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通性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周丽玲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
摘要:目的:比较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 )及难治性M PP的临床特征。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MP-IgM ,同时对所取患儿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检测 MP-DNA ,归纳总结普通性及难治性MPP的临床特点。结果与普通性M PP比较,难治性M PP高热、发生肺外并发症、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发生在双侧、右上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内并发症、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发热时间长、右上肺病变、胸腔积液及肺外并发症可能会发展为难治性M PP。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对青少年人工流产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改善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青少年人工流产者对其术中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负性情感的影响,并为该病区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于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7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8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研究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青少年人工流产者,能够减轻术中疼痛度,改善负性情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娟;秦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对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人性化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左心室射血(LVEF)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LVEF值均有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不良反应症状与状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华慧;林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家庭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为8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干预后治疗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负性心理状态,对治疗及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陈小霞;唐玲;肖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空心钉进行固定。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占4%;2例股骨头坏死,占8%;术后12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优11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72%。对照组患者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6例骨折不愈合,占24%;8例股骨头坏死,占32%;术后12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优8例,良6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56%。结论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保证了关节囊的完整性、不损害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的制动时间相对较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文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104例,根据Wagner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每组分别有36、36、32例。入选后分别行血流变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检测。结果2级患者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切黏度较1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 ICAM-1、VCAM-1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ICAM-1、VCAM-1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与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与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显著的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异常,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赵国成;王阿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7~10月入院的80例疝气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在患儿家长接受程度、护理满意度、复诊率、复发率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提高了患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了疾病复发率。

    作者:朱海云;王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75例疑似宫颈癌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镜对低级别病变(CINⅠ)和高级别病变(CINⅡ、CINⅢ、癌变)符合率分别为64.41%和67.44%;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37%和81.25%;阴道镜对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病变的诊断,液基细胞学检查符合率高于阴道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各有利弊,两者联合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刘丽燕;刘丽丽;赵正云;廖李玲;梁进;何焕群;王琼;林仲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小切口辅助复位,然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38例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4~80岁,平均53岁。均采用复位钳经附加外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再插入髓内钉,固定方式均为静态锁定。其中7例患者术中使用了单扎钢丝辅助固定。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4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4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骨折近端有轻微外翻畸形(在2°~5°范围内),但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达97.4%。结论通过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辅助复位,而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必要时单扎钢丝捆绑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质量,并且骨折愈合率高。术中需仔细操作,尽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宜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夏孟红;向朝栋;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并选择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后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以及栓塞失败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的两组患者,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方法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谭民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分析和评价强生 Vitros 5.1 FS 生化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目的:分析和评价Vitros 5.1 FS生化分析仪的测量精密度和正确度。方法根据CLSI EP15-A2及其他相关文献,对强生Vitros 5.1 FS生化分析仪17个常用生化指标精密度和正确度分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公认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结果精密度结果显示,Swithin(Stotal)均小于σwithin(σtotal),符合精密度性能要求。参考物质提供的定值均在测量结果的验证区间内。结论强生Vitros 5.1 FS生化分析仪17个常用生化指标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符合质量目标要求。

    作者:林海标;范雪莲;王建兵;林莉;郑松柏;柯培锋;何敏;万泽民;徐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激光治疗对小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血浆中两种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行对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218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激光治疗,并选取同期在外科接受治疗的非血管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bFGF和VEGF浓度变化,并对增生期血管瘤患者(46例)进行激光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血管瘤患者在增生期的VEGF、bFGF水平与消退期、消退完成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光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后,患者血浆中的bFGF和VEGF水平均发生明显下降,可以将其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检验标准。

