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生化十项中的潜血与镜检红细胞的关系

李思怡;张晓进

关键词:尿生化, 尿潜血, 尿镜检, 尿液分析仪, 自动化, 实践应用,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临床检验, 渗透压, 血尿, 矛盾, 检查
摘要:目前,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之中,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了临床上的尿潜血与镜检下红细胞数不相一致的矛盾,这是因为潜血中不仅有完整的红细胞(RBC),还包括有血红蛋白.为此,我们对血尿分别进行尿潜血检查(应用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测出)和镜检RBC数,并测尿的渗透压、pH值,以探讨尿潜血和尿镜检下RBC数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由于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常被摆放成各种强迫性体位以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由于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因素,手术患者容易成为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翠萍;李星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急性排异反应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异性表现,以期得到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有价值指标.方法:对119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46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期患者的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以及主肾动脉及弓状动脉的收缩期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排异反应组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达不到皮质边缘处,肾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不明显,而舒张期明显下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与移植肾功能稳定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锥体回声减低、舒张期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有特异性.

    作者:曾红春;米娜瓦尔·玉努斯;姚兰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提高研究生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质量的体会

    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两种模式.我校基础专业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位课程的学习,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二是通过完成科学文献的查阅,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撰写论文和答辩等,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三是要求研究生参加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表达能力.

    作者:汪维伟;吴宏;王亚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高校内部环境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急剧变化,传统的教育方法已很难适应.因而,中央和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于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作者:梁素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参考Champy方法及AO原则,对62例患者共102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4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5例发生局部缝线裂开,其余均Ⅰ期愈合;58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4例患者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 mm者56例;X线复查未发现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买买提吐逊·吐尔地;米那瓦尔·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作者:吾米提·艾拜都拉;买尔哈巴·阿不都热依木;艾尔西丁·阿布来提;买买提艾力·艾则孜;艾尔肯·沙德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肝动脉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并栓塞方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和生存期.方法:回顾分析30例大肠癌肝转移瘤DSA 表现、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30例均为多发转移瘤,DSA造影为乏血供为主.单次(<2次)栓塞化疗组2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1.7%、22.5%、4.00%.多次(≥2次)栓塞化疗组1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7%、64.5%、52.1%.结论:采用多次栓塞化疗较大提高大肠癌肝转移远期疗效及生存期.

    作者:帕哈尔丁·拜克热;王海林;杨树法;王萍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SELDI-TOM-FS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况

    作为功能基因的直接体现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和生物主要的实际承担者.蛋白质能直接反映基因给予的信息,它的表达一旦出现异常就可引发疾病.因此,对蛋白质的研究能提供更多的生命信息,可在更深入、更贴近生命本质层次去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重要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

    作者:徐淑永;杨婷;卢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1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随访时间和疗效.结果:30%的患者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常见症状为腰背痛(92.5%),脊柱棘突叩压痛(55.0%).核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式,腰椎受累为34例(81.0%),标本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占52.9%,抗酸杆菌染色涂片呈阳性的占47.0%.抗结核耐药占44.4%,单纯药物治疗占15%,终手术干预患者占85%,平均治疗时间(12±12)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10.5±6.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结核治愈无复发占77.5%.结论:成人脊柱结核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预后.除了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外,细菌培养+抗结核药敏试验对治愈脊柱结核也很重要.

    作者:楚戈;王振斌;赵疆;项泽文;卡哈尔·艾肯木;陈继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乌拉地尔在肾性急性左心衰的应用体会

    随着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及糖尿病病人的增多,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数也增多,且由于尿毒症病人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原因致心血管并发症日趋增多,其中急性肺水肿是常见、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黄汉红;姚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健择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毒性反应的护理

    健择(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标准、有效的化疗方案.据报道,健择与顺铂联合应用总有效率达30%~54%[1].

    作者:付路易;徐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食管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多数与病人的年龄、吸烟、病变部位、术式等相关,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我们分析总结了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海霞;哈里丹·玉努斯;吴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谈P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的作用

    教学改革首先是一个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理论,我们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马遇庆;蒲红伟;王文娜;热沙莱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代谢组学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1].通过考察生命个体对由病理生理刺激或遗传修饰引起的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来研究整体的生物学状况[2].

    作者:王伟;李琳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 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 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有顾虑者.

    作者:李霞;吴新民;张希;陈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适应学科特点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作者:彭雪梅;杨鲁川;文锦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应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探讨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O、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结果: 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1∶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54例(54/93,58.06%),结外39例(39/93,41.94%),B细胞性淋巴瘤76例(76/93,84.3%),占绝对优势;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3例(43/93,46.24%).结论:新疆维吾尔族NH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结内多见;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作者:陈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ARF的监测及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中的一种.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多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脑水肿、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过重.在救治重症ARF患者时,与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CVVHDF在维护心血管的稳定性,控制高分解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作者:陈继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诊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临床应用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病,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很危重.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2月在急诊状态下实施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2例,与同期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9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松;吴凤英;邓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新统计为2%~11%,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的70%~90%[1],故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采用改良B-Lynch 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卫红;庞云霞;高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