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海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分期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 CKD的患者240例,按照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制订的 CKD分期标准分为6组,即 CKD 1期组、CKD 2期组、CKD 3a期组、CKD 3b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 NGAL (sNGAL )浓度,对sNGAL在CKD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CKD各分期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eGFR的减少,sNGAL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NGAL与 eGFR呈明显负相关(P<0.05)。sNGAL浓度在CKD 3b期组明显高于CKD 3a期组(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诊断肾功能轻中度损伤时,血清标本 sNGAL同 CysC、sβ2‐MG曲线下面积相似(0.903、0.945、0.937),在诊断肾功能轻度损伤中,血清sNGAL、CysC、sβ2‐M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相似(0.819、0.899、0.900)。sNGAL在CKD 3~5期的临床诊断界值为CKD 3a期189.5 g/L、CKD 3b期222.0 g/L、CKD 4期259.0 g/L、CKD 5期317.5 g/L。结论 NGAL对CKD患者的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兰亚婷;张洪瑞;向代军;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预防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计划性剖宫产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1.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中于断脐后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注射用头孢替安1.0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首剂始于术前0.5h,每日2次,连用2d,观察术后两组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及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高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观察组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使用头孢菌素第1代断脐后单次给药是一种合理、有效、经济的方案。
作者:吴晓娟;彭方亮;周晓;郑姣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对同型半胱氨酸(Hcy )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普通真空采血管、促凝真空采血管、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各抽取两管静脉血,将同一受检者的相同采血管分别分入室温组和冷藏组,编号并于室温放置0.5h离心,离心后立即将冷藏组置于冰箱,并检测室温组H cy浓度;同时立刻吸取每例受检者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清及血浆200μL于1 mL EP管并置于2~8℃冰箱冷藏保存,为分离组。在离心后3、6、9 h测定室温组及冷藏组Hcy浓度,测定完成后选取冷藏组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继续在冰箱中放置为未分离组,并在24、48 h测定分离组与未分离组H cy浓度。结果4种采血管标本的 H cy即刻值血清标本高于血浆标本(P<0.05)。同组相同采血管放置3、6、9 h与各自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测定时间比较同种采血管室温组与冷藏组的Hcy浓度结果,9 h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及时分离血细胞层,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和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浆中 Hcy浓度在2~8℃下,48 h结果与即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都会影响循环酶法H cy的测定结果。
作者:李慧;白利芬;惠玉芬;叶文瑞;雷光星;王兴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近一年来解放军105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不合理用血的原因,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采用输血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有关科室用血情况,查阅统计时间段内各科输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标准,对输血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改进效果。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2626份输血病历记录总用血量为15358 U ,红细胞用量占比43.2%,血浆用量占比38.7%,血小板用量占比16.0%,冷沉淀输血量占比为2.1%。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83.7%、血浆83.5%、血小板96.2%、冷沉淀94.6%,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20.9%,感染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26.0%。2014年4~10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90.4%、血浆90.1%、血小板96.5%、冷沉淀100.0%,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10.9%,内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11.0%。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经过增加医学培训、加强临床沟通及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该院临床用血不合理输注明显降低。
作者:李玉平;任鹏;王伦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社区20~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管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及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管理1年前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腰围、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全项、眼底、周围神经检查、尿微量清蛋白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后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联动模式为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慢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社区管理,改善糖尿病保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比沙利度胺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常规治疗;试验组28例,单予沙利度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红斑狼疮患者皮疹情况、血常规、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均得到消退,对比临床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均改善,且试验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血浆清蛋白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 ANA滴度及抗ds‐DNA 抗体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病情,修复肾脏损伤,纠正贫血等血液疾病,通过有效清除免疫反应细胞来修复自身免疫耐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俊;杨新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检测ATM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ATM 蛋白对于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肠镜下食管组织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ATM蛋白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ATM 蛋白表达水平作对照;分析ATM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癌变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ATM蛋白在4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5.0%,在40例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5%,两组ATM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的 ATM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6%、81.8%和100.0%,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P<0.05);早期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为72.2%,进展期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 蛋白在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95.8%,在非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TM蛋白表达水平与早期食管癌病变及发展呈正相关,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癌细胞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提示ATM蛋白参与早期食管癌的癌变发展机制。
