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慢性肾病新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兰亚婷;张洪瑞;向代军;王成彬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慢性肾病,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分期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 CKD的患者240例,按照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制订的 CKD分期标准分为6组,即 CKD 1期组、CKD 2期组、CKD 3a期组、CKD 3b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 NGAL (sNGAL )浓度,对sNGAL在CKD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CKD各分期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eGFR的减少,sNGAL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NGAL与 eGFR呈明显负相关(P<0.05)。sNGAL浓度在CKD 3b期组明显高于CKD 3a期组(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诊断肾功能轻中度损伤时,血清标本 sNGAL同 CysC、sβ2‐MG曲线下面积相似(0.903、0.945、0.937),在诊断肾功能轻度损伤中,血清sNGAL、CysC、sβ2‐M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相似(0.819、0.899、0.900)。sNGAL在CKD 3~5期的临床诊断界值为CKD 3a期189.5 g/L、CKD 3b期222.0 g/L、CKD 4期259.0 g/L、CKD 5期317.5 g/L。结论 NGAL对CKD患者的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状况,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实施针对性电话回访护理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择同期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4.6)分,对照组为(70.9±5.1)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0.6±4.2)、(31.2±3.8)分,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4±5.8)、(42.7±5.1)分,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其血常规的监测依从性较低,且实施电话回访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同时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郭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微量元素及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微量元素(锌、铜、钙、镁、铁)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M PP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铜和锌,比色法检测血清钙、镁、铁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结果观察组全血锌、血清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钙、镁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P患儿CRP水平明显上升,这提示有炎症存在,同时M PP患儿锌、铁水平明显降低,应及时补充铁、锌来辅助治疗小儿M PP。

    作者:李勇;徐飞;周卫民;任碧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输血方式对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对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428例宫外孕患者的资料,其中未输血组132例,输异体血组136例,输自体血组160例;记录输血患者的输血方式、输血量和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对各组宫外孕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未输血组的宫外孕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3%,输异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82%,输自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3%,不同输血方式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各组进行比较,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输自体血组与未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异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与输血方式及输血量有关;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输异体血,对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行自体血回收输血。

    作者:向健;王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酒精性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酒精依赖住院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两组受检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 ,应用日立7600‐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酒精依赖及其精神障碍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酒精依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精神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酒精依赖代偿性提高血尿酸水平,启动保护性机制,代偿机制又导致脑组织核苷酸的降低,损害神经细胞和信号传导。

    作者:张建东;郭连峰;李宁;刘北陆;尹学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ATM 蛋白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ATM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ATM 蛋白对于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肠镜下食管组织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ATM蛋白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ATM 蛋白表达水平作对照;分析ATM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癌变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ATM蛋白在4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5.0%,在40例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5%,两组ATM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的 ATM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6%、81.8%和100.0%,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P<0.05);早期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为72.2%,进展期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 蛋白在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95.8%,在非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TM蛋白表达水平与早期食管癌病变及发展呈正相关,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癌细胞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提示ATM蛋白参与早期食管癌的癌变发展机制。

    作者:施城东;樊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CA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CTX方案+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对所有患者的化疗方案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记录,主要为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以及 H ER‐2表达状态。结果在 H ER‐2阳性的患者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65.79%(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就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浸润性乳腺癌HER‐2阳性状态。

    作者:王治伟;李福广;熊裕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六味地黄丸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清IgE和CD23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清中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酸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C、TG、SCr、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能很好地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作者:朱妍妍;林琳;邱兆丹;姜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地西他滨联合 CAG 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 A 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 d ,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关琦;于果;张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神经刺激仪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 S 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锋;杨玉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BP)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58例M 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比例为82.75%,总得分为(33.08±7.47)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P<0.05);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应对方式总分无相关性(r=0.07),但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乐观、面对、寻求支持应对方式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与逃避、听天由命、情感宣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对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较轻;自我感受负担重的患者自我效能也低,面对自身处境偏向于采取消极、悲观的应对方式。

