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棒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杨春;郭晓焕;巴特尔司马义;赵先彬

关键词:可吸收棒, 张力带固定, 治疗方法, 尺骨鹰嘴, 鹰嘴骨折, 现报道如下, 关节内骨折, 早期活动, 手术操作, 切开复位, 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 骨折患者, 功能恢复, 二次手术, 肘关节, 关节面, 骨折线, 并发症, 肘部
摘要: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的常见损伤,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正常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使肘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O推荐的切开复位张力带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完全,骨折愈合较快,但存在第二次手术问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月对收治的1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张力带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导致急性冠脉供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正确诊断和治疗ACS将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7月收治的161例维吾尔族和70例汉族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维吾尔族ACS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广宇;牛筱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当前,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向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渗透、融合和创新,由此促使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方法上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它以立体型、大容量、随机化和灵活性的育人方式,将新颖的各种知识有机整合,用高密度、强表现的多媒体刺激,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为今后顺利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多媒体教室,研究多媒体教学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在此, 我们结合近几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对解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作者:薛志琴;于洋;阿地力江·伊明;杨文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24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的、持续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运动、天气变化、烟尘等常为其诱因.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误诊的24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雪胡拉提·乌守尔;吾买尔·巴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例真菌感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药物治疗疗效.结果: 20例肝移植患者中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7例次(1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0%. 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 d(3~101 d).其中,念珠菌6例次(86%), 曲霉菌1例次(14%).感染部位:肺部6例次(86%),泌尿系统1例次(14%).大扶康治疗6例患者中,4例(67%)经顺利康复, 2例(33%)死亡.结论: 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张金辉;曹峻;王华;温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 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 ) 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袁忠;吴玉霞;袁长武;李和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鼻NK/T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分析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进行性肉芽增殖性溃疡性病变,短期内可以毁坏患者面容而致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1].该病较为少见,且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5年6月确诊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9例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其临床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庆;柴小兰;庞玺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GSE的保健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以及GSE低、中、高剂量组(50、250、50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采用赖氏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各组进行比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GSE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葡萄籽提取物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玉松;马龙;王忠;刘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作者: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阿迪力·萨莱;孙晓宏;罗洞波;庞作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以多发浆膜腔积液为突出表现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髓外受累常出现于肝脾淋巴结、牙龈、皮肤、眼睛、喉、肺、膀胱、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1],以多发浆膜腔积液伴全身浮肿为首发症状者罕见,本文报告1例.

    作者:宋道远;翟秀军;刘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成人巨输尿管症1例报告

    巨输尿管症系输尿管扩张以致不能产生有效蠕动而形成的一种少见输尿管疾病,多见于儿童,部分无症状者成年后才发现.临床上以腰痛、血尿、尿路感染及继发结石为主要表现,但无特异性,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我院2007年7月收治成人巨输尿管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之录;谢金敏;王文杰;武阳;司宝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琐琐葡萄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 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0.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涛;马龙;赵军;李涛;丁玉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析

    目的:建立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Symmetryshield Rp18 为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温度35℃,测定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以峰面积(A)对进样量(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71 706 C+14 281 (r=0 .999 8),在进样量0.251 0~15.0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91%(n=5),RSD为1.06%.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秀萍;常军民;吴激;成琳璐;吕春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革实习管理方法构建人才共育机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是巩固课堂知识并用之于实践的必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临床实习质量,使其既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疾病诊治技能,达到全面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保证向医疗单位输送合格的卫生人才,本文对两届临床医学专业156名学生临床实习现状(临床诊疗技术学习、实习效果、临床带教)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惠华强;姜文亭;张建林;张向阳;葛宣;梅冠廷;张彤;方立;雷权;张明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行CT检查,32例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2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CTA),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MRA),4例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结果:典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6例(48.48%).MRI检查均发现相应病灶,新发病灶以桥脑梗死多见,共12例,占36.4%,中脑4例(12.1%),延髓与小脑均为6例(18.2%).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以桥脑梗死为多见,临床症状复杂,MR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检出率较高,血管成像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血管,故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早行MRI及血管成像(MRA 、CTA、DSA)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

    作者:吐尔逊·沙比尔;刘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每一位医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他们由基础课进入临床课学习的桥梁学科.在承担民族班学生的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针对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蒲红伟;李桂红;王新星;热莎来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373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 479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分为2组,单纯手术治疗组106例,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373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手术治疗组治愈69例(65.09%),显效22例(20.75%);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治愈282例(75.60%),显效84例(22.52%);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治愈率(75.60%)、总有效率(98.1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65.09%、85.82%)(P<0.05).结论:肛周尖锐湿疣是复发率较高的疾病,高频电刀手术切除配合干扰素病损部位注射,可彻底清除疣体和病灶,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

    作者: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艾尔哈提·胡赛音;路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对有效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管理的探讨

    口腔中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接触多、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和血液,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防交叉感染问题成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关注,另外,口腔可污染涉及多个方面,除口腔器械外,还有室内空气、地面、工作台等环境污染.从保护医生和病人的角度来说,诊室中的感染控制极为重要.口腔常规消毒已经在每一个口腔科诊室中运用,但是在细节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科2005~2006年从诊室、器械、公共设施的建立、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管理,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管理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买合苏提;张景;田丽;阿提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92颗隐裂牙经调合、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全冠修复等一套综合疗法治疗,并经1~3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84例,成功率达91.30%.失败8例,占8.70%.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文君;古丽巴哈·买买提力;高晓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如果发生手术并发症或意外,轻则面瘫,重则危及生命.由于手术是在小脑桥脑角这一危险区域进行,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疗效、防治手术并发症将成为两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我院2000~2006年完成的345例各类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磊;邵华;郝玉军;买买提江·卡司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D4+CD25+ T细胞、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4+CD25+T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A患者(RA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 RA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 T细胞水平分别为(12.5±8.4)和(7.9±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2,P>0.05);IL-10水平分别为(12.4±10.5)和(22.7±20.6)pg/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0,P>0.05).结论: R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CD4+CD25+ T细胞功能缺陷.

    作者:罗莉;赵春梅;魏丽;古丽仙·艾尔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