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协和医院2000~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张慧;杨启文;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摘要:目的:监测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除外棒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2000~2013年全院血培养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7199株。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分离率为40.6%~5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18.7%~35.1%,其他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分离率为19.7%~25.8%;酵母菌分离率为0.5%~5.7%。2011~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为敏感。除氨曲南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70.0%。除米诺环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小于25.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0.7%和42.3%,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为敏感。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近年有升高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近5年逐年降低,念珠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缺损往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1],俗称“疝气”,分为直疝与斜疝,前者好发于老年男性,而后者则在儿童与青壮年中比较常见[2-3]。腹股沟疝为普外科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包括高位结扎术与修补术两种。由于高位结扎术有一定的缺点,目前比较常用的是修补术[4]。修补术中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常用,这种方式同其他术式相比,不仅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5],对于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比较适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目前常用的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为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院开展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胡季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血液高凝状态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类由于珠蛋白合成障碍导致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及重型地贫。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地贫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提升,但相关并发症的也不断出现。地贫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贫血、黄疸、骨质改变及髓外造血所致肝脾肿大等,主要并发症包括骨质疏松症、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脾切除的患者)、内分泌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所致慢性贫血、铁负荷过重、肺动脉高血压和血栓栓塞(T E )。其中,TE既可发生在静脉中,也可发生于动脉中。发生于静脉时,可导致深部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发生于动脉时,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烟雾综合征等。

    作者:付春云;陈少科;张强;何升;韦媛;陈秋莉;唐燕青(综述);郑陈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10例低位及出口产钳助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低位和出口产钳助产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分析,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行低位及出口产钳术的分娩孕妇进行回顾分析,将同期的正常阴道分娩230例孕妇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裂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以及会阴伤口裂开等母体损伤发生率,头皮血肿、头面部皮肤损伤、颅内出血及骨折等胎儿损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结果产钳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母体损伤率、胎儿损伤率、新生儿的 Apgar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可有效减少产钳对母体和胎儿的伤害,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吴俊平;王洪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影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SS)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SS患者(SS组)进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DS)评定,以及脑电地形图(BEAM )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另选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50例健康老人(NC组)进行MMSE评定,与SS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S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SS组、AD组、NC 组 MMSE评分分别为(24.90±3.03)、(16.70±3.40)、(25.77±2.55)分,SS组MMSE评分高于AD组(P<0.05),但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SS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ADL评分小于或等于16分的SS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ADL评分大于16分的患者(P<0.05)。ADL评分、文化程度、年龄、居住方式、BEAM检查结果非常显著地进入了回归方程模型(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L 评分(r=-0.527,P=0.000)、文化程度(r=0.525,P=0.000)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结论影响SS患者MMSE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文化程度、年龄、居住方式及BEAM检查结果。提高SS患者认知水平,应重点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张银玲;谭小林;李远;赵科;文晏;黄杰;曹国兴;张代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资深养老护理员对在训学员进行帮带的效果研究

    养老护理员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因此,对养老护理学员进行规范、合理和科学的培训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以资深养老护理员对在训学员进行帮带的培养模式在学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证实该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对老年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使学员更好地适应养老护理的工作需求。

    作者:李凌云;徐桂华;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出生情况良好高危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研究

    目的:评估出生情况良好但存在胎儿宫内窘迫高危儿的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13例,包括无高危因素健康足月新生儿110例(对照组),以及存在胎儿宫内窘迫但出生情况良好的新生儿103例(研究组)。为所有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收集新生儿出生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随访数据。结果研究组各随访时间点的神经系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存在胎儿宫内窘迫但出生情况良好的高危儿与无高危因素健康新生儿早期神经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唐琼;陈平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术联合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24例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术,并采用加压螺钉进行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为期0.5~2年的术后随访,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疗效为优者18例,疗效为良者6例,疗效为可、差者0例,治疗优良率为100.0%。结论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术联合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玉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环境温度下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炎性反应细胞及其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血清炎性反应细胞及其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102例,包括缓解期75例、急性发作期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 IF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 P )及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记录每次采血前30 d的环境平均温度。将检测前30 d平均环境温度小于16℃的患儿(39例)纳入A组,平均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16℃的患儿(63例)纳入B组。比较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血清MIF、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L-13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MIF、ECP、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P<0.05)。102例患儿血清MIF与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A组与B组患儿血清MIF与ECP、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F与粉尘螨致敏哮喘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等条件下,M IF均可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

