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宋志伟;韩丽;马学华;李秋平;冯磊光
目的:探究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接受肱骨下1/4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进行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51.43%);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8.13±2.49)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65±3.24)周]和并发症发生率(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肱骨下1/4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李巍然;郝艳云;马宝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84例,分为服药组和安慰组,每组92例。服药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复合维生素,安慰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颜色、形状、大小与复合维生素片完全相同的糊精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复合维生素前,安慰组与服药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安慰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服用糊精片后,与服用前相比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服药后血尿酸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膳食补充复合维生素4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说明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秀珍;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选取26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产检孕妇26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营养素摄入情况,各年龄段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糖尿病筛查值对空腹血糖水平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产能营养素摄入量除蛋白质外,其他明显高于对照组,非产能营养素中,除钙、铁、锌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硒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质量总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筛查值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均为重要影响因素,而糖尿病筛查试验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作者:袁芙蓉;王雪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比沙利度胺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常规治疗;试验组28例,单予沙利度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红斑狼疮患者皮疹情况、血常规、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均得到消退,对比临床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均改善,且试验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血浆清蛋白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 ANA滴度及抗ds‐DNA 抗体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病情,修复肾脏损伤,纠正贫血等血液疾病,通过有效清除免疫反应细胞来修复自身免疫耐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俊;杨新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33 E6/E7基因变异情况,为HPV的防治提供分子水平的数据。方法用PCR方法扩增HPV阳性患者宫颈刷脱细胞中 HPV‐33 E6/E7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对比寻找变异位点,对变异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与参考序列相比,成都地区 HPV‐33 E6基因变异率为56.00%(28/50),HPV‐33 E7基因变异率为54.00%(27/50)。结论 CINⅢ/CC样品中 HPV‐33 E6/E7序列变异程度比宫颈炎中更高,序列突变可能增加患宫颈癌风险。
作者:陈祖翼;丁显平;景亚玲;文强;张顺;曹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 U )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的认知情况及行床旁胸片检查时医护行为对清醒患者的心理影响,通过规范医护行为,消除或减少对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方法设计医护人员和患者调查问卷,了解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的认知现状、分析医护人员现存的不规范行为及对神志清楚患者造成的负性心理影响,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将培训前后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检查的认知和行为及对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对照组医护人员认知缺乏而导致的不规范行为对患者造成的负性心理影响普遍存在,观察组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 P=0.000),对患者负性心理影响明显降低( P=0.000)。结论针对监护室医护人员开展关于床旁胸片检查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可以有效规范医护人员行为,减少对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
作者:夏利华;张克标;古满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设计开发适合现代化实验室ISO15189体系的文档管理系统。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B/S),利用ASP、C#及SQL Server等信息技术,根据ISO15189相关要求构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部体系方案及表格从创建到归档过程的全程网络化与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证受控文件的唯一性、机密性、完整性和权限操作。结论实际应用18个月,通过CNAS相关审核,系统符合要求。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生的急救能力培训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成立临床教学护生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针对已实习6个月及以上的护生,具体实施理论知识讲授、技能培训实践,通过急救模拟训练和反省式教学法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分阶段训练。制订护生急救能力考核标准,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实施了急救能力培训后,护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实践综合能力都比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临床带教工作中,实施护生急救能力的培训,能增强护生急救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培养出临床实用型人才。
作者:王平;熊成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分期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 CKD的患者240例,按照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制订的 CKD分期标准分为6组,即 CKD 1期组、CKD 2期组、CKD 3a期组、CKD 3b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 NGAL (sNGAL )浓度,对sNGAL在CKD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CKD各分期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eGFR的减少,sNGAL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NGAL与 eGFR呈明显负相关(P<0.05)。sNGAL浓度在CKD 3b期组明显高于CKD 3a期组(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诊断肾功能轻中度损伤时,血清标本 sNGAL同 CysC、sβ2‐MG曲线下面积相似(0.903、0.945、0.937),在诊断肾功能轻度损伤中,血清sNGAL、CysC、sβ2‐M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相似(0.819、0.899、0.900)。sNGAL在CKD 3~5期的临床诊断界值为CKD 3a期189.5 g/L、CKD 3b期222.0 g/L、CKD 4期259.0 g/L、CKD 5期317.5 g/L。结论 NGAL对CKD患者的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兰亚婷;张洪瑞;向代军;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结合使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52例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因急性胰腺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入院的病例,参考《200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对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类,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有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有32例,选取同期18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52例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的24 h之内进行SO‐FA评分及 APACHE Ⅱ评分,并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按照 PCT 浓度分为3个组:正常组(PCT<0.5 ng/mL),轻度升高组(PCT 0.5~<2.0 ng/mL)和明显升高组(PCT ≥2.0 ng/mL)。连续动态检测患者PCT浓度,观察PCT浓度动态变化直至出院,并记录死亡数。分析PCT浓度、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清 PC T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之间,轻症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之间血清PC T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均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84,均 P<0.01]。(3)PCT浓度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C T浓度轻度升高组与 PC T浓度明显升高组间、PCT浓度明显升高组与 PCT 浓度正常组间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 浓度正常组与PCT浓度轻度升高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结合使用APACHE Ⅱ、SOFA评分和血清PC T浓度对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PC T浓度大于一定值后,血清PC T浓度与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
