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娟;彭方亮;周晓;郑姣妮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24例D A 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 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历;杨艺;兰胡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生物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因素。然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段,如通过有意地促进肿瘤细胞休眠,延缓肿瘤转移与复发,抑制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在早期即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本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并整理针对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思路、新方法及通过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并进行科学观察得出的新进展,为肿瘤治疗新方法、新思路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明(综述);刘跃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 T‐Ⅲ)与D‐二聚体(D‐D )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级37例,C级22例;同期抽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与8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丙组观察对象,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A T‐Ⅲ与D‐D各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丙两组患者APTT、PT、TT、D‐D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且甲、丙两组的 FIB、AT‐Ⅲ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组,其凝血四项、AT‐Ⅲ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FIB与AT‐Ⅲ指标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凝血四项、AT‐Ⅲ与D‐D指标检测,可较客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状况,便于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杨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行T EG、常规凝血指标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大血块强度(MA)值、血凝块强度(G)、综合凝血指数(CI)和MA后30 min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增大,常规凝血参数水平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 TEG参数、常规凝血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病历查询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使用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体温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用药后1周,脑脊液白细胞为(93.24±23.74)×106/L ,多核白细胞比例(11.25±1.46)%,葡萄糖(4.14±2.19)mmol/L ,白细胞介素‐1(3.23±2.88)μg/mL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
作者:黄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利用肺功能检测探讨性别等因素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期对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等,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两次肺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1)用力肺活量(FVC)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百分比,(3)1秒率(FEV1/FVC),(4)RV(L),(5)DLCO(%),(6)TLC(L)。运用 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普遍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和性别均是肺功能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1.34、1.01。结论肺结核的肺功能障碍呈混合性,同时更进一步说明早期根治肺结核的重要性,以避免肺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浸润型转化成慢性纤维空洞型,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年龄大、吸烟和女性肺结核肺功能损伤较重。其中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障碍,男性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女性。
作者:张鑫;赵涛;高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改良重氮盐法对该地区健康者2731例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测定,并与操作规程的参考值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年龄大小将健康人群按性别各分为4组,依次为<30岁组、30~45岁组、46~60岁组、>60岁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重庆地区2731例健康者总胆红素参考范围为5.05~23.9μmol/L ,直接胆红素为0~7.72μmol/L。按照分组,男性各年龄段总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4.23~24.65、4.86~25.32、5.17~24.11、5.17~24.11μmol/L ,直接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0.51~7.85、0.34~7.94、0.46~7.64、0.64~8.01μmol/L。女性各年龄段总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4.93~22.13、5.24~23.20、5.93~21.37、4.26~24.56μmol/L ,直接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0.29~6.71、0.00~7.28、0.00~7.39、0.36~7.40μmol/L。不同性别之间胆红素水平有明显不同,男性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重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操作规程参考值范围有较大差异,建议各地区实验室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各自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孟凡飞;蒲晓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酒精性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酒精依赖住院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两组受检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 ,应用日立7600‐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酒精依赖及其精神障碍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酒精依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精神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酒精依赖代偿性提高血尿酸水平,启动保护性机制,代偿机制又导致脑组织核苷酸的降低,损害神经细胞和信号传导。
作者:张建东;郭连峰;李宁;刘北陆;尹学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的健康意识程度、住院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转归状况和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83.89±18.63)次/分、LVED(58.43±16.83)mm、LVEF(38.69±12.74)%、BNP(122.67±26.78)pg/L ,对照组患者心率(76.87±25.39)次/分、LVED(63.67±21.23)mm、LVEF(35.67±11.84)%、BNP(156.78±52.23)pg/L ,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复发率和入院超过2次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小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血清 P‐选择素及 E‐选择素水平对急症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危重患儿(试验组)和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选择素及E‐选择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前的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CIS评分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均不同,PCIS评分越低,患儿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的 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均不同,非感染危重症患儿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较低,脓毒症患儿其次,严重脓毒症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P‐选择素及 E‐选择素对急症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具有重要影响。急症危重患儿的病情越严重,生存状况越差,患者的血清 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越高,对患儿进行手术抢救的成功率越低,患儿病死率越高。