    作者:谭永强;顾海萍;施燕蓉;叶桂云;陈柳;刘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RI联合TRUS在前列腺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联合经直肠超声(T RU S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行TRUS引导下系统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法,B组行TRUS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C组行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 A组检出前列腺癌9例,检出率为22.5%;B组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32.5%;C组检出前列腺癌17例,检出率为42.5%。C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 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减少前列腺重复穿刺次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伟;吴永珍;魏利军;李加彬;陈晨;辛仲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8例上皮性癌和64例良性病变女性患者进行血清CA125和HE4检测,分析CA125和HE4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 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单项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6.6%和60.3%,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70.7%,较单项检测明显提高( P<0.05)。以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人群,H E4、CA125单项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679和0.791。血清 HE4临界值设为107.145 pmol/L时,诊断指数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78.1%。结论 HE4是灵敏度较高的上皮性癌血清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滇宇;杨凡;万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综合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钰;荀淑英;徐玫玫;王洁;王玲玲;张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制下慢性病管理研究

    慢性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制下,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解洛阳市洛龙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慢性病与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等,本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工作。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探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制下的慢性病管理现状,以及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措施。

    作者:谢亚峰;孙怀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西医科大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68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40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2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3.91)d ,观察组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4124.53±1043.1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4.00±2809.08)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林媛;孟俊华;张红;陈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血清胆汁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78例,以及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检测并比较受试者血清胆汁酸、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 Child-Pugh分级为 A、B、C级的肝移植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分别为(1.41±0.28)、(1.91±0.19)、(2.04±0.08)mol/L ,均高于健康者[(0.79±0.09)mol/L ,P<0.05]。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C级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均高于A级患者(P<0.05)。在术后第5、7天,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高于未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血清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低于术前水平,且术后第5、7天水平均低于未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能够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是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良好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宋倩颖;王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耳鸣患者血清锌和铜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锌、铜水平与耳鸣发病的关系。方法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选择病程超过1年的耳鸣患者126例(耳鸣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143例(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仪检测血清锌、铜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血清锌、铜水平的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血清锌、铜水平分别为(966.36±130.77)、(951.21±136.79)μg/L ,耳鸣组血清锌、铜水平分别为(953.58±105.15)、(1003.30±171.34)μg/L。耳鸣组血清锌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铜水平与铜/锌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锌、铜水平可能与耳鸣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微量元素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耳鸣的生物监测和治疗。

    作者:冯爱成;陈婷丽;谢艺;黄易;韩振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山东省某院212031例标本HC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山东省立医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12031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HCV抗体检测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V 抗体阳性率为1.06%(2240/212031)。2013年 HCV 抗体阳性率低于2010~2012年( P<0.05)。男性受检者 HCV抗体阳性率为1.12%(1228/109697),高于女性受检者的0.99%(1012/102334,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受检者阳性率高(1.45%),0~<20岁组受检者阳性率低(0.53%,P<0.05)。肝病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6.02%(166/2757),明显高于非肝病科患者的0.99%(2074/209274,P<0.05)。结论本地区HCV抗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及科室差异。

    作者:张培莉;刘义庆;邹建文;王景鸿;关莹;朱雪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死亡病例讨论对护理管理的启示

    目的:通过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死亡病例在治疗期间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0例死亡病例讨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临终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在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抢救配合,临终关怀及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影;程予波;温茜;陶莹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精密度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在临床血糖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以临床血糖项目测定为例进行精密度评价,比较3种精密度评价方法的差异。方法选择2个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人混合血清作为实验标本,采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浓度,分别根据方差分析、《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验证试验》(EP15-A2)和《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EP5-A2)文件要求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计算并比较3种精密度评价方法的变异系数(CV )。结果选择低值和高值2个不同浓度的实验标本,按方差分析 CV为0.80%、0.73%,按照EP15-A2计算的 CV为0.81%、0.72%;按照EP5-A2计算的CV分别为1.25%、1.09%,均小于国家标准3.00%。EP5-A2方案计算的室内精密度与方差分析、EP15-A2方案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5-A2方案计算的室内精密度大于方差分析和EP15-A2方案的结果,后两种方案在精密度的评价上无本质区别,实验室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精密度评价需采用 EP5-A2方案。

    作者:沈荣春;杨春兰;崔明;王惠民;景蓉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探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n=118)及对照组(n=89),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使用Fugl-Meyer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14 d (T2)、治疗后21 d(T3)及治疗后60 d(T4)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变情况;使用Batrhel指数(BI)比较两组患者 T0、T3及T4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T2时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T1、T2、T3、T4时期两组患者FM A评分较 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期两组患者BI评分较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痊愈0例,显效26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66.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4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使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在减轻患者残疾程度、保证其自理能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高元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803例纳入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62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KP)、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9项生化指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患者组3个亚组间的生化指标的情况,比较各生化指标单项检出率与联合检出率。结果患者组的AST、ALT、γ-GT、ALKP、CHE、TC、TG、DBIL、TBIL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CHE、BILT及BIL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上述9项生化指标检测对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生化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生化指标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综合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脂肪肝以及肝损伤程度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尚宝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