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水平结果分析

崔雄鹰;胡杰;顾欣;赵晋华

关键词:甲状腺毒症, 自身免疫抗体, 血清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方法采集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升高且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降低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 TRAB、TGAB和TPOAB水平,分析男性与女性患者及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差异。结果87名男性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GAB浓度与235名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 TGAB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而TRAB和TPOAB水平,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小于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和大于等于50岁5个年龄组间患者血清TRAB、TGAB和TPO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毒症患者中,男性患者血清 TGAB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而 TRAB和TPOAB水平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各年龄组间血清 TRAB、TGAB和TPOA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的麻醉药品应用呈逐渐递增趋势。吗啡缓释片始终排在第一,芬太尼透皮贴由于其独特的给药途径,用量也在随季度增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均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安全性更高,因此羟考酮缓释片在2013年上半年首次引进以来,在2013年下半年就跃居第二位,有取代吗啡缓释片排名第一的趋势。结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促进更好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书琴;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栓弹力图检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行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乐市医院产科行剖宫产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 h采集产妇手部和足部静脉血,采用T EG对产妇麻醉前、麻醉后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EG参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数值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手部静脉血T EG参数α角、大振幅(M A )值、凝血指数(CI)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TEG参数R、K、MA值、CI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1 h产妇足部静脉血 TEG参数α角数值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T EG参数值在麻醉前、麻醉后变化较大;采用T EG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凝血状况时,血液标本采自于上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变化较大;血液标本采自于下肢静脉血时,T EG参数值可无显著变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行剖宫产产妇上肢静脉血和下肢静脉血T EG检测参数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李朋;田玉;马红瑞;安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婴幼儿慢性泪囊炎结膜囊细菌培养 pH 值测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对婴幼儿慢性泪囊炎菌群种类进行分析,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32例144只眼患慢性泪囊炎的患儿进行眼部分泌物采集,分别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结膜囊pH值测定。结果132例标本中,24 h未找到细菌11例,占8.3%。致病细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1例,占61.36%,检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占30.5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结膜囊p H值测定结果呈弱碱性。结论对致病菌种类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左氧氟沙星,对副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利福平。冲洗液首选生理盐水。

    作者:倪连红;李丽兰;陈燕青;陈招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9例,氮质血症期70例,肾功能衰竭期34例,尿毒症期27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CysC ,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无肾病史和其他慢性病史,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在参考范围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ysC、Scr、BUN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CysC ,Scr ,Ccr及BU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肾功能衰竭的不同时期,CysC ,Scr及BUN水平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cr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的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 ,Scr ,Ccr ,BUN均为判断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但CysC比Scr ,Ccr ,BUN对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更灵敏。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报道较少,对海口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患者,分离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年龄来看,未成年人3例(18.75%),中年人7例(43.75%),老年人6例(37.5%),以成年人感染为主。从性别来看,女性5例(31.25%),男性11例(68.75%),以男性感染为主。从科室分布来看,内科7例(43.75%),外科9例(56.25%),外科感染稍多,其中骨外科感染4例,占40.0%,所占比例较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的是呋喃妥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可推荐首选使用。结论嗜水气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率的上升值得关注,临床医师应注意感染诊断及用药治疗。微生物实验室应提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技术,加强耐药性监测,可更好地指导治疗用药。

    作者:圣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自动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采集该院200名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同一患者同时采集静脉促凝血清标本与静脉抗凝全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比较2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结果191名患者的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大于其静脉抗凝全血标本血糖浓度,差异范围在0.50~1.50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促凝血清标本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抗凝全血标本的血糖浓度。

    作者:刘兴高;成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研究进展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 A H )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幸存者大多终生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迟发性脑缺血(DCI),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DC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有研究证实炎性反应、血脑屏障(BBB )的破坏、细胞凋亡、脑自身调节失衡、微血管痉挛、氧化应激等因素均有参与DCI的形成。本文将对当前DCI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当前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和DCI的主要措施及一些新的策略。

