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科研中导向性应用

朱明;周铭心;林亭秀;王允忠;李宇航;吴英杰;王燕申

关键词:红外成像技术, 中医科研, 导向性, 中医药学, 应用, 实用技术, 物理学, 遥感, 学科, 探测, 气象, 来世, 军事, 航天, 地理
摘要:红外成像技术是近十年来世界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已在军事、航天、遥感、探测、气象、地理、医药等多学科获得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医药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在HBsAg阳性者中182例甲胎球蛋白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

    甲胎球蛋白(AFP)是一种胚胎专一性特殊蛋白,介于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指标,同时也是原发性肝癌普查中的重要指标.但AFP在其他的肝脏疾病中有时也可呈阳性.我们在3 783例HBsHg阳性患者中发现182例AFP阳性者.下面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王晓岚;沙尼亚·尼亚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肺炎132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32例老年人肺炎的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老年肺炎冬春季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可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特异性体征较少,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结论:老年肺炎诊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和及时准确的治疗.

    作者:陈欲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及分析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X) 于1970年问世,该问卷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X)开始应用,1988年译成中文.该问卷旨在为临床学、行为学和内科学工作者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笔者查阅了国内有关资料,目前国内肿瘤专科住院护士尚无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调查报道.为探讨肿瘤医院护士STAL变化特点,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

    作者:高尚兰;雷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的有关问题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如何利用激励理论,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陈艳;王戈;王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和后路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0眼,随机分为2组,术式1组53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7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1只眼,占77.36%;术式2组视力改善30只眼,占63.83%,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 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7只眼,占14.9%,两组术后I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 P<0.05).结论: 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作者:叶楠;张金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孕血清中早孕因子的分离纯化

    目的: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的分离方法从孕血清中得到纯化的早孕因子(EPF),为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做准备.方法:采用依次经过DEAE 52阴离子交换层析,SP 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Con 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Heparin Sepharose Cl 6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方案,终得到具有早孕因子活性的Heparin-Ⅱ成分,早孕因子活性采用活性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检测,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化物.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带,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6.30 kDa和10.71 kDa.结论:经过四步层析得到较纯的EPF样品,并认为EPF在血清中可以以单体和多聚体形式存在.

    作者:袁武梅;孙文东;刘晓宇;赵学信;武贵臻;张坚;杨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37~72岁,平均(55.3±7.6)岁.入院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应用硝酸甘油、肠溶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开博通及普拉固等,不包括溶栓及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均无甲状腺功能障碍、肝肾疾病等病史,无心功能衰竭史,治疗前后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发病48 h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32例(A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3.1±7.0)岁;心功能Ⅱ级以上者26例(B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0.1±9.9)岁.治疗后心功能Ⅰ级40例(C组),心功能Ⅱ级以上18例(D组),其中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5例.健康对照组52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3±8.6)岁,心功能正常,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晏文红;刘秉弘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护理人员职业伤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职业伤害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主要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或由于火灾爆炸事故导致的伤亡及毒物中毒.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是所有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并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团体、组织的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何防范护理人员的意外受伤己引起卫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护理人员职业伤害与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翠萍;徐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BRCA1、Ba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BRCA1、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BRCA1、Bad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8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中BRCA1、Bad表达情况.结果: (1)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Bad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15%(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RCA1、Bad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提示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付娟娟;刘存;马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是神经性疼痛中常见的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病人.在40岁以上患病者达70%~80%,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手段.自1999年9月~2006年5月我院对156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区位于桥小脑旁,手术视野小且深,术中容易损伤神经及周围血管[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防范处理至关重要,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辛丽萍;姜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4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因探讨及早期处理失败的原因分析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由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胰头部手术等造成,此外还可见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和肝叶切除术.其中,约90%继发于胆囊切除术,5%继发于胆总管探查术,3%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其余手术约占2%[1].近10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加上国内胆道手术的逐渐普及,胆囊切除术病例大量增加,很难精确统计国内的胆管损伤率.所以胆管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高文彪;胡学军;颜熙君;夏红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及对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激素、环磷酰胺、低分子量肝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四联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四联药物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TNF-α、24 h尿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仍有差异(P<0.05),IL-6、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TNF-α、IL-6的异常,四联疗法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作者:孙晓红;李保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研究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分别皮下注射诺和锐30胰岛素和诺和灵30R胰岛素,监测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无差异,餐后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控制早餐后血糖的作用优于诺和灵30R.

    作者:郭念昆;彭颜辉;纪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提高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不仅仅是对理论学习的印证和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在学习和临床服务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做好临床带教,解决好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将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材,是临床带教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知识结构的发展、口腔实习生数量的增加、实习生心理状态及工作需求等诸多的变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 本人结合自已的带教工作,分析了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浅谈一些个人体会.

    作者:阿地力·莫明;王玲;比力克孜·玉素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7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电图变化

    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毒副作用.本文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联合化疗方案对病人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杨旭丽;侯月梅;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脾脏SOD 、MDA、一氧化氮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对大鼠脾脏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及结构的影响.方法:1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油酸组(OA组),后者由尾静脉注射油酸法复制ALI模型2 h后,测定血气(pH、PaO2、MAP、PaCO2)、肺的湿/干重(W/D)及血浆和脾脏匀浆SOD、 MDA、 NO.脾脏组织做光、电镜检查.结果:与C组相比,OA组PaO2、MAP降低(P<0.01);血浆和脾脏的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含量增高(P<0.01);光镜下OA组脾脏被膜增厚,鞘淋巴细胞增生,灶状中性白细胞浸润,生发中心异常和红髓吞噬含铁血红素细胞增多改变;电镜下细胞肿大, 核膜皱缩,核大畸形,线粒体水肿,空泡变和粗面内质网扩张改变,排列紊乱.结论:ALI可引起大鼠脾脏SOD 、MDA、 NO及结构的改变, 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ALI 时远隔器官受损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秀娟;张志强;克拉拉·阿巴斯;马琪;张建龙;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白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水平.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不同分级、分层,结果显示IL-6水平在单支、多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不同分层者间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各病例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增加,IL-6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标而提供了一条线索.

    作者:李杰;任澎;李南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非透视DHS 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在无C 臂透视条件下,应用DHS 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术中C臂透视条件下应用DHS 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6个月~3 年的随访,骨折愈合好,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感染,钉板位置适宜,无松动、断裂或折弯;无股骨头分离切割、缺血性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在无C 臂术中透视条件下熟悉局部解剖及DHS 装置结构,正确复位,也能达到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病亡率并杜绝X线辐射的效果.

    作者:陈刚;廖继稳;白靖平;艾克拜尔·尤努斯;艾合麦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上尿路梗阻36例,36例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结果:36例行MRU检查的患者中,上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例可显示结石上下方的尿路情况(42.86%).结论:MRU对某些传统方法难以确定的上尿路梗阻可进行诊断,并可部分替代逆行造影,比临床上常用的 B 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有禁忌证和肾功能丧失的患者.

    作者:阿里木·太来提;艾克拜尔·阿布拉;艾山江·乌买尔;阿力木·热合曼;杜恒;木拉提·马合木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评价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并危害性大,因此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已成为当前重要问题.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实验室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实验室如何更合理地选用检测方法,避免误诊、漏诊而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就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薛黎;曹文艳;曹玲;陈兆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