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芙蓉;王雪燕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0例病毒感染患儿(病毒组)、60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组)及4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血清SAA、CRP水平,并以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学效能评价。结果病毒组、细菌组及健康组的SAA、CRP、SAA/CRP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的SAA 水平为(137.8±57.6)mg/L、SAA/CRP为17.67±3.06,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细菌组患儿的SAA、CRP、SAA/CRP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SAA/CRP测定值诊断病毒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957。SAA/CRP测定值诊断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921。结论对于细菌感染,SAA、CRP检测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病毒感染需要联合SAA、CRP检测并计算SAA/CRP值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国忠;贺海文;杨永成;吴晓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ECCR水平,评价Cys C、BUN、SCR阳性表达率以及与ECC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 C、BUN、SCR和ECCR均有明显变化(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 C、ECCR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阳性检测出率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表达率均为100.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为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与 ECCR相关性良好,均以Cys C相关系数高。结论相比于BUN、SCR ,Cys C可更加灵敏、准确检测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生物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因素。然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段,如通过有意地促进肿瘤细胞休眠,延缓肿瘤转移与复发,抑制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在早期即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本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并整理针对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思路、新方法及通过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并进行科学观察得出的新进展,为肿瘤治疗新方法、新思路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明(综述);刘跃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状况,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实施针对性电话回访护理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择同期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4.6)分,对照组为(70.9±5.1)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0.6±4.2)、(31.2±3.8)分,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4±5.8)、(42.7±5.1)分,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其血常规的监测依从性较低,且实施电话回访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同时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郭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HPV L1壳蛋白与P16蛋白联合运用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8例TCT异常且HR‐HPV阳性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并根据病理结果分组,同时检测其HPV L1壳蛋白和P16蛋白并根据两种抗体表达情况分为4组,并对其中随访到的155例患者进行 HPV转阴分析。结果 HPV L1壳蛋白和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均不同,CINⅠ组的L1壳蛋白阳性率高于其他CIN组(P<0.01),≥CINⅢ组的P16蛋白阳性率高于其他3组(P<0.01);随访病例中 HPV L1壳蛋白(+)/P16蛋白(-)的转阴率高,尤其在CINⅠ患者中该组高于其他几组(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与P16蛋白联合检测可成为诊断及预测宫颈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罗阳刚;吕玉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对同型半胱氨酸(Hcy )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普通真空采血管、促凝真空采血管、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各抽取两管静脉血,将同一受检者的相同采血管分别分入室温组和冷藏组,编号并于室温放置0.5h离心,离心后立即将冷藏组置于冰箱,并检测室温组H cy浓度;同时立刻吸取每例受检者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清及血浆200μL于1 mL EP管并置于2~8℃冰箱冷藏保存,为分离组。在离心后3、6、9 h测定室温组及冷藏组Hcy浓度,测定完成后选取冷藏组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继续在冰箱中放置为未分离组,并在24、48 h测定分离组与未分离组H cy浓度。结果4种采血管标本的 H cy即刻值血清标本高于血浆标本(P<0.05)。同组相同采血管放置3、6、9 h与各自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测定时间比较同种采血管室温组与冷藏组的Hcy浓度结果,9 h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及时分离血细胞层,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和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浆中 Hcy浓度在2~8℃下,48 h结果与即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都会影响循环酶法H cy的测定结果。
作者:李慧;白利芬;惠玉芬;叶文瑞;雷光星;王兴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对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428例宫外孕患者的资料,其中未输血组132例,输异体血组136例,输自体血组160例;记录输血患者的输血方式、输血量和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对各组宫外孕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未输血组的宫外孕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3%,输异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82%,输自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3%,不同输血方式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各组进行比较,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输自体血组与未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异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与输血方式及输血量有关;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输异体血,对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行自体血回收输血。
作者:向健;王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BP)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58例M 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比例为82.75%,总得分为(33.08±7.47)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P<0.05);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应对方式总分无相关性(r=0.07),但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乐观、面对、寻求支持应对方式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与逃避、听天由命、情感宣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对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较轻;自我感受负担重的患者自我效能也低,面对自身处境偏向于采取消极、悲观的应对方式。
作者:黄梅;黄唯麟;丁晓渝;蒋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选取26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产检孕妇26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营养素摄入情况,各年龄段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糖尿病筛查值对空腹血糖水平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产能营养素摄入量除蛋白质外,其他明显高于对照组,非产能营养素中,除钙、铁、锌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硒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质量总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筛查值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均为重要影响因素,而糖尿病筛查试验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作者:袁芙蓉;王雪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及温度对血清胸苷激酶1(STK1)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2例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23±2)℃]、4℃及-20℃放置不同时间后再测定STK1浓度,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室温2 h及4℃24 h后测定的STK1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放置28 d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度与放置时间对标本S T K1浓度有影响。室温环境下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加样,标本于4℃冷藏多放置24 h ,若置于-20℃可较长期保存。