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阿迪力·萨莱;孙晓宏;罗洞波;庞作良

关键词:肺癌, 淋巴结, 转移规律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导致急性冠脉供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正确诊断和治疗ACS将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7月收治的161例维吾尔族和70例汉族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维吾尔族ACS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广宇;牛筱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琐琐葡萄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 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0.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涛;马龙;赵军;李涛;丁玉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对有效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管理的探讨

    口腔中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接触多、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和血液,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防交叉感染问题成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关注,另外,口腔可污染涉及多个方面,除口腔器械外,还有室内空气、地面、工作台等环境污染.从保护医生和病人的角度来说,诊室中的感染控制极为重要.口腔常规消毒已经在每一个口腔科诊室中运用,但是在细节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科2005~2006年从诊室、器械、公共设施的建立、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管理,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管理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买合苏提;张景;田丽;阿提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可吸收棒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的常见损伤,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正常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使肘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O推荐的切开复位张力带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完全,骨折愈合较快,但存在第二次手术问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月对收治的1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张力带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郭晓焕;巴特尔司马义;赵先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主干课程之一.该学科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理论性强,与临床关系密切;病理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作为病理生理教学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巩固本学科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形成更合理、更实用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病理生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积极实践与探索的问题.

    作者:李秀娟;张志强;克拉拉·阿巴斯;马琪;张建龙;王红梅;王新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等教育从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及其要求出发,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作者:郑小英;何蔼;吴瑜;吴忠道;詹希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作者: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阿迪力·萨莱;孙晓宏;罗洞波;庞作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对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型的探讨

    目的:利用脂肪乳剂灌胃法和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结合临床高脂血症分型的依据对其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为更合理的使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无特定病原体Wistar大鼠,雄性,180~220 g,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每100克体重2ml脂肪乳剂灌胃和高脂饲料,分别在第0天和第14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脂肪乳灌胃组的血清TC、TG、LDL-c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饲料组的血清TC、LDL-c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G较对照组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2种方法都可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脂肪乳灌胃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适合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研究;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适合应用于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不适合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研究.

    作者:姬凤彩;姚刚;李琳琳;孙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非药物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病死率可达50%~70%[1].国内报道,VAP发病率70%,病死率可达51.6%[2].VAP发病机制与口咽部菌群定植以及气道内吸入污染物密切相关,因此VAP的预防主要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以及纠正宿主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将着重讨论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VAP感染的非药物预防及护理.

    作者:侯桂红;王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组织胚胎学作为形态学科,其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学科及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组织胚胎实验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如何改进作一探讨.

    作者:丁敏;玛依拉;秦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急症,发病早期死亡率高,尽早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是现代治疗AMI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已证实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优于溶栓,但有些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此项技术,因此溶栓治疗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AMI.我院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AMI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光平;刘敏;祁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24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的、持续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运动、天气变化、烟尘等常为其诱因.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误诊的24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雪胡拉提·乌守尔;吾买尔·巴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成人巨输尿管症1例报告

    巨输尿管症系输尿管扩张以致不能产生有效蠕动而形成的一种少见输尿管疾病,多见于儿童,部分无症状者成年后才发现.临床上以腰痛、血尿、尿路感染及继发结石为主要表现,但无特异性,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我院2007年7月收治成人巨输尿管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之录;谢金敏;王文杰;武阳;司宝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应用数码显微镜拍摄高质量图片的正确方法

    目前,数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教学领域,利用数码显微技术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已是形态学科科学研究及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实际使用数码显微镜采集图像过程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韦新荣;李依群;徐德厚;王新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外科手术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目的: 以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为基础,观察AHHD对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耳鼻喉科或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4例,复合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在30 min内用林格式液10 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按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于AHHD过程中每10分钟采动脉血1 ml,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pH值、判断血液稀释的程度直至血液稀释完成,即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AHHD后患者Na+、Cl-、CVP升高(P<0.05),乳酸根(La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HCO3-、碱剩余(BE)降低(P<0.05),pH值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以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是安全有效的,稀释后Hct可达到预定目标值;(2)AHHD可使电解质发生轻微改变但不会致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合理选择与机体血液成分更相近的稀释液是保障AHHD过程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的前提.

    作者:王蕊;王江;宣斐;郑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段食管鳞癌152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采用右前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52例.结果:医院内手术死亡3例(2.0%),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5.9%(85/152),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1%(23/152)、44.1 % (67/152)、22.4%(34/152).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部位无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2.2%(8/36)、16.7%(13/78);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3.1%(18/78)、34.2%(13/38);颈淋巴结转移率在PT1~P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3、PT4与PT1、PT2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 (2)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3)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伟;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当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针对现代老年患者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预方式.

    作者:李惠;王乐;占小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制定以齐墩果酸(OA)为主要功效成分、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葡萄软胶囊的质量标准,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SUPELCOSILtmLC-18(250 mm×4.6 mm,5 μm)柱为色谱柱,甲醇∶水(86∶1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测定葡萄软胶囊中OA的含量.采用加速试验初步观察制剂稳定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A的线性范围为0.064 8~0.324 0 μg/ml, 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7%,标准偏差(RSD)为1.82%;贮存0、1、2、3个月后,葡萄软胶囊中OA平均含量分别为18.69、18.36、18.83、18.22 mg/粒,RSD为1.53%.结论:以葡萄皮渣提取物为原料和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软胶囊处方设计合理,制剂性质稳定,功效成分OA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可靠、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马龙;候斌峰;苏德奇;来海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GSE的保健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以及GSE低、中、高剂量组(50、250、50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采用赖氏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各组进行比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GSE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葡萄籽提取物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玉松;马龙;王忠;刘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92颗隐裂牙经调合、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全冠修复等一套综合疗法治疗,并经1~3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84例,成功率达91.30%.失败8例,占8.70%.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文君;古丽巴哈·买买提力;高晓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