    作者:黄梅;黄唯麟;丁晓渝;蒋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生急救能力培训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生的急救能力培训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成立临床教学护生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针对已实习6个月及以上的护生,具体实施理论知识讲授、技能培训实践,通过急救模拟训练和反省式教学法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分阶段训练。制订护生急救能力考核标准,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实施了急救能力培训后,护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实践综合能力都比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临床带教工作中,实施护生急救能力的培训,能增强护生急救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培养出临床实用型人才。

    作者:王平;熊成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B/S模式的检验科ISO15189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设计开发适合现代化实验室ISO15189体系的文档管理系统。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B/S),利用ASP、C#及SQL Server等信息技术,根据ISO15189相关要求构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部体系方案及表格从创建到归档过程的全程网络化与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证受控文件的唯一性、机密性、完整性和权限操作。结论实际应用18个月,通过CNAS相关审核,系统符合要求。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负压吸引植皮术与加压包扎植皮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Reelin基因甲基化检测

    目的: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研究,探讨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患者组甲基化阳性率为78.95%(60例),健康对照组甲基化阳性率为35%(2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Reelin基因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OR=13.084,95% CI:5.079~26.308)。结论 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呈超甲基化状态,Reelin基因DNA甲基化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悦;宋志伟;韩丽;马学华;李秋平;冯磊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影响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口腔医疗机构的服务与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各医院门诊挂号人次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589例来自重庆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成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589例患者中,62.71%的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治疗,68.98%的患者选择口腔专科医院,就医满意度越高再次就诊意愿越强( P<0.01);未婚和已婚、公务员和私营主及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更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平均月收入越高越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结论影响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较多、较复杂,各医疗机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需要。

    作者:卿尚兰;刘鑫;宋锦璘;刘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及改进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近一年来解放军105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不合理用血的原因,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采用输血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有关科室用血情况,查阅统计时间段内各科输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标准,对输血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改进效果。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2626份输血病历记录总用血量为15358 U ,红细胞用量占比43.2%,血浆用量占比38.7%,血小板用量占比16.0%,冷沉淀输血量占比为2.1%。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83.7%、血浆83.5%、血小板96.2%、冷沉淀94.6%,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20.9%,感染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26.0%。2014年4~10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90.4%、血浆90.1%、血小板96.5%、冷沉淀100.0%,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10.9%,内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11.0%。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经过增加医学培训、加强临床沟通及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该院临床用血不合理输注明显降低。

    作者:李玉平;任鹏;王伦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84例,分为服药组和安慰组,每组92例。服药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复合维生素,安慰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颜色、形状、大小与复合维生素片完全相同的糊精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复合维生素前,安慰组与服药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安慰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服用糊精片后,与服用前相比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服药后血尿酸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膳食补充复合维生素4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说明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秀珍;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因患有腺样体肥大于耳鼻喉门诊就诊并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40例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进行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另40例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比较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3.3±1.1)、(0.7±0.6)分;咳嗽时间分别为(55.7±10.5)、(20.0±11.1) d;A/N比值分别为0.8±0.1和0.6±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消除不良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汪姬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45例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学和基因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类型,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血常规参数分析,筛查异常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检测,应用跨越断裂点PCR (Gap‐PCR)和PCR结合反向杂交(PCR‐RDB)技术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分析。夫妇为同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进一步行胎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产后随访。结果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 HPLC结果,与单纯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携带者无差异;51个同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家庭,经产前基因诊断检出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例、重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7例,均知情选择终止妊娠;产后随访结果均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广州地区人群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率较高,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同时进行α、β基因检测,对准确地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屈艳霞;袁玉枝;杨烨;江帆;陈桂兰;辜俊梅;李志华;左连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和中国期刊网(CNKI)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CTA诊断RAS的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性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各纳入文献的详细资料。采用 M eta 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各研究间无阈值效应,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汇总分析,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75(95% C I:0.956~0.987)、0.945(95% C I:0.923~0.962)、12.656(95% C I:9.116~17.573)、0.040(95% C I:0.024~0.067)、412.23(95% C I:204.65~830.38)。A U C=0.987,Q指数=0.951。敏感性分析示纳入文献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CTA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同程度RAS患者拥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但是对待CTA诊断轻度及重度狭窄结果应慎重对待,尤其是轻度狭窄者。

    作者:梁长宇;毛明伟;石华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