    作者:闫聪;刘耀(综述);高成(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AngⅡ(0.1μmol/L)诱导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检测EGCG(0.5、1.0、2.0μmol/L)干预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及Ca2+‐ATP酶活性,同时检测心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N) mRNA的表达和钙调神经磷酸酶α‐亚基(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的AngⅡ使心肌细胞发生明显肥大,细胞内 NOS和Ca2+‐ATP酶活性下降,而CaN mRNA和Cn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不同剂量组均明显减轻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增加NOS和Ca2+‐ATP酶活性,促进NO释放,下调CaN mRNA和减少CnA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抑制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机制可能与EGCG增加NO释放,升高NOS和Ca2+‐ATP酶活性,抑制CaN信号转导通路及降低CnA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干预组(20例),干预组每周由专科护士进行3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膳食和运动日志、药物治疗等,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 HbA1c水平下降了1.2%,而对照组患者 HbA1c水平升高了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膳食与血糖监测上有更好的依从性。结论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 HbA1c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膳食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作者:王春梅;宋凤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南京地区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轮状病毒(R V )分子流行病学动态变化特征、流行季节及年龄分布,为腹泻患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400例;20岁以上年龄的成人粪便标本368例,胶体金法检测RV水平。结果9400例腹泻患儿RV阳性率为26.09%,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6.17%、25.9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05);368例成人阳性率为18.75%,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02%、18.48%,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不同年份(2009、2010、2011、2012和2013年)患儿RV阳性率为19.77%、29.60%、25.94%、22.90%和28.4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20岁)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21.88%、27.19%、28.19%、19.80%、15.24%和12.70%,其 R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5)。RV检出的月份分布不同,1~12月阳性率分别为29.04%、21.19%、25.13%、22.99%、15.60%、8.59%、8.37%、11.45%、11.83%、29.13%、46.09%、41.32%,不同月份 R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V是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2岁和2~<3岁年龄组检出率高,其阳性构成比为89.60%;10月至次年1月份RV检出率较高,此4个月份的高峰期的RV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占全年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71.04%。引起婴幼儿腹泻的RV感染与年龄和月份(气候)有关。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的婴幼儿进行RV的检测,进行合理治疗,防治严重并发症。同时成人感染率也高达18.75%,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荀神美;王建平;童兰庭;裴银桃;孔莉;张梅香;陈炜钢;魏晓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CKD‐MB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液Ca2+、P3+、iPT H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9%(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2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治疗后血液中P3+、i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3+、iPT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CKD‐MBD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胡煜琳;彭泽民;刘代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在抗多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在西药联合中药复方“益肺通络方”抗多耐药结核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多耐药结核病(MDR‐TB)住院患者34例,随机分成标准化疗(西药)组12例作为对照组,中药复方联合西药组22例作为试验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临床试验方案抗结核治疗,第0、3、6、9个月时分别采集2 mL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经CD4、CD25、CD127流式抗体标记后,Beckman流式细胞仪(FCM )计数各组CD4+CD25+CD127low百分比。结果随服药时间推移,对照组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 T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对照组 MDR‐TB患者比较,试验组 MDR‐TB患者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经过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试验组能有效降低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中药复方可能协同西药下调调节性 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平衡状态。因此,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抗多耐药结核患者治疗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作者:范任华;向延根;杨励;刘艳科;尹柯;封文军;许忆新;谢和宾;傅满姣;吴佳玲;王雷;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医学独立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外医学检验市场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它既能丰富大型医院检验项目,做到“锦上添花”;也能弥补中小医院检测能力的不足,完成“查漏补缺”。而在中国,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周允;韩呈武;湛玉良;曹永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CRP、NT-proBNP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肺炎合并与未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该院呼吸科收治的肺炎患者60例以及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按照是否合并SIRS ,分为SIRS组30例,非SIRS组30例以及健康体检组(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均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CRP、NT‐proBNP水平,并行肺炎严重指数评分,以住院后1 d资料判断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结果入院24 h血糖、CRP以及NT‐proBNP水平比较,SIRS组明显高于非SIRS组与对照组(P<0.01),而非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患者NT‐proBNP水平与患者体温、心率、CO2分压、中性粒细胞分数、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密切相关。结论患者血糖和CRP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联合应用CRP和血糖这2项指标对于判断肺炎的转归和疗效具有一定的意义;合并有SIRS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超过普通肺炎患者和健康者,可依据NT‐proBNP的水平对肺炎是否合并有SIRS加以区分,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宋根红;贺晓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3种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 )‐6、IL‐8、IL‐17的浓度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7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同期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IL‐6、IL‐8、IL‐17的浓度。结果宫颈癌组IL‐6、IL‐8、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Ⅳ期明显高于Ⅲ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Ⅱ期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中低分化明显高于中分化,中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L‐6、IL‐8、IL‐17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分化密切相关,对IL‐6、IL‐8、IL‐17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疾病的进展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伍尚剑;黄晓霞;谭宗宪;陈聚兴;陈绍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脑脊液中脑型同工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脑脊液中脑型同工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先维持患儿正常生命体征和参数,如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给予患儿营养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出生后6h内开始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脑脊液样本采集后,保存于冰箱等待上机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严格操作。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前同工酶数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治疗后24 h检测的同工酶数值均低于治疗前数值,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评价作用,头部亚低温治疗明显降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水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亚梅;于若琳;郭海娜;付跃勇;安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0~2014年重庆市渝中区产科质量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0~2014年重庆市渝中区的产科质量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2010~2014年重庆市渝中区产科质量报表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渝中区产妇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产伤等变化趋势。结果渝中区产妇分娩量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位运行。妊娠期糖尿病是主要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是主要分娩并发症。结论渝中区助产机构分娩量逐年增加,产科质量逐年提高,仍需加强产科建设,加强孕期保健管理,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措施控制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率,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红;廖义琛;黄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与尿中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分为糖尿病肾损害组35例和非损害组33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比较,血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病情观测有一定临床价值,肾脏受损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越高。

    作者:邬红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20眼),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随访,对照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40只眼,百分比为66.67%,观察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53只眼,百分比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水流畅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眼压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 )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均为70岁以上,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CSEA组(C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25例。C组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5~2mL,再置入硬膜外导管。E组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 ,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5~8 mL ,调节麻醉平面T8以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较E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对应值比较,E组收缩压(SBP)在T3~4时均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HR)在 T2时均降低(P<0.05),E组SBP、DBP在 T2~4时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CSEA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茜;李斌;罗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