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

沙里木江·胡纳皮亚;牙生·买买提;乔星;姬庆平;马尔佳

关键词:颈前部,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皮瓣移植术, 整形手术, 设计方法, 各种类型, 病例报道, 应用, 患者
摘要: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不同,整形手术设计方法也不同.1995年以来我科收治各种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3例,应用各种类型皮瓣移植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开放性套状髌骨上极骨折伴股骨外髁骨折1例

    套状髌骨上极骨折较为罕见,只有了解其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情况才能更好进行治疗.我院2002年5月15日收治1例成人开放性套状髌骨上极骨折伴股骨外髁骨折,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喜疆;伊力哈木·马木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道心房调搏对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观察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EPS)对慢-快(S-F)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诊断符合率,评价TEAP的诊断价值.方法: 128例受试者于消融前先行食道调搏检查,而后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1)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S-F型AVNRT的诊断符合率为98.67%,TEAP诊断S-F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100.00%、100.00%、98.15%.(2)S2R跳跃值以≥60 ms诊断S-F型AVNRT为宜,但有一定局限性,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3%、91.67%、93.55%、72.13%.(3) RP′≤70 ms和>70 ms分别对S-F型AVNRT、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3%、100.00%、100.00%、85.71%和100.00%、92.45%、92.98%、100.00%.结论: (1)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S-F型AVNRT一致性好.(2)S2R跳跃与否不是诊断AVNRT的可靠指标.(3)RP′≤70 ms可鉴别诊断S-F型AVNRT与O-AVRT.(4)近文氏点S1S1刺激诱发AVNRT的机率高.

    作者:张雪莲;马依彤;张燕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输血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已成为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在allo-HSCT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配而ABO血型不合的移植约占HSCT总数的10%~28%[1~5].

    作者:王蕊;温丙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我校1000万贷款执行情况的启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因此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即要把仅向学生传授前人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验、实验教学并重,转移到以发挥学生勇于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潜能的素质教育上来.

    作者:刘克;姚萱;李玲;安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巴曲亭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应用巴曲亭对凝血全酶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巴曲亭组27例,对照组25例.麻醉方法为全麻.巴曲亭组停体外循环后给巴曲亭,给药后15 min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10 min后测ACT;对照组停体外循环后即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10 min后测ACT.于术前1 d、术后1 h检测PT、FIB、PLT、APTT、TT等凝血指标,记录术后第1天出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给予巴曲亭前后PLT、PT、TT及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h两组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在术前和术后1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化前两组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相同的比例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的ACT相比,巴曲亭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天巴曲亭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P<0.05).巴曲亭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皮疹等过敏现象.结论: 巴曲亭对PLT、PT、FIB影响不大,但巴曲亭组ACT、TT明显缩短,说明在排除止血不彻底、血液稀释等原因造成的出血后,巴曲亭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止血药物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亦梅;任新英;黄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Merkel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在临床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2例Merkel 细胞癌患者均表现为皮肤肿块,无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证据;例1曾有皮肤黑色素瘤切除后复发的病史.肿瘤细胞为单调、均匀一致的圆形细胞,胞质稀少,弥漫排列;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细胞角蛋白20(CK 20).结论: 皮肤Merkel细胞癌在形态上需与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转移性小细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皮肤Merkel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房新志;王振华;柴敏秀;李依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治疗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目的不仅是挽救患者生命、保全其肢体和防止感染,而且要大限度地恢复受伤肢体的功能.1990年8月~200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了42例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36例保留了肢体,重建了功能.由于这类手术涉及骨科、显微外科等多种技术,对手术护理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增加了护理难度.现将我院手术室开展此类手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柳;常连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痛宁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 考察乳痛宁颗粒剂中当归、川芎、香附子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方法: 用单因素分析考察佳提取工艺,以收油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用正交试验考察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3种药材均粉碎成粗粉(10目),加12倍量水,提取8 h;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佳包合比例为0.50 ml∶4 g,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 h.验证结果表明包合物、β-环糊精、挥发油、物理混合物的X-衍射图谱有差别.结论: 所选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工艺合理,节约成本.

    作者:赵军;张茂慧;李景庄;曹志龙;买尔旦·马合木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VEGF、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和探讨突变型p53、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65例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8例,高级别组(Ⅲ~Ⅳ级)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胶质瘤p53、C-myc、VEGF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突变型p53、C-myc和VEGF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9/62)、60%(35/58)、72%(44/61).两组VEGF、C-my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型p53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产生与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肿瘤组织产生和分泌VEGF在胶质瘤快速生长、恶性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阻断VEGF或其受体抑制成血管过程,有望对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种新途径.

