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温丙昭
20世纪后期,随着老年医学引入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衰老机理的研究从整体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1,2],并从多方面研究衰老,本文对衰老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布艾加尔·哈斯木;郑朝阳;程祖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不同,整形手术设计方法也不同.1995年以来我科收治各种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3例,应用各种类型皮瓣移植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沙里木江·胡纳皮亚;牙生·买买提;乔星;姬庆平;马尔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类癌的发病情况以及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151 280例病检标本,其中类癌34例.12例进行嗜银染色,34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34例,其中8例加染突触素)辅助诊断.结果: 类癌34例(0.02%),其中胃肠道类癌18例(52.94%),肺类癌7例(20.59%).40~60岁22例(64.71%),汉族20例(58.82%),少数民族14例(41.18%),其中维吾尔族10例(29.41%).结论: 类癌的发生部位以消化道为多见;年龄以40~60岁多见;民族间以汉族较高;为降低微小类癌的漏诊率,所有手术标本均应做病理检查.
作者:王莉;王铁新;江瑞康;扬春兰;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liear mixed effects modeling, NONMEM)软件分析和估算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下异丙酚TCI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及自身变异,探讨血液稀释对异丙酚TCI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稀释组(n=18).稀释组按10 ml/kg输入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TCI,TCI 10 min时开始血液稀释(在30 min内输入20 ml/kg 6%羟乙基淀粉),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 μg/ml)变速输注60 min.对照组仅输入10 ml/kg林格氏液并以相同方式行TCI,但不实施血液稀释.间断动脉采血90 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1)在确立基本房-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将血液稀释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进行考察并与对照组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2)采取有序递加方式,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固定效应加于模型中,考察固定效应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建立终回归模型,然后将两组的终回归模型和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一室、二室加法模型和二室指数模型的OBJ分别为322.3、-199.2和-713.3,二室指数模型目标函数值明显优化,且个体自身变异与个体间变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故确定二室指数模型为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终药代动力学参数:k10、k12、k21分别为0.116、0.091、0.024 min;V1、V2分别为0.311 、0.446 L/kg;CL1、CL2分别为33.31、16.65 ml*min-1*kg-1.在终回归模型的固体效应参数中,体重影响V1、CL1,年龄影响k21,性别影响CL2、k12.与对照组比较,血液稀释后的V1、k12、CL1、CL2明显增大,两组间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明显影响异丙酚TCI的药代动力学和异丙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若达到相同麻醉深度,患者对异丙酚TCI所需的靶血浆药物浓度相对增加,药物作用时间相对缩短.
作者:郑宏;王江;曹兴华;芮建中;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明确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存在的差异,确定新疆地区维、汉族儿童不同方法测定心胸比率的正常值,为儿童心脏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右肋膈角法、第九肋内缘法(九肋法)4种方法测量363例维族和405例汉族3~7岁儿童直立后前位心胸比率,比较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差异和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的差异,确定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正常值上限.结果: 4种方法测量的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各年龄组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测量的心胸比率大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P<0.001).男、女合并计算的心胸比率,右心膈角法和右膈顶法2个民族间5、6、7岁组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6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族儿童心胸比率大于汉族,有必要建立各民族儿童心胸比率的正常数据.
作者:王建华;孙绪荣;曹爱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于24 h或者死亡(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神经系统定位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症状性脑梗死.复发性脑卒中为本次发病前28 d有过完全性脑卒中发作[1].