    作者:汪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联合检测三项血清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3者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该院且经心内科诊断为AMI的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15±4.52)岁,作为AMI组;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53±5.24)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MA,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M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MA在2~6h达高峰,24~48h恢复基础水平;Mb在AMI后1~2h就出现异常,6~12h达高峰,幅度可达数十倍;cTnⅠ在AMI发生后2~6h开始升高。联合检测IMA、Mb和cTnⅠ水平3者的敏感性(95.29%)、特异性(87.06%)、阳性预测值(82.35%)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IMA、Mb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敏感性也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T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对AMI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作者:车大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及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实施颌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沟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对颌面部整形患者在知识讲解、手术环境、护理态度、手术操作及治疗结果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础护理、个性化沟通护理、手术前操作准备、术中护理及整体的护理效果方面个性化沟通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方面个性化沟通明显少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时间上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也比一般护理方法短,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实行个性化沟通,满足了患者护理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

    作者:许艺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FISH检测两种基因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hTERC)和c-MY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筛查以及疾病转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妇科门诊患者宫颈标本1000例,行液基细胞学(TCT)和hTERC、c-MYC基因检测,任一项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异常者分别在第3、6、12个月重复行细胞学和基因检测及阴道镜随访。结果hTERC和c-MYC阳性率分别为7.3%、4.6%。无论是细胞学或者病理学分类,两种基因的异常扩增率均随着病变级别加重而升高(P<0.05)。两基因表达也呈正相关性(P<0.01)。随访发现5例患者存在恢复缓慢或疾病进展甚至术后复发,其中4例为hTERC和c-MYC共同表达的患者。hTERC基因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高于c-MYC,但是特异度较低。结论hTERC基因和c-MYC基因的异常扩增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宫颈细胞异常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可以与细胞学互为补充,用于宫颈病变初筛和高度病变风险的评估。

    作者:朱园园;冯定庆;沈国栋;程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浸润性突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锝99-MDP)加中药对浸润性突眼(GO)的治疗效果及疗效机理。方法对2008~2012年间GO患者46例,采用锝99-MDP加中药治疗,按病情轻重分别治疗1~3个疗程。同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患者作为对照。治疗前后观察GO相关症状、体征及指标,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判。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症候均有改善,锝99-MDP加中药的有效率为89.1%,糖皮质激素组的有效率为56.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测定突眼度、T 细胞亚群的变化,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显著变化,但治疗组对患者突眼度的降低、T细胞亚群的调整与对照组相比更明显。结论锝99-MDP加中药治疗GO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琼科;郑世霞;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的初步体会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附件脓肿者手术时间50 min ,术中出血共40 mL。右侧卵巢畸胎瘤者手术时间70 min ,术中出血50 mL ;3例子宫全切术者手术时间100~140 min ,术中出血100~200 m L。术后无呕吐、出血、胆漏、临近脏器损伤、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约24 h恢复,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术后3~6 d均痊愈出院。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同时处理两种此类腹部病变,让患者避免多次手术,带来更小的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及费用,具有较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与现代女性患者的需求吻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诗寒;桑晓梅;姚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普通性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比较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 )及难治性M PP的临床特征。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MP-IgM ,同时对所取患儿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检测 MP-DNA ,归纳总结普通性及难治性MPP的临床特点。结果与普通性M PP比较,难治性M PP高热、发生肺外并发症、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发生在双侧、右上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内并发症、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发热时间长、右上肺病变、胸腔积液及肺外并发症可能会发展为难治性M PP。

    作者:周丽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68例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检测梅毒反应素,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 )检测梅毒螺体抗体。结果TRUST试验对梅毒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70%、96.33%、43.33%、99.70%、24.71和0.10,GICA试验对梅毒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02%、98.42%、64.52%、99.78%、58.87和0.07,TRUST 和GICA平行联合试验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84%、94.81%、37.12%、99.96%、19.04和0.01;TRUST 和GICA序列联合试验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4.88%、99.93%、97.33%、99.53%、1212.57和0.15。结论TRUS和GICA平行联合试验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但会增加假阳性病例,应注意结合临床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唐亚芳;王芳;康文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责任制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索责任制护理在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中的优势以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护理合格率等结果。结果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实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等五项护理能力均强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妇满意度,有明显作用,能够明显提升产妇护理能力,应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张辉;何彩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