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分期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 CKD的患者240例,按照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制订的 CKD分期标准分为6组,即 CKD 1期组、CKD 2期组、CKD 3a期组、CKD 3b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 NGAL (sNGAL )浓度,对sNGAL在CKD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CKD各分期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eGFR的减少,sNGAL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NGAL与 eGFR呈明显负相关(P<0.05)。sNGAL浓度在CKD 3b期组明显高于CKD 3a期组(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诊断肾功能轻中度损伤时,血清标本 sNGAL同 CysC、sβ2‐MG曲线下面积相似(0.903、0.945、0.937),在诊断肾功能轻度损伤中,血清sNGAL、CysC、sβ2‐M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相似(0.819、0.899、0.900)。sNGAL在CKD 3~5期的临床诊断界值为CKD 3a期189.5 g/L、CKD 3b期222.0 g/L、CKD 4期259.0 g/L、CKD 5期317.5 g/L。结论 NGAL对CKD患者的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兰亚婷;张洪瑞;向代军;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84例,分为服药组和安慰组,每组92例。服药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复合维生素,安慰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颜色、形状、大小与复合维生素片完全相同的糊精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复合维生素前,安慰组与服药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安慰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服用糊精片后,与服用前相比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服药后血尿酸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膳食补充复合维生素4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说明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秀珍;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广元地区新生儿黄疸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活性及G6PD常见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广元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6例,进行G6PD荧光斑点定性试验初筛及G6PD活性测定确诊,然后对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儿进行常见基因分型,检测其突变基因。结果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G6PD常见基因突变31例,发病率为24.6%,突变以G1388A(G-A)为主,共23例,占基因突变比例为74.2%(23/31),而G1376T(G -T)和 A95G(A -G)突变各占12.9%。结论广元地区新生儿患G6PD缺乏症者多数为G1388A(G -A)突变,亦属于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
作者:张博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调查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口腔医疗机构的服务与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各医院门诊挂号人次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589例来自重庆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成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589例患者中,62.71%的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治疗,68.98%的患者选择口腔专科医院,就医满意度越高再次就诊意愿越强( P<0.01);未婚和已婚、公务员和私营主及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更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平均月收入越高越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结论影响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较多、较复杂,各医疗机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需要。
作者:卿尚兰;刘鑫;宋锦璘;刘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的检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GDM 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孕妇,162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4例糖耐量异常(IGT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1c ,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检测GSP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同时与156例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结果 IGT 组、GDM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M 组与IGT组比较,血糖、HbA1c和GS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GDM 组内相互比较,HbA1c和GSP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4项指标比较中,GSP均优于HbA1c ,分别为96.31%、89.78%、97.89%、91.94%;两者联合检测各指标值分别为98.63%、90.27%、98.65%、93.00%,说明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GDM 更为准确;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IGT、GDM组的 HbA1c和GS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506、0.665,P<0.05)。结论 HbA1c和GSP水平可以作为诊断GD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两者对GD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皮永洪;王小平;谭海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24例D A 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 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历;杨艺;兰胡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结合使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52例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因急性胰腺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入院的病例,参考《200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对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类,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有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有32例,选取同期18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52例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的24 h之内进行SO‐FA评分及 APACHE Ⅱ评分,并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按照 PCT 浓度分为3个组:正常组(PCT<0.5 ng/mL),轻度升高组(PCT 0.5~<2.0 ng/mL)和明显升高组(PCT ≥2.0 ng/mL)。连续动态检测患者PCT浓度,观察PCT浓度动态变化直至出院,并记录死亡数。分析PCT浓度、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清 PC T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之间,轻症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之间血清PC T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均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84,均 P<0.01]。(3)PCT浓度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C T浓度轻度升高组与 PC T浓度明显升高组间、PCT浓度明显升高组与 PCT 浓度正常组间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 浓度正常组与PCT浓度轻度升高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结合使用APACHE Ⅱ、SOFA评分和血清PC T浓度对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PC T浓度大于一定值后,血清PC T浓度与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
作者:杜坤;邓琳;张健;张广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因患有腺样体肥大于耳鼻喉门诊就诊并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40例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进行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另40例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比较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3.3±1.1)、(0.7±0.6)分;咳嗽时间分别为(55.7±10.5)、(20.0±11.1) d;A/N比值分别为0.8±0.1和0.6±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消除不良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汪姬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脱敏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脱敏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次数[(0.89±0.28)次]、急诊次数[(2.74±0.94)次]及发作次数[(2.13±0.7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次数[(0.21±0.07)次]、急诊次数[(3.89±1.25)次]及发作次数[(3.94±1.23)次];试验组患儿的躯体功能[(97.34±32.47)分]、总体健康[(86.69±28.58)分]、活力[(93.67±31.38)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躯体功能[(85.34±29.56)分]、总体健康[(68.93±27.45)分]、活力[(68.23±26.49)分]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