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张雪梅;钟华
健择(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标准、有效的化疗方案.据报道,健择与顺铂联合应用总有效率达30%~54%[1].
作者:付路易;徐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先行计划靶区(PTV)照射45~50 Gy,后缩野肿瘤区(GTV)加量照射累积剂量DT61~67 Gy,均为1.8~2.0 Gy/次,5次/周.结果:完全缓解(CR)17例(30.4%),部分缓解(PR)32例(57.1%).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33.9%.毒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及1、2年生存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阿合力·那斯肉拉;王海峰;张瑾熔;王义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是引起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的病原体,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当AIDS患者的CD4阳性T细胞数下降至200/mm3时,80%以上患者可受到对人体易感的肺孢子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
作者:张瑞琳;罗海华;王玲;胡旭初;郑小英;何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微生物学是留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对中外医学教育交流产生影响.结合多年来从事留学生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对留学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留学生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倪国华;马海梅;张炳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胞外钾离子浓度异常状态下兔浦肯野纤维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哌啶醇对高钾台氏液及低钾台氏液灌流的离体兔浦肯野纤维标本动作电位各电生理参数0期去极化幅值(APA)、大除极速率(Vmax)、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及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氟哌啶醇对高钾台氏液([K+]=5.4 mmol/L)灌流的心肌传导纤维的APA呈进行性缩短趋势;ERP值较正常值也有缩短,但趋势不明显,至10 μmol/L时方有统计学差异;APD90变化相对复杂,0.1、0.3 μmol/L两个浓度时较正常值(P<0.05),此后,表现为轻微上升趋势,但仍低于给药前;Vmax值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浓度依赖性缩短趋势.(2)不同浓度的氟哌啶醇对低钾([K+]=3 mmol/L)台氏液灌流的心肌传导纤维的APA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0.1、0.3、1 μmol/L时的APA较给药前略有增大,从3 μmol/L 时开始减小;ERP的增长较明显,Vmax值呈浓度依赖性缩短,APD90随浓度增大而延长.结论:在使用氟哌啶醇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钾浓度,氟哌啶醇可能加重低血钾时APD延长的程度,增加Q-T间期过度延长诱发Tdp的风险.
作者:黄亮;闫冬;程路峰;宋宏雁;帕尔哈提·克热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方法. 方法:对365例11个民族拟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分别采用阴茎海绵体注射(ICI)试验、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PBI)测定、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DU)、阴茎海绵体造影(PCG)、阴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素显像技术等检查.结果:分别有365、204、168、228、142、136例患者接受了上述6种检查.诊断动脉性ED 82例,静脉性ED 132例,混合性ED 57例,原因不明ED 94例.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是高度个性化疾病,针对ED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诊断方法有利于选择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涤平;许鹏;艾力·艾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探讨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O、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结果: 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1∶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54例(54/93,58.06%),结外39例(39/93,41.94%),B细胞性淋巴瘤76例(76/93,84.3%),占绝对优势;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3例(43/93,46.24%).结论:新疆维吾尔族NH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结内多见;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作者:陈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病,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很危重.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2月在急诊状态下实施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2例,与同期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9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松;吴凤英;邓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中的一种.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多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脑水肿、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过重.在救治重症ARF患者时,与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CVVHDF在维护心血管的稳定性,控制高分解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作者:陈继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腿前内侧皮下软组织较少,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往往伴有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临床处理较困难.我院自1999年开始采用带蒂瓣转移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3例,术后严密观测组织瓣的血供特征,加强抗感染和精心专科护理,减少供区和受区并发症,获得满意护理效果.
