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唐一可;颜俊峰;傅嘉容;傅利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或A M I患者57例作为冠心病组,按照疾病分类将其分为A M I组30例,平均(62.53±9.58)岁;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平均(66.11±8.41)岁。另以血浆内脂素的平均水平(27μg/m L )为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记为A组,血浆内脂素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记为B组。同时按照冠脉造影结果中显示的病变血管所累及支数将患者分为3组:冠脉单、双、三支病变,分别有16、18、23例,记为C、D、E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人群组,平均(61.46±9.91)岁。根据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1±28)μg/mL与健康人群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20±21)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分别为(47±25)、(20±21)、(33±30)μg/m L ,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患AMI的概率为A组的6.83倍;(4)E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C组患者,分别为(46±30)、(20±21)、(30±22)μ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D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3±29)μ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有望作为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3)血浆内脂素水平的明显增多极有可能诱发急性AMI的发生,有望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新指标。
作者:张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初步探讨 microRNA‐193b(miR‐193b)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痴呆期AD(DAT )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外吐小体并检测其miR‐193b水平。结果 MCI和DAT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外吐小体内miR‐193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和血清外吐小体内miR‐193b可能为AD ,特别是早期诊断AD的标志物。
作者:刘辰庚;张跃其;王金玲;王培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对血浆纠正试验的影响,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凝血酶原时间(PT)≥18.0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0s的血浆标本35份,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浆(A组)、-80℃(B组)和-20℃(C组)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按体积1∶1混合后做血浆纠正试验,即混合后立即测定PT和(或)APTT,37℃孵育1h后再次检测。计算35份标本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的比例及3组的纠正率。结果88.57%(31/35)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立即纠正,4例未被纠正,其中1例孵育后比孵育前测定时间更加延长,占2.86%;3例孵育前后测定结果不变,占8.57%。在PT延长的血浆纠正试验中,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T延长的纠正试验中,孵育前A组、B组和C组的纠正率分别为(32.93±16.17)%、(27.56±23.48)%和(13.70±12.87)%,A组和B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可代替商品化的正常混合血浆进行血浆纠正试验。
作者:龚娅;何宗忠;王晓冬;史秋霞;林林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乐市医院产科行剖宫产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 h采集产妇手部和足部静脉血,采用T EG对产妇麻醉前、麻醉后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参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数值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 EG参数α角、大振幅(M A )值、凝血指数(CI)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TEG参数R、K、MA值、CI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 TEG参数α角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T EG参数值在麻醉前、麻醉后变化较大;采用T EG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凝血状况时,血液标本采自于上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变化较大;血液标本采自于下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可无显著变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行剖宫产产妇上肢静脉血和下肢静脉血T EG检测参数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李朋;田玉;马红瑞;安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干预组(20例),干预组每周由专科护士进行3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膳食和运动日志、药物治疗等,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 HbA1c水平下降了1.2%,而对照组患者 HbA1c水平升高了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膳食与血糖监测上有更好的依从性。结论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 HbA1c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膳食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作者:王春梅;宋凤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并成功实施直肠癌根治术的12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8例,传统开腹手术58例,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肿瘤根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根治程度、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切口隐蔽、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陈鸿;陈必刚;汪勇;赖苏何;陈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裂解液差异蛋白的研究,了解其与ITP发病的关系,为IT P的诊断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64例ITP患者及42例健康者血小板裂解液,获得血小板蛋白质谱图,筛选出差异蛋白,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ITP诊断模型。结果质荷比(m/z)为3549.17、7678.09的蛋白在IT P组中高表达,质荷比为5328.29、7894.32的蛋白低表达。诊断模型的灵敏度93.3%,特异度82.6%。结论基于血小板蛋白质谱建立的ANN模型可能对IT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鹏强;汤计瑞;韩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少精子症与精子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少精子症组135例、正常精子数量组87例、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用西班牙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精子形态学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135例少精子症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106例,阳性率为78.5%;87例正常精子数量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27例,阳性率31.0%;56例健康对照组中检出畸形精子症16例,阳性率为28.6%,少精子症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与其他2组。少精子症组中的正常形态精子,异常形态精子,小头精子,异常顶体精子,角度异常,尾部异常,胞浆小滴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精子数量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精子症的异常精子形态明显高于正常精子数量组和健康对照组,异常精子形态以头部异常为主。
作者:钟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分为糖尿病肾损害组35例和非损害组33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比较,血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病情观测有一定临床价值,肾脏受损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越高。
作者:邬红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Fabry病中不同性别患者α‐半乳糖苷酶A (α‐Gal A )活性情况。方法选取一个Fabry病家系的8例患者和13例健康者,应用干血片法测定经过GLA基因检测确诊的Fabry病患者和健康者α‐Gal A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α‐Gal A活性[(8.66±2.15)×10-15 mol/(d · spot)]为健康对照者[(188.31±42.23)×10-15mol/(d·spot)]的4.6%,女性患者[(149.93±46.56)×10-15mol/(d·spot)]则为健康对照者的79.62%。男性半合子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P<0.05)。α‐Gal A活性检测对男性半合子的灵敏度高于女性杂合子。结论α‐半乳糖苷A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半合子Fabry病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娟;张德莲;木拉力别克;李南方;杨学磊;郑灵玲;黄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浆髓鞘碱性蛋白(MBP)及S100B蛋白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产科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足月获得性脑损伤新生儿50例为研究组,采用超声诊断仪对新生患儿的头颅进行检查,根据头颅B超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 H‐IV H )组和局部脑室周围低密度(PVL)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新生儿的血浆S100B蛋白和MBP表达水平。结果新生儿出生24 h内以及出生第3天,PV H‐IV H组新生儿的血浆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L 组新生儿的血浆 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 PVH‐IVH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和第14天,对照组新生儿和PVH‐IVH新生儿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L组血浆S100B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PVH‐I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24 h时,出生第4天、第7天及第14天,PVH‐IVH组新生儿的血浆MBP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VL组新生儿在上述时间点时的M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PVH‐IVH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脑损伤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血浆S100B和MBP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发生PVL的新生儿的血浆S100B和MBP水平较PVH‐IVH患儿高。
