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慢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

解加泳

关键词:慢性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慢性肾病(CKD )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门诊规律随访1年以上,年龄18~70岁的1~2期CKD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KD进展情况,通过筛选将所有患者分为非进展组60例和进展组40例。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大于非进展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终点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进展组,基线eGFR ,终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C较基线升高(即水平大于1.075 mmol/L)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更加严格控制LDL‐C达标标准,更加积极的采用药物治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3 mm 小切口手法劈核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 mm小切口手法劈核术治疗Ⅳ~Ⅴ级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21例共242眼,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纳入患者143例157眼(其中Ⅳ级核119眼,Ⅴ级核38眼),行3 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后,进行手法核周逐块劈开粉碎后将硬核旋转刨出,后进行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对照组纳入患者78例85眼(其中Ⅳ级核61眼,Ⅴ级核24眼),行4 mm中央手法劈核摘除术后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后囊破裂2眼(1.27%),角膜水肿29眼(18.5%);对照组术中晶体后囊膜出现破裂3眼(3.5%),角膜水肿34眼(40.0%),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周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106眼(67.5%),1个月复查视力光感优于或等于0.5的有139眼(88.5%);对照组术后第1周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46眼(54.1%),1个月后复查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69眼(81.2%),2组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Ⅳ~Ⅴ级硬核行核周手法劈核术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且能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曹凤芝;冯斌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20眼),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随访,对照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40只眼,百分比为66.67%,观察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53只眼,百分比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水流畅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眼压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在抗多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在西药联合中药复方“益肺通络方”抗多耐药结核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多耐药结核病(MDR‐TB)住院患者34例,随机分成标准化疗(西药)组12例作为对照组,中药复方联合西药组22例作为试验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临床试验方案抗结核治疗,第0、3、6、9个月时分别采集2 mL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经CD4、CD25、CD127流式抗体标记后,Beckman流式细胞仪(FCM )计数各组CD4+CD25+CD127low百分比。结果随服药时间推移,对照组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 T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对照组 MDR‐TB患者比较,试验组 MDR‐TB患者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经过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试验组能有效降低MDR‐T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中药复方可能协同西药下调调节性 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平衡状态。因此,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抗多耐药结核患者治疗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作者:范任华;向延根;杨励;刘艳科;尹柯;封文军;许忆新;谢和宾;傅满姣;吴佳玲;王雷;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护士病情汇报能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护士病情汇报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探讨CQI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CQI改进后,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病情汇报掌握情况的一般资料、病情总结、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的饮食、休息和活动、药物知识、门诊随访及注意事项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病情汇报中实施CQI的效果较好,不仅从总体和各项目提高了护士病情汇报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

    作者:宋凤平;景良洪;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3项指标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单核细胞 HLA‐DR、降钙素原(PCT )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90例,按出院时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包括真菌或支原体感染);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CD64、HLA‐DR、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PCT、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明显低于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CD64、CRP、NAP积分(P<0.01)与WBC计数(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及单核细胞HLA‐DR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各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D64与HLA‐DR呈负相关(r=-0.36,P<0.01);PCT与CRP呈正相关(r=0.43, P<0.01);HLA‐DR除与CD64呈负相关外,还与CRP、WBC呈负相关(P<0.01)。按PCT水平对感染程度分级,结果显示PCT各水平组的HLA‐D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递减趋势;除0.05~0.5 ng/mL组外,其他PCT水平组的CD6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结论 PCT、CD64、HLA‐DR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3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评估与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金花;林晓仁;罗湘湘;柯龙燕;张澍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量值变化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MCP‐1、GM‐CSF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血清IL‐6、IL‐8、GM‐CSF浓度明显升高(P<0.01),MCP‐1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MCP‐1浓度降低(P<0.05),血清GM‐CSF浓度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IL‐6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MCP‐1、GM‐CS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鳞癌患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IL‐8浓度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 IL‐6、MCP‐1、GM‐CS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IL‐6、IL‐8、MCP‐1、GM‐CSF的改变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学检测有助于了解 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NSCLC分期、分型具参考价值。