作者:艾尼瓦尔·塔西;石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Terson综合征为一种颅内蛛网膜下腔突然出血,出现头痛、昏迷、意识丧失的病症,部分病例相继发生眼玻璃体出血,视力骤降,并发眼内出血者约占1/5[1].此综合征为临床眼科少见病,常见于严重脑外伤或脑出血后的幸存者.我院有2例明确诊断为Terson综合征的患者,经药物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等综合治疗,视力恢复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永超;欧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开腹胆囊切除术(OC)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一种比较安全和规范的手术方式.但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具有囊壁慢性炎性增生、肥厚、纤维化及胆囊三角(Calot三角)瘢痕严重等特点,若按常规胆囊切除易发生胆囊床大出血、残余胆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我院1997年12月~2002年12月间对7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采用胆囊大部切除及搔刮、烧灼、电凝残留胆囊粘膜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穗生;张杰;韩新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疾病,以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而肾脏受损的程度又决定其远期预后的好坏.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小儿继发性肾脏损害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总的预后是好的,但据观察,起病10~20年后,半数病例完全康复,1/3的病例表现持续肾病,1/7的病例发展为肾衰[1],因而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病的治疗愈来愈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使用大剂量的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的报道[2].我科对1999~2002年收治的20例过敏性紫癜肾病患儿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艳芳;杨奎兰;张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1989~2000年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7例中4例行根治术,1例行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姑息性放疗.5例(74.1%)腋下有转移者,术后3例进行了正规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随访,3例Ⅰ、Ⅱ期患者5年内无死亡,总的5年生存率为42.9%(3/7).结论: 治疗男性乳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男性乳腺癌预后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有关;男性乳腺癌较少见且发病年龄大,临床病例晚期多见,淋巴结转移早,预后差,而年龄等因素对预后影响不大.
作者:马斌林;王晓丽;陈晓云;王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肉毒中毒是因食入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1998~2002年我科收治了96例肉毒中毒患者,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再娜甫·业克亚;穆哈黛丝·阿布都拉;阿地力·阿布都热合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SUF)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 SUF患者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颗粒(PVA).结果: 栓塞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B超示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45%,1例肌瘤消失,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结论: UAE是治疗SUF的安全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刘宏伟;隋强;金玉风;陈彩珍;鄂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因假体质量、使用时限、手术技术、活动不当等原因,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日趋增多,对术后护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我科1999~2003年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1.2岁,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碧;陈玉莲;热依拉·吾休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新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族护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学历层次也逐渐提高.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护生,在其临床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尤其是中专护生.这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理论技能水平的提高,现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颜萍;杨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病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19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美施康定期间,观察用药前后及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疼痛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美施康定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8.9%.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34.4%),恶心、呕吐(19.8%).结论: 美施康定对各类癌痛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处理.
作者:茹鲜·吾斯曼;平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减少病人的早期及晚期病死率.方法: 65例IE病人经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1~2周感染未能控制,于感染活动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23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3~6个月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当IE无法控制,尤其是出现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时,尽早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木拉提·瓦克力;乔峻;马松峰;霍强;艾斯卡尔·沙比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长骨及成骨细胞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骨器官及成骨细胞培养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剂量氟(0.0、2.5、5.0、10.0、20.0 μg/ml)对小鼠胚胎长骨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等的影响和不同剂量氟(0.0、 10-6、10-4、10-3 mg/ml)对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当染氟剂量≥5.0 μg/ml,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尺骨和尺骨骨干形态结构出现明显改变.而当染氟剂量为10-3 mg/ml,成骨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损害.结论: 过量的氟对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谢瑶芸;刘开泰;马丽英;李玲芝;张永亮;胡汉华;汤建安;谢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突变型p53、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65例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8例,高级别组(Ⅲ~Ⅳ级)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胶质瘤p53、C-myc、VEGF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突变型p53、C-myc和VEGF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9/62)、60%(35/58)、72%(44/61).两组VEGF、C-my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型p53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产生与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肿瘤组织产生和分泌VEGF在胶质瘤快速生长、恶性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阻断VEGF或其受体抑制成血管过程,有望对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种新途径.
作者:买买提江·卡斯木;郝玉军;姜磊;郭怀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停止饮用高砷井水15年后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砷对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原病区病人中停用高砷井水5年以上的33例慢性砷中毒患者和47例对照组的血浆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 慢性砷中毒组的 IFN-γ、IL-4、IL-10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慢性砷中毒组的血浆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同性别的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除慢性砷中毒组患者血浆的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砷中毒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不利于疾病转归的免疫调节,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吴顺华;张跃新;朱明;王晓岚;郑玉建;王国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1 228例,按不同分娩年份、不同民族、不同孕周分组,对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发生率与民族、分娩年份无关.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与孕周密切相关,超过34周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有明显下降.
作者:范静;乔拉;马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