作者:雷宏涛;王小娟;赵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 )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均为70岁以上,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CSEA组(C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25例。C组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5~2mL,再置入硬膜外导管。E组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 ,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5~8 mL ,调节麻醉平面T8以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较E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对应值比较,E组收缩压(SBP)在T3~4时均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HR)在 T2时均降低(P<0.05),E组SBP、DBP在 T2~4时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CSEA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茜;李斌;罗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检测在恶性肿瘤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重庆市肿瘤研究所395例尿液样本(其中90例健康者、92例良性肿瘤、213例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对羟基苯丙氨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14.13%、68.5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肿瘤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鼻咽癌、淋巴瘤、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8.82%、72.22%、71.42%、65.38%、62.50%、60.00%和72.22%,不同病种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对恶性肿瘤的检测灵敏度68.54%,特异性88.46%,准确度77.72%,阳性预测值87.00%,阴性预测值71.00%。结论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恶性肿瘤的广谱筛查;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学梅;吴立翔;吕自兰;李影;郭变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尿中胱抑素C(Cys C)对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临床上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每天收集尿标本,持续7 d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尿液标本中的IL‐18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标本中的Cys C。根据测量结果分为3组:A组(IL‐18>95 pg/mL )、B组(Cys C>1.3 g/mL ),C组(IL‐18>95 pg/mL和Cys C>1.3 g/mL )。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D组(IL‐18≤95 pg/mL和Cys C≤1.3 g/mL )。结果按α′=0.0068检验标准,A、B、C 3组与D组AKI患病率不同,A、B、C 3组的AKI患病率远远高于D组,但A、B、C 3组之间 AKI患病率几乎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α′=0.0068。结论 IL‐18和Cys C在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陆金帅;李楠;李思;黄佳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 A H )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幸存者大多终生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迟发性脑缺血(DCI),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DC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有研究证实炎性反应、血脑屏障(BBB )的破坏、细胞凋亡、脑自身调节失衡、微血管痉挛、氧化应激等因素均有参与DCI的形成。本文将对当前DCI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当前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和DCI的主要措施及一些新的策略。
作者:闫聪;刘耀(综述);高成(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应国家“十百千万工程”要求,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及周边基层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配置、使用现状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等方式,调查了万州区及周边10个县级医院和71个乡镇卫生院及其检验人员。结果29个乡镇卫生院未配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2个医院配置国产和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例为88.5%和11.5%;使用进口分析仪的总体满意程度要高于国产,但在经济和环境适宜性上国产分析仪值得肯定;医院在选购进口和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例为30.6%和69.4%;使用者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仪器的性能、功能、售价及售后服务方面。结论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要进一步加强配置;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基层医院较为接受,仪器的性能和功能及售后服务有待提高;国内厂家在研发及国家在配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
作者:罗海峰;杜红心;彭必江;李建英;牛晓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系统(MMT)在微创诊治乳腺囊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MMT 切除的乳腺囊肿患者32例,共切除67个病灶。结果32例患者的67处病灶均采用MMT 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囊性增生症病灶56个,乳腺囊性增生伴纤维腺瘤形成7个,不典型增生2个,乳腺癌2个。2例乳腺癌患者及时行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手术瘢痕,乳房无变形。结论 MMT 切除乳腺囊肿具有简单安全、微创美观等特点,可发现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但需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作者:董华英;王伟;汤鹏;钟晓捷;吴诚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定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活性浓度测量中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不确定度。方法配制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分别检测中值和高值两个浓度的混合血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计算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间的不确定度。结果 P<0.05表示对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所测LDH催化活性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剂批号对中值和高值混合血清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6.52%(k=2)和6.78%(k=2)。结论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对LDH催化活性测量有影响,因此,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应考虑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影响。
作者:袁若愚;季伙燕;王建新;孟舒婷;王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 )‐6、IL‐8、IL‐17的浓度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7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同期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IL‐6、IL‐8、IL‐17的浓度。结果宫颈癌组IL‐6、IL‐8、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Ⅳ期明显高于Ⅲ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Ⅱ期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中低分化明显高于中分化,中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L‐6、IL‐8、IL‐17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分化密切相关,对IL‐6、IL‐8、IL‐17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疾病的进展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伍尚剑;黄晓霞;谭宗宪;陈聚兴;陈绍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肾内科收治的RNS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HP联合CVVH 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RNS ,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等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为 HP联合CVVH治疗RN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九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