作者:杜坤;邓琳;张健;张广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清中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酸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C、TG、SCr、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能很好地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作者:朱妍妍;林琳;邱兆丹;姜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社区20~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管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及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管理1年前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腰围、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全项、眼底、周围神经检查、尿微量清蛋白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后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联动模式为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慢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社区管理,改善糖尿病保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24例D A 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 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历;杨艺;兰胡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细菌谱、临床分布及主要细菌的耐药状况,为针对性的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菌经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种属,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种类、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在17362份标本中,检出6365株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4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共有4221株,分别为1590株(37.69%)、1284株(30.41%)、1131株(26.79%)和216株(5.11%)。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标本中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74.46%、11.04%、5.66%,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肿瘤科和神经外科。2011~2014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1.50%、16.04%、13.08%和4.2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等有明显的耐受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鲍曼不动杆菌还对多种受试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结论近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但连续性监测对动态掌握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以指导抗菌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王英;徐少华;任军;郑银;郑崛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ECCR水平,评价Cys C、BUN、SCR阳性表达率以及与ECC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 C、BUN、SCR和ECCR均有明显变化(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 C、ECCR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阳性检测出率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表达率均为100.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为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与 ECCR相关性良好,均以Cys C相关系数高。结论相比于BUN、SCR ,Cys C可更加灵敏、准确检测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病历查询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使用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体温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用药后1周,脑脊液白细胞为(93.24±23.74)×106/L ,多核白细胞比例(11.25±1.46)%,葡萄糖(4.14±2.19)mmol/L ,白细胞介素‐1(3.23±2.88)μg/mL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
作者:黄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 S 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锋;杨玉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高原雷击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15例高原雷击伤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及细胞形态改变,分析高原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无明显体表损伤征象的雷击伤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且显微镜观察发现雷击伤患者治疗前部分红细胞、白细胞有变形和穿孔现象。结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外周血血细胞指标显著变化且细胞变形穿孔明显,其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艳艳;李志强;刘媛;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行T EG、常规凝血指标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大血块强度(MA)值、血凝块强度(G)、综合凝血指数(CI)和MA后30 min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增大,常规凝血参数水平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 TEG参数、常规凝血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的检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GDM 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孕妇,162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4例糖耐量异常(IGT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1c ,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检测GSP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同时与156例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结果 IGT 组、GDM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M 组与IGT组比较,血糖、HbA1c和GS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GDM 组内相互比较,HbA1c和GSP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4项指标比较中,GSP均优于HbA1c ,分别为96.31%、89.78%、97.89%、91.94%;两者联合检测各指标值分别为98.63%、90.27%、98.65%、93.00%,说明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GDM 更为准确;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IGT、GDM组的 HbA1c和GS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506、0.665,P<0.05)。结论 HbA1c和GSP水平可以作为诊断GD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两者对GD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皮永洪;王小平;谭海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