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念昆;彭颜辉;纪俊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为 40%~70%.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改善顽固性低氧血症,为ARDS患者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徐建萍;许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中小儿及老年人大多数为误吞所致,青壮年多为故意吞服,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目前已成公认可靠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为69例患者施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现将术中的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拥军;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并危害性大,因此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已成为当前重要问题.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实验室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实验室如何更合理地选用检测方法,避免误诊、漏诊而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就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薛黎;曹文艳;曹玲;陈兆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职业伤害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主要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或由于火灾爆炸事故导致的伤亡及毒物中毒.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是所有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并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团体、组织的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何防范护理人员的意外受伤己引起卫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护理人员职业伤害与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翠萍;徐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及康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于确诊晚期和手术后出现转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联合化疗是主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我院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希罗达联合应用奥沙利铂(XELOX方案),对晚期老年(≥70岁)胃肠癌病例治疗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忙尼沙汗·阿不都;玛依努尔·艾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克拉玛依市为工业化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但存在明显不良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大样本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克拉玛依地区2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索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等人群高血压的分布,并找出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苟志平;宋镇;周黎黎;柳立红;白建军;杨晓燕;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32例老年人肺炎的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老年肺炎冬春季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可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特异性体征较少,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结论:老年肺炎诊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和及时准确的治疗.
作者:陈欲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肛提肌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方法: 对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严格的肛提肌训练,观察病程、年龄、手术方式、训练时间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0、20、30、90 d时实验组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于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在术后20、30、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实验组的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0.0±7.6) d,低于对照组的(68.8±46.1) d (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肛提肌的早期、长期训练对预防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于70岁的患者作用更明显.
作者:曹军华;马彬;孟庆华;古力扎尔·伊里;张朝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鉴定并分析3例疑难ABO血型红细胞抗原及血清抗体的特异性.方法:运用PCR-SSP方法对3例患者ABO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分型;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ABO血型基因分型分别为A/O、O/O、O/O.结合血型血清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血液制品.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弥补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一些不足,运用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解决血清学方法难以鉴定的血型抗原.
作者:左宏莉;徐群丽;郭伟鹏;廖声凯;吐尔洪·克维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41%(32/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1)、4.76%(1/21).它们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HPV16/18、p53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 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HPV16/18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HPV16/18蛋白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p53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3)p53 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作者:马遇庆;蒲红伟;陈朝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毒副作用.本文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联合化疗方案对病人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杨旭丽;侯月梅;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红外成像技术是近十年来世界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已在军事、航天、遥感、探测、气象、地理、医药等多学科获得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医药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
作者:朱明;周铭心;林亭秀;王允忠;李宇航;吴英杰;王燕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激素、环磷酰胺、低分子量肝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四联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四联药物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TNF-α、24 h尿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仍有差异(P<0.05),IL-6、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TNF-α、IL-6的异常,四联疗法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作者:孙晓红;李保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6例,每日晨起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大剂量5 mg/d,疗程为6周.对比用药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治疗6周后,血压由(172.0±19.2)/ (106.0±9.6) mmHg下降至(141.3±12.7) / (85.6±6.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61.84%,总有效率90.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李健;顾安吉;沈永杰;郭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教育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年级和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分别皮下注射诺和锐30胰岛素和诺和灵30R胰岛素,监测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无差异,餐后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控制早餐后血糖的作用优于诺和灵30R.
作者:郭念昆;彭颜辉;纪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宫颈妊娠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临床拟诊为宫颈妊娠的患者进行经腹经阴超声做多切面扫查,注意观察子宫、卵巢及宫旁组织,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观测其血流,将其超声检测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例临床拟诊为宫颈妊娠中,术前超声检出的宫颈妊娠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5例,误诊2例. 结论:超声在宫颈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经腹经阴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晶;向红;姚兰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和C基因型的慢性肝炎与干扰素a-2b治疗48周的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观察干扰素a-2b治疗48周后的疗效.结果:慢性乙肝B基因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41.6%)显著高于C基因型患者(24.1%)(P<0.01).结论:慢性乙肝B基因型对干扰素a-2b的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用于干扰素治疗前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赵文海;曾凡荣;韦玉芳;刘丽;陈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眼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及调查方式对134例干眼及268例对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是与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翼状胬肉 (P<0.001,OR3.982,CI1.982~2.532),糖尿病(P<0.001,OR 3.144,CI 1.788~5.529),滴眼液(P<0.001,OR 1.890,CI 1.338~2.668),使用视频终端(P<0.05,OR 1.737,CI 1.192~2.532 1.192~2.532),而服用阿斯匹林、多种维生素,甲状腺疾病、高血压、过敏性疾病、青光眼、眼部手术、吸烟史及屈光不正病史等与干眼无相关性. 结论: 糖尿病、翼状胬肉、长期使用滴眼液和视频终端这些因素可能是新疆与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宏;陈雪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由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胰头部手术等造成,此外还可见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和肝叶切除术.其中,约90%继发于胆囊切除术,5%继发于胆总管探查术,3%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其余手术约占2%[1].近10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加上国内胆道手术的逐渐普及,胆囊切除术病例大量增加,很难精确统计国内的胆管损伤率.所以胆管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高文彪;胡学军;颜熙君;夏红天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