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顾安吉;沈永杰;郭凤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克拉玛依市为工业化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但存在明显不良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大样本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克拉玛依地区2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索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等人群高血压的分布,并找出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苟志平;宋镇;周黎黎;柳立红;白建军;杨晓燕;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X) 于1970年问世,该问卷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X)开始应用,1988年译成中文.该问卷旨在为临床学、行为学和内科学工作者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笔者查阅了国内有关资料,目前国内肿瘤专科住院护士尚无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调查报道.为探讨肿瘤医院护士STAL变化特点,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
作者:高尚兰;雷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尿钠肽(ANP)基因T17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检测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247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4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T1766C基因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T1766C基因多态CC、TT、TC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025、0.119、0.857和0.020、0.199、0.780, 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453、0.547和0.411、0.58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ANP基因T1766C的C及T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787,P=0.181),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5.932,P=0.052).结论:ANP基因T1766C多态性与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作者:何玲玲;徐新娟;梁晓慧;胡广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水平.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不同分级、分层,结果显示IL-6水平在单支、多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不同分层者间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各病例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增加,IL-6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标而提供了一条线索.
作者:李杰;任澎;李南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6例,每日晨起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大剂量5 mg/d,疗程为6周.对比用药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治疗6周后,血压由(172.0±19.2)/ (106.0±9.6) mmHg下降至(141.3±12.7) / (85.6±6.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61.84%,总有效率90.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李健;顾安吉;沈永杰;郭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分别皮下注射诺和锐30胰岛素和诺和灵30R胰岛素,监测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无差异,餐后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控制早餐后血糖的作用优于诺和灵30R.
作者:郭念昆;彭颜辉;纪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自2000年1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经第5、6或7肋骨上缘骨膜下进胸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和背阔肌进路并采用肋骨下缘骨膜下缝合关胸方法的腋下横切口行开胸手术66例.
作者:张健;张康;阿布力米提·哈力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30例连续动脉瘤的病人,在术后10 d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及大密度投影(MIP),评价动脉瘤夹的位置和动脉瘤夹闭的情况.结果: 30例动脉瘤夹闭术后通过减影CTA检查,其中动脉瘤夹27例可以显示,减影后3例瘤夹完全减掉,并通过非减影的CTA重建图像观察瘤夹的情况.28例动脉瘤完全夹闭,其中漏诊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完全的,2例动脉瘤术后仍显示部分瘤体;28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有血管闭塞,1例有血管狭窄.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67%/100%,对载瘤动脉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100%/100%,评价者对动脉瘤颈残留的一致性为0.78,对载瘤动脉通畅的一致性为1.00.结论: 减影CTA可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血管改变,显示动脉瘤夹的准确位置,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作者:党军;刘文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输尿管疾病以输尿管结石多见,病人多以肾绞痛或下腹部绞痛为主诉入院诊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见输尿管病例,现将我们多年收集的少见输尿管病例并复习文献予以报道.
作者:刘峰;张建;张培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和后路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0眼,随机分为2组,术式1组53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7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1只眼,占77.36%;术式2组视力改善30只眼,占63.83%,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 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7只眼,占14.9%,两组术后I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 P<0.05).结论: 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作者:叶楠;张金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检测BRCA1、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BRCA1、Bad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8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中BRCA1、Bad表达情况.结果: (1)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Bad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15%(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RCA1、Bad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提示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付娟娟;刘存;马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是神经性疼痛中常见的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病人.在40岁以上患病者达70%~80%,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手段.自1999年9月~2006年5月我院对156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区位于桥小脑旁,手术视野小且深,术中容易损伤神经及周围血管[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防范处理至关重要,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辛丽萍;姜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现代影像成像技术来揭示疾病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临床医学学科.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医学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多、发展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1].而医学影像学的兴旺和发展依赖于大量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人才,教学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影像学教学质量,是医学影像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作者:曾红春;向红;王颖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 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膝部隐匿性骨折病例的MRI资料.对隐匿性骨折病例的部位、数目、类型进行统计.结果: 26例共41处膝部隐匿性骨折.隐匿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多见.结论: MRI 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对于疑为膝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以防漏诊和误诊.
作者:孔德伟;贾文霄;米日古丽·沙依提;王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世界上每年约2亿人受累.仅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超过了150万例/年,其中50~70万例脊柱骨折[1]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引起剧烈疼痛,而且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其生存质量与以前大不一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差[2].开放手术只适合少数有神经症状的患者,目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是治疗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7月~2007年2月共收治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椎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异飞;艾克拜尔·拜也都拉;吴彦生;李建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静点1次,连用6周,同时给予NP方案化疗(盖诺 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20 mg/m2,静脉点滴,第1~4天), 对照组单用NP方案化疗 . 两组疗程均为2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疼痛缓解、KPS评分改善、细胞免疫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KPS评分改善、疼痛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48.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近似,但治疗组不良反应症状普遍较轻;细胞免疫:治疗组T淋巴细胞中T4 及T4 /T8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KPS评分,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郭建琳;陆红;王利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获得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医学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实施科技奖励是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科技奖励的申报是科技奖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可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给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奖励申报工作做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成果的获奖等级和中标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医学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作者:关月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41%(32/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1)、4.76%(1/21).它们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HPV16/18、p53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 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HPV16/18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HPV16/18蛋白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p53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3)p53 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作者:马遇庆;蒲红伟;陈朝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眼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及调查方式对134例干眼及268例对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是与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翼状胬肉 (P<0.001,OR3.982,CI1.982~2.532),糖尿病(P<0.001,OR 3.144,CI 1.788~5.529),滴眼液(P<0.001,OR 1.890,CI 1.338~2.668),使用视频终端(P<0.05,OR 1.737,CI 1.192~2.532 1.192~2.532),而服用阿斯匹林、多种维生素,甲状腺疾病、高血压、过敏性疾病、青光眼、眼部手术、吸烟史及屈光不正病史等与干眼无相关性. 结论: 糖尿病、翼状胬肉、长期使用滴眼液和视频终端这些因素可能是新疆与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宏;陈雪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37~72岁,平均(55.3±7.6)岁.入院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应用硝酸甘油、肠溶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开博通及普拉固等,不包括溶栓及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均无甲状腺功能障碍、肝肾疾病等病史,无心功能衰竭史,治疗前后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发病48 h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32例(A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3.1±7.0)岁;心功能Ⅱ级以上者26例(B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0.1±9.9)岁.治疗后心功能Ⅰ级40例(C组),心功能Ⅱ级以上18例(D组),其中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5例.健康对照组52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3±8.6)岁,心功能正常,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晏文红;刘秉弘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