.3~0.7/10万。我科于2001年7月收住1例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1年7月以右上腹包块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肝肾间隙肿块,在外院做剖腹探查,行部分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6年间肿块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大小约5……
作者: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易湘龙;艾克拜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肺移植术的开展为许多终末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供体和受体选择的完善,供肺的处理保存及手术技术的发展,高级免疫抑制剂和新生抗生素的问世以及对排异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移植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对肺移植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张昌明;吴明拜;张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术式治疗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与8例采用单纯断流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术后1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保持在(23.63±5.04)cm H2O。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可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作者:温浩;邵英梅;张金辉;哈尔曼·阿吉汗;易湘龙;柯山;栾梅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尽管近代药物治疗肝昏迷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肝昏迷的死亡率仍很高,约达80%。在并发尿毒症时,几乎全部死亡。因此,有试用各种外科治疗方法对肝昏迷进行抢救,目前公认,肝移植是暴发性肝衰竭(Fu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有效疗法,但由于受自身病情和供体来源的限制,多数FHF患者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紧急肝移植。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人工肝研究,以期做为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手段。然而,早期的血液灌流、吸附等非生物型人工肝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临床应用离体猪肝体外灌注治疗暴发型肝衰竭的成功报道日见增多,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英梅;陈实;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CO2气腹造成肾功能变化在亚细胞水平上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施加0.67 kPa(5mmHg)、1.33 kPa(10 mmHg)CO2气腹压,检测解除气腹即时、1 d、4 d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各时相点时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解除气腹即时SCr开始升高,1 d时升高显著,第4天时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BUN变化不明显。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也分别在解除气腹即时及1 d时下降,第4天时渐趋恢复。与0.67 kPa各组相比,1.33 kPa气腹压各组出现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CO2气腹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功能改变;气腹压力的直接压迫使肾皮质缺血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再灌注损伤可能干扰细胞中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高气腹压对肾脏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吴辉;陈讯如;罗丁;王跃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颅内或颅外脑动脉(A)阻塞引起脑血供障碍、脑梗塞常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命,死亡占据第3位,仅次于心肌梗死.目前常用颈A内膜剥脱术治疗颅脑A阻塞,可改善大脑循环,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我科2001年11月在颈丛麻醉下行颈A内膜剥脱术治疗1例右侧颈A粥样硬化狭窄闭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合买提·哈斯木;张建军;叶力肯·叶尔道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结果:B超确诊15例(93.8%),CT检查2例、MRI检查2例和MRCP检查5例均确诊。15例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胆总管囊形扩张13例,梭形扩张2例。痊愈12例,术后吻合口梗阻1例,早期肝硬化死亡3例。结论:及早解除胆道梗阻可使肝功能损害逆转,因此婴儿胆总管囊肿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郭丽英;栾梅香;侯宝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佳栓塞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栓塞方法的疗效。方法:41例CHL患者分为3组:单纯超液态碘化油栓塞组(LP组)11例,1∶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钠混合栓塞组(LP+V组)18例,1∶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钠再加明胶海绵(颗粒或条)综合栓塞组(LP+V+G组)12例。对栓塞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及染色面积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使瘤体大径由(5.97±1.47)cm、(8.42±2.90)cm、(7.36±2.84)cm缩小至(4.50±1.77)cm、(5.88±2.50)cm、(4.42±2.14)cm,综合栓塞组优于单纯栓塞组(P<0.05)。瘤体染色面积的改变,综合栓塞组优于LP与LP+V组(P均<0.05)。结论:(1)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2)肿瘤血管的超选择技术与综合栓塞是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伟新;李肖;顾玉兰;靳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胸廓入口段食管癌特指同时累及下颈段与上胸段两个区域的癌肿,该段癌肿按常规颈、胸入路仅能行钝性分离,无法对癌周致密粘连的组织进行安全稳妥的直视电刀分离,无法切除受累结构及清扫该区域淋巴结。我院1993~2001年间采取部分或全部胸骨纵劈加颈部及上腹切口、联合或不联合右前外切口实施该段手术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海;木沙·乌买尔;哈里木·克里木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