作者:施城东;樊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B 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该地区12个乡镇小学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乡镇学龄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导致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3725例学龄儿童血铅平均值为(27.92±20.29)μg/L ,铅中毒儿童424例,中毒率为11.40%,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 P<0.05),各年龄段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乡镇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山镇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部分乡镇控铅状况不甚理想,仍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作者:欧国平;杨静;张波;潘莉娟;王丹;吴瑕;董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抗体,旨在设置科学、合理的HIV抗体检测的“灰区”范围,减少 HIV抗体阳性的漏检率。方法采用ELISA对吸光度值/临界值(S/CO)介于大于0.8~<1.2的30例临界值患者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以此S/CO值,设置“灰区”范围;对于S/CO介于灰区的标本进行免疫印迹确证。结果设置灰区参考范围为0.796~1.204;共有46例处于“灰区”的血清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为阳性3例,不确定1例。结论 ELISA检测HIV抗体应设置合理的“灰区”范围,对灰区的标本进行确证,对减少HIV抗体阳性漏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晓丹;叶莉莉;高玲娟;顾平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一直以来,产后出血都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与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有欣母沛、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压迫式缝合、子宫切除等。与有创的手术方法相比,宫腔内填塞法以其操作简单、无创、方便、迅速受到产科医生的欢迎。Bakri球囊是一款专门为控制产后出血设计的球囊,具有压迫和填塞双重作用。自1992年Bakri[2]早报道应用该球囊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后,国内近几年陆续有应用该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报道。现将本院使用Bakri球囊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玲;李娟;王国玉;朱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及温度对血清胸苷激酶1(STK1)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2例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23±2)℃]、4℃及-20℃放置不同时间后再测定STK1浓度,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室温2 h及4℃24 h后测定的STK1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放置28 d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度与放置时间对标本S T K1浓度有影响。室温环境下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加样,标本于4℃冷藏多放置24 h ,若置于-20℃可较长期保存。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 A 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 d ,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关琦;于果;张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入院治疗并确诊为根尖发育未完成并伴有根管感染的患者86例,患牙共103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Vitapex成品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试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跟踪观察24个月,观察根尖闭合、牙尖发育情况。结果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试验组由90.7%到95.3%,对照组由83.7%到93.0%,两者的变化体现长期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短期治疗,且在一定时间内会达到治疗效果优化。根据随访后的有效率的数据,两组3、6、12、24个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成品糊剂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糊剂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并应用。
作者:马先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标本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使耐药监测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医药耐药性的现状。方法分离临床送检不同部位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4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58株,其中痰标本检出368株,无菌标本共检出190株。无菌标本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尿液52株(27.37%),血液46株(24.21%),脓液24株(12.6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阴性菌株116株(61.05%),ESBL阳性菌株74株(38.95%)。与ESBL阴性菌株比较,ESBL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曲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 P<0.05)。2014年尿液标本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2株,尿液标本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头孢替坦的敏感率均超过90%。血液标本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6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均超过90%。痰液标本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68株,对头孢他啶、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90%。与痰液标本分离菌株耐药率比较,血液和尿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区分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可以更准确反映菌株的耐药性状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作者:邹自英;刘胜强;王琴;刘媛;朱冰;胡宗海;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细菌谱、临床分布及主要细菌的耐药状况,为针对性的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菌经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种属,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种类、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在17362份标本中,检出6365株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4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共有4221株,分别为1590株(37.69%)、1284株(30.41%)、1131株(26.79%)和216株(5.11%)。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标本中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74.46%、11.04%、5.66%,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肿瘤科和神经外科。2011~2014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1.50%、16.04%、13.08%和4.2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等有明显的耐受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鲍曼不动杆菌还对多种受试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结论近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但连续性监测对动态掌握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以指导抗菌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王英;徐少华;任军;郑银;郑崛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接受肱骨下1/4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进行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51.43%);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8.13±2.49)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65±3.24)周]和并发症发生率(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肱骨下1/4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李巍然;郝艳云;马宝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病历查询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使用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体温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用药后1周,脑脊液白细胞为(93.24±23.74)×106/L ,多核白细胞比例(11.25±1.46)%,葡萄糖(4.14±2.19)mmol/L ,白细胞介素‐1(3.23±2.88)μg/mL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
作者:黄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26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常规组,2014年2~6月272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保证转运安全,真正实现无缝隙护理。
作者:刘文文;古满平;罗晓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1,3‐β‐D葡聚糖(BG )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 P )的患者50例,卡氏肺孢子菌(PC )定植的患者50例及同期非 PC定植的患者50例,检测其血浆中的BG浓度。结果 PCP患者血浆BG的中位数是698.5 pg/mL [四分位距(IQR):184.4~1256.0 pg/mL],高于PC定植患者和非PC定植患者的血浆BG中位数66.5pg/mL(IQR:50.0~91.0 pg/mL)、135.9 pg/mL (IQR:54.0~556.3 pg/mL )。 PCP 患者血浆 BG 的平均水平是(1022.8±982.6)pg/mL ,明显高于 PC 定植[(74.7±33.6)pg/mL]和非PC定植[(562.7±934.9)pg/mL]患者血浆BG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51.5 pg/mL为阳性临界值时,血浆BG诊断P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74.0%、64.9%和97.4%。以血浆BG作为PCP的诊断方法时,AUC为0.89。结论血浆BG可以作为PCP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同时可以根据BG结果鉴别PCP或PC定植。
作者:伊洁;郑力胜;窦亚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