    作者:买买提江·卡斯木;郝玉军;姜磊;郭怀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疾病,以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而肾脏受损的程度又决定其远期预后的好坏.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小儿继发性肾脏损害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总的预后是好的,但据观察,起病10~20年后,半数病例完全康复,1/3的病例表现持续肾病,1/7的病例发展为肾衰[1],因而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病的治疗愈来愈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使用大剂量的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的报道[2].我科对1999~2002年收治的20例过敏性紫癜肾病患儿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艳芳;杨奎兰;张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鲜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16例复发翼状胬肉、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眼表恶性肿瘤等患者,并随访观察.结果: 16例中13例羊膜存活,眼表重建;3例羊膜部分溶解,眼表部分重建;部分病例可采用多层羊膜移植.结论: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艺;陈学燕;易湘龙;赵恩登;安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水15年后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检测停止饮用高砷井水15年后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砷对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原病区病人中停用高砷井水5年以上的33例慢性砷中毒患者和47例对照组的血浆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 慢性砷中毒组的 IFN-γ、IL-4、IL-10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慢性砷中毒组的血浆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同性别的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除慢性砷中毒组患者血浆的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砷中毒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不利于疾病转归的免疫调节,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吴顺华;张跃新;朱明;王晓岚;郑玉建;王国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疆奎屯地区地方性砷中毒致癌致突变远期作用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防治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前后患者砷中毒病情与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皮肤癌变、内脏癌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奎屯砷中毒地区改水防病干预15年后进行致癌、致突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干预实验15年来,77%的病区饮用水已符合卫生学要求,90%以上砷中毒患者病情有了好转,无新发病例,但原有的中度和重度砷中毒患者中仍有癌症发生,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人群.结论: 砷致癌、致突变的远期效应是明显的.

    作者:王国荃;郑玉建;姚华;胡宇;魏丽;康玲;张建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专民族护生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新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族护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学历层次也逐渐提高.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护生,在其临床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尤其是中专护生.这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理论技能水平的提高,现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颜萍;杨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静脉滴注洛赛克粉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洛赛克(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药物.我科于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静脉滴注洛赛克粉针剂治疗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尼·阿布都热依木;木尼拉·马哈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妇女巨大子宫肌瘤1例

    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也可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我科收治了1例老年妇女巨大子宫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吾尔买提尼沙·吐尔迪;怕提古丽·买提努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92例晚期癌症病人美施康定止痛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病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19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美施康定期间,观察用药前后及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疼痛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美施康定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8.9%.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34.4%),恶心、呕吐(19.8%).结论: 美施康定对各类癌痛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处理.

    作者:茹鲜·吾斯曼;平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MRI技术评价与检测存活心肌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由于心肌缺血的速度、程度不同,以及缺血心肌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供血,心肌梗死(MI)后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s,RWMA)区域除了有坏死心肌外,还可能有下列存活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心肌[1].对MI患者若能及时识别这些存活心肌,尽早实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恢复心肌血运,可使其收缩功能改善或恢复,并将改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云霞;张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心胸比率X线测量

    目的: 明确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存在的差异,确定新疆地区维、汉族儿童不同方法测定心胸比率的正常值,为儿童心脏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右肋膈角法、第九肋内缘法(九肋法)4种方法测量363例维族和405例汉族3~7岁儿童直立后前位心胸比率,比较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差异和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的差异,确定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正常值上限.结果: 4种方法测量的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各年龄组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测量的心胸比率大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P<0.001).男、女合并计算的心胸比率,右心膈角法和右膈顶法2个民族间5、6、7岁组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6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族儿童心胸比率大于汉族,有必要建立各民族儿童心胸比率的正常数据.

    作者:王建华;孙绪荣;曹爱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氟对体外培养长骨及成骨细胞影响的电镜观察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长骨及成骨细胞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骨器官及成骨细胞培养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剂量氟(0.0、2.5、5.0、10.0、20.0 μg/ml)对小鼠胚胎长骨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等的影响和不同剂量氟(0.0、 10-6、10-4、10-3 mg/ml)对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当染氟剂量≥5.0 μg/ml,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尺骨和尺骨骨干形态结构出现明显改变.而当染氟剂量为10-3 mg/ml,成骨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损害.结论: 过量的氟对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谢瑶芸;刘开泰;马丽英;李玲芝;张永亮;胡汉华;汤建安;谢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