作者:郑泽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ECCR水平,评价Cys C、BUN、SCR阳性表达率以及与ECC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 C、BUN、SCR和ECCR均有明显变化(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 C、ECCR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阳性检测出率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表达率均为100.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为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与 ECCR相关性良好,均以Cys C相关系数高。结论相比于BUN、SCR ,Cys C可更加灵敏、准确检测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路邓葡萄球菌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一种,近年来,因其潜在的多种毒力因子而导致的侵袭性感染报道不断增多,成为CNS中值得关注的病原体,可引起血流感染、腹膜炎、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眼部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疾病[1‐7]。由于CNS常被认为是污染菌而未鉴定到种或仅凭菌落及血清凝固酶玻片实验误鉴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路邓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较低[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2015年收治了2例误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路邓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感染和足溃疡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敬荣;陈静;高世超;王培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近一年来解放军105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不合理用血的原因,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采用输血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有关科室用血情况,查阅统计时间段内各科输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标准,对输血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改进效果。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2626份输血病历记录总用血量为15358 U ,红细胞用量占比43.2%,血浆用量占比38.7%,血小板用量占比16.0%,冷沉淀输血量占比为2.1%。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83.7%、血浆83.5%、血小板96.2%、冷沉淀94.6%,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20.9%,感染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26.0%。2014年4~10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90.4%、血浆90.1%、血小板96.5%、冷沉淀100.0%,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10.9%,内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11.0%。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经过增加医学培训、加强临床沟通及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该院临床用血不合理输注明显降低。
作者:李玉平;任鹏;王伦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清中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酸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C、TG、SCr、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能很好地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作者:朱妍妍;林琳;邱兆丹;姜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Sysmex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计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76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分别用Sysmex XE‐5000和Sysmex XN‐2000对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以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99个/μL (A组),100~499个/μL (B组),500~999个/μL (C组),≥1000个/μL(D组)4个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ysmex XE‐5000与Sysmex XN‐2000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相关性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N‐2000适用于临床浆膜腔积液标本的细胞计数。
作者:胡先华;张滋勇;郭斌;张金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入院治疗并确诊为根尖发育未完成并伴有根管感染的患者86例,患牙共103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Vitapex成品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试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跟踪观察24个月,观察根尖闭合、牙尖发育情况。结果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试验组由90.7%到95.3%,对照组由83.7%到93.0%,两者的变化体现长期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短期治疗,且在一定时间内会达到治疗效果优化。根据随访后的有效率的数据,两组3、6、12、24个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成品糊剂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糊剂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并应用。
作者:马先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方法统计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1例N H L确诊患者的乙肝5项标志物阳性率,并与388例同期住院的肺癌患者和32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201例NHL患者HBsAg阳性率和“小三阳”[HBsAg(+)、HBeAb(+)及HBcAb(+)]发生率分别为16.9%和14.9%,明显高于肺癌患者(8.8%和8.2%)和健康体检者(5.2%和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患者 HBsAb阳性率为45.3%,明显低于肺癌患者(57.2%)和健康体检者(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型 NHL的 HBsAg阳性率高于 T 细胞型NHL(P<0.05),且HBsAb阳性率低于T细胞型NHL(P<0.05),但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 NHL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27.1%,其中 HBsAg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7.1%,HBsAg(-)伴HBcAb(+)的25例患者中有1例(4.0%)HBV DNA阳性。结论 NHL患者的 HBV感染率高于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特别是B细胞型NHL患者。NHL与 HBV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不能忽视NHL患者 HBV隐匿性感染的情况。
作者:张扬;李明;邓芳;陈少华;张家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为CR 12例、PR 23例、PD 15例、SD 5例,临床有效率63.64%;对照组5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为CR 9例、PR 21例、PD 16例、SD 9例,临床有效率54.55%,两组临床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出,观察组化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51.31±43.19)分,对照组化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48.14±42.74)分;观察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54.18±41.63)分,对照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35.73±42.15)分,化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对照组出现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给予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张金玲;王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 S 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锋;杨玉珍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