    作者:祁松楠;忻寅强;王琳;赵瑞柯;黄宝丽;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马青;蒋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干预组(20例),干预组每周由专科护士进行3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膳食和运动日志、药物治疗等,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 HbA1c水平下降了1.2%,而对照组患者 HbA1c水平升高了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膳食与血糖监测上有更好的依从性。结论专科护士电话随访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 HbA1c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膳食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作者:王春梅;宋凤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6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168例,统计分析其诊疗结果。结果咳嗽与早晚时间、活动度明显相关,其中早晚咳嗽或加重高(33.93%),运动游玩或哭闹、大笑咳嗽或加重高(42.86%)。其他方面与咳嗽无明显相关。后诊断结果中,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其他病因结果(P<0.05),分别为33.33%、25.00%、19.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因的年龄分布:1岁以内的婴儿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和先天性呼吸道疾病为主,1~<3岁的幼儿呼吸道后感染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所占比例较大,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以呼吸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主,6~<13岁的学龄儿童以上气道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非常重要,治疗时需找到病因疗效才更好。

    作者: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核心抗体的加样质量控制

    目的:选择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理想检测程序。方法对同一样本设置不同的加样方式、加样顺序,获得相应的数据,比较检测结果以确定理想检测程序。结果 TECAN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HBcAb ,加样针存在拖带现象,可能造成标本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或污染阴性对照,使CO 值降低,造成假阴性结果。通过改进加样程序,减少携带概率,避免阴性对照污染,提高检测质量。结论用单独加样方式,先加阴阳对照再加标本的顺序为理想的检测程序。

    作者:张龙;银广悦;武彩虹;王辉;张朝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 )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均为70岁以上,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CSEA组(C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25例。C组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5~2mL,再置入硬膜外导管。E组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 ,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5~8 mL ,调节麻醉平面T8以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较E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对应值比较,E组收缩压(SBP)在T3~4时均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HR)在 T2时均降低(P<0.05),E组SBP、DBP在 T2~4时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CSEA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茜;李斌;罗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康复理疗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理疗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初次发生脑卒中并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后回到家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家庭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家庭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理疗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3、6个月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差异。结果实施康复理疗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患者的康复理疗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书明;杨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标本及组合对荧光探针法诊断儿童手足口病的价值评估

    目的:评估不同临床标本及组合在实验室采用荧光探针法诊断儿童手足口病的价值。方法收集680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其中有溃疡表征的标本223例,有疱疹液的标本522例,有脑膜炎症状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76例,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通用型。结果单一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型咽拭子阳性检出率(70.29%)高,其余依次为肛拭子(65.15%),疱疹拭子(63.03%),溃疡拭子(43.95%),脑脊液(2.63%),血清(1.32%);对于有全套标本的患儿咽拭子确诊率达74.15%,咽拭子与疱疹拭子组合确诊率达91.7%,咽拭子与肛拭子组合确诊断率为89.26%,全套标本组合将诊断率提升至95.61%;单独一个的疱疹拭子与溃疡拭子诊断率分别为63.03%和43.95%,当疱疹拭子与溃疡拭子为2个诊断率分别为66.67%和47.09%,当疱疹拭子与溃疡拭子为3个诊断率分别为67.24%和47.98%,大于等于4个时诊断率将不再提升。结论对手足口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时,首选咽拭子标本,将咽拭子与其他标本组合将明显提升诊断率;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对临床诊断是否感染手足口病不是必须的选择;对于暴发手足口病采集全套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拭子、溃疡拭子标本十分必要;采集疱疹拭子与溃疡拭子标本时同时采集2~3个拭子是较为可靠的做法。