作者:王建萍;张炜;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30 例,于术后24 h 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 30 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 、8 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王琦三;王海江;陈鹏;尹东;杨新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疾病的患病人数有逐渐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在患病人群中的比例相应增高, 成为各级医院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82例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军;王金中;曹峻;张金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PTM)的水平与肾功能、蛋白尿、凝血功能、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54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MsPGN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TM水平.依照蛋白尿的程度将病人分为两组:(1)大量蛋白尿组,24h尿蛋白定量大于3.5 g.(2) 少量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3.5 g.结果:大量蛋白尿组的PTM浓度、纤维蛋白原(Feb)、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比少量蛋白尿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少量蛋白尿组的白蛋白比大量蛋白尿组高(P<0.05),两组CCr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人的PTM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TM与Feb和蛋白尿呈正相关(r=0.371、r=0.505,P均<0.05),PTM随着Feb和蛋白尿的增加而增高.PTM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491,P<0.05),PTM随着白蛋白降低而增高.PTM与CCr、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浆PTM水平与蛋白尿的程度相关.血浆PTM与蛋白尿的水平不仅是(MsPGN)病变程度的指标,并且可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马昆;阿力亚·吐斯娜;桑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1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随访时间和疗效.结果:30%的患者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常见症状为腰背痛(92.5%),脊柱棘突叩压痛(55.0%).核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式,腰椎受累为34例(81.0%),标本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占52.9%,抗酸杆菌染色涂片呈阳性的占47.0%.抗结核耐药占44.4%,单纯药物治疗占15%,终手术干预患者占85%,平均治疗时间(12±12)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10.5±6.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结核治愈无复发占77.5%.结论:成人脊柱结核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预后.除了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外,细菌培养+抗结核药敏试验对治愈脊柱结核也很重要.
作者:楚戈;王振斌;赵疆;项泽文;卡哈尔·艾肯木;陈继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CC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YFRA21-1、NSE、SCC和CA 125对153例肺癌(含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及对70例肺部良性疾病和5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的特异性.结果: 鳞癌、腺癌的NSE、小细胞肺癌的SCC检测结果与肺良性疾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 ;肺癌组4种肿瘤标志物同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其中NSE+CYFRA21-1、NSE+CYFRA21-1+SCC分别可达85%、87%.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国福;杜新荷;王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1993~2006年收治的73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扩大切除或广泛性切除13例,外阴广泛性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55例,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73例手术病人中Ⅱ期47例,3种手术方式的Ⅱ期外阴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13例,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其3年生存率为11%,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3例,其3年生存率为0%,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0.05). 结论:临床分期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明显.临床分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差别,Ⅱ期病人应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Ⅲ期病人对以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比较适合.
作者: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夏米西努尔·阿布力米提;李庭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和防治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9例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诊断Hp的感染,比较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在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中Hp感染情况等.结果:(1)维吾尔族患者慢性胃炎(CG)中Hp阳性率44.59%(33/74),汉族患者CG中Hp阳性率44.06%(5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2)维吾尔族患者十二指肠溃疡(Du)中Hp阳性率41.18%(14/34),汉族患者Du中Hp阳性率52.50%(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5,P=0.331).(3)维吾尔族患者胃溃疡(Gu)中Hp阳性率55.00%(11/20),汉族患者Gu中Hp阳性率27.27%(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3,P=0.067).结论: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Hp感染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均需检查Hp有无感染.
作者:古丽巴哈尔·司马义;穆耶塞尔·买买提依明;谢会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急性排异反应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异性表现,以期得到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有价值指标.方法:对119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46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期患者的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以及主肾动脉及弓状动脉的收缩期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排异反应组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达不到皮质边缘处,肾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不明显,而舒张期明显下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与移植肾功能稳定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锥体回声减低、舒张期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有特异性.
作者:曾红春;米娜瓦尔·玉努斯;姚兰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复明医疗队集中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并评价手术效果. 方法: 于2007年8月7~22日集中实施79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出院时视力≥0.3者占69.7%,≥0.5者占41.7%,术后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7.2%,≥0.8者占44.3%.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效、安全、简便、经济,适宜于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和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易湘龙;王燕;徐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1].通过考察生命个体对由病理生理刺激或遗传修饰引起的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来研究整体的生物学状况[2].
作者:王伟;李琳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