    作者:秦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80例。依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ESWL组、开放性手术组、微创手术组、联合手术组。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一次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住院天数、重复治疗率、住院费用、术后7 d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辅助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的4种治疗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其中联合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有效、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和医疗设施来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海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医学独立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外医学检验市场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它既能丰富大型医院检验项目,做到“锦上添花”;也能弥补中小医院检测能力的不足,完成“查漏补缺”。而在中国,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周允;韩呈武;湛玉良;曹永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所致鼻通气功能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5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症状记分表调查以及鼻声反射测量,并与45例健康儿童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手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鼻阻塞症状记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两侧鼻腔总的鼻气道阻力(NAR)明显降低(t=2.1280,P<0.05),双侧鼻咽腔容积(NPV)明显增加(t=13.1806,P<0.0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前的 NAR、NPV和双侧鼻腔小横截面积(M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24,P<0.01;t=6.5273,P<0.01;t=4.1174,P<0.01),手术6周后的NAR、NPV和M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28,P<0.01;t=7.4901,P<0.01;t=3.1495,P<0.01)。结论腺样体手术可明显改善儿童鼻通气状态,且鼻声反射测量可以作为腺样体肥大所致儿童鼻通气功能的定量评估工具。

    作者:邓启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方案消除血脂对生化测定干扰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乙醚萃取法消除血脂干扰的效果,为消除血脂对生化检测的干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00例血脂标本,将标本分为4份,每组25份,其中3组分别给予高速离心法、稀释法、乙醚萃取法处理,另1组原血浆检测。比较处理前后各组间的差异,并对高速离心法、稀释法、乙醚萃取法组采用方差分析。结果3种方法对Ca2+、尿酸(UA)、肌酐(Cr)、血糖(GLU)、清蛋白(ALB)、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值处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清原液检测、离子水稀释法、低温高速离心法、乙醚萃取法。结论乙醚萃取法对蛋白质类检测项目影响明显,离子水稀释法受其影响低,在临床工作中3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作者:甄广怀;周玉萍;陈达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3种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 )‐6、IL‐8、IL‐17的浓度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7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同期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IL‐6、IL‐8、IL‐17的浓度。结果宫颈癌组IL‐6、IL‐8、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Ⅳ期明显高于Ⅲ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Ⅱ期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IL‐8、IL‐17浓度中低分化明显高于中分化,中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L‐6、IL‐8、IL‐17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分化密切相关,对IL‐6、IL‐8、IL‐17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疾病的进展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伍尚剑;黄晓霞;谭宗宪;陈聚兴;陈绍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对血浆纠正试验的影响,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凝血酶原时间(PT)≥18.0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0s的血浆标本35份,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浆(A组)、-80℃(B组)和-20℃(C组)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按体积1∶1混合后做血浆纠正试验,即混合后立即测定PT和(或)APTT,37℃孵育1h后再次检测。计算35份标本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的比例及3组的纠正率。结果88.57%(31/35)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立即纠正,4例未被纠正,其中1例孵育后比孵育前测定时间更加延长,占2.86%;3例孵育前后测定结果不变,占8.57%。在PT延长的血浆纠正试验中,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T延长的纠正试验中,孵育前A组、B组和C组的纠正率分别为(32.93±16.17)%、(27.56±23.48)%和(13.70±12.87)%,A组和B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可代替商品化的正常混合血浆进行血浆纠正试验。

    作者:龚娅;何宗忠;王晓冬;史秋霞;林林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患者的麻醉药品应用呈逐渐递增趋势。吗啡缓释片始终排在第一,芬太尼透皮贴由于其独特的给药途径,用量也在随季度增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均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安全性更高,因此羟考酮缓释片在2013年上半年首次引进以来,在2013年下半年就跃居第二位,有取代吗啡缓释片排名第一的趋势。结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癌痛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促进更好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书琴;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炎性肠病的肠外表现研究进展

    炎性肠病(IBD )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性反应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C D ),多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炎性肠病常伴发一些肠外表现,有些肠外表现可在肠道表现之前出现。有文献报道IBD患者的肠外表现发生率高达21.9%~42.9%[1]。近年研究发现,肠外表现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肠道炎性活动、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等因素有关。炎性肠病的肠外改变几乎可累及所有器官系统,常见肠外表现包括口腔表现、眼部表现、皮肤表现、肝胆表现、骨关节表现、血液系统表现等,现就炎性肠病的常见肠外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邹鹏(综述);蓝程;周旭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