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对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毛英;韩叶;兰侠

关键词: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心脏, 内分泌, 肺脏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特发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它以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液学生化指标异常为特点,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试剂速率法测定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两厂家试剂检测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 使用两个厂家的试剂检测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两种试剂同为因数法时回归方程为Y=1.038 4X-1.589 2(r2=0.999 7),SE(估计系统误差)为0.33<1/2EA(允许总误差)5.00;新成试剂(定标法)与迈克试剂(因数法)回归方程为Y=0.920 6X-3.463 4(r2=0.999 1),SE为7.43>5.00;新成试剂(定标法)与新成试剂(因数法)回归方程为Y=0.886 8X-1.850 5(r2=0.999 8),SE为7.51>5.00.结论 因数法检测结果与校准品校准法有差异,工作中应谨慎使用因数法.

    作者:甘露;郭天坤;李进光;郭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4275例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该地区泌尿生殖道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及常用药物体外药敏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珠海丽拓试剂公司提供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4 275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12种抗菌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 275例门诊标本中,支原体检出阳性2 200例,阳性率51.46%,其中男159例,阳性率为31.11%(159/511);女2 041例,阳性率为54.22%(2 041/3 764).单纯感染解脲脲原体(Uu)阳性1 784例(41.73%),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Mh)阳性18例(0.42%),Uu+ Mh混合感染阳性398例(9.31%).药敏试验显示Uu、Uu+Mh、Mh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Uu感染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混合感染者.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对支原体敏感性高.结论 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地区、不同支原体类型和是否混合感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感染类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不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印;罗衬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9例MM的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9例MM在免疫固定电泳中47例均可见与对应抗血清形成单克隆条带;而在血清蛋白电泳中31例检出M带,其余的18例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不明显条带或不出现条带的标本经免疫固定电泳分析,8例为重链型,2例为轻链型,1例IgA型,其余为未分泌型.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是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后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育芳;王佳丽;马顺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孕早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验孕早、中期联合血清检测对唐氏综合征预警的效果.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孕9~13+6周孕妇进行早期血清学筛查,并在14~21+6周时进行中期血清学筛查,并同时用超声对孕9~13周孕妇测量颈部透明带厚度.结果 产前筛查3 674例,早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97例,中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195例,其中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127例,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4例.结论 孕早、中期产前联合筛查,可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孙宏跃;徐广立;张富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科学管理的探讨

    生物安全是指人们对于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1].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潜在危害,生物安全问题已成国际广泛关注的问题[2].

    作者:胡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种快速提取新生隐球菌及其他酵母样真菌DNA方法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提取酵母样真菌DNA的方法.方法 使用酶溶解法提取新生隐球菌及其他酵母样真菌DNA,并对提取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所得产物进行酶切验证.结果 用此方法提取的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浓度为280~395 ng/μL,OD260/OD280比值为1.6~1.8,所提取的DNA可用于PCR的扩增检测特异性酵母样真菌.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新生隐球菌及其他酵母样真菌.

    作者:徐令清;汪峰;刘彩林;欧国平;孙明月;孙自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400例压疮高危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来进行护理治疗.结果 400例压疮高危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10例,发生率为2.5%.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2例.10例压疮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8例治愈,2例显效,治愈率为80.0%,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压疮高危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张敏;万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血浆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对某综合医院血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合理性,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1 787例血浆使用者的使用目的和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血浆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从血浆使用目的分析,使用合理者占7.1%;从输血前凝血结果异常分析,血浆使用合理者占24.9%.结论 临床血浆的使用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浆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雷静;宋自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谱调查

    目的 了解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诊治败血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8 674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1 040株,阳性率为12.0%,分离病原菌前5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36.6%和30.9%.结论 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作者:林定忠;苏兰妹;黎泳成;邱小严;刘镇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东莞地区2004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婴幼儿腹泻RV检测结果.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0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阳性率22.4%(448/2 004);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本地区高峰期在1月、11月和12月,检出率分别为41.4%、55.6%和36.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3.7%和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东莞地区腹泻婴幼儿RV感染普遍,感染情况不容忽视,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RV检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作者:徐炳燕;彭琪;黎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诊干式生化报告时间分析

    目的 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 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 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作者:王前明;宋秀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磷化工公司职业危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某磷化工公司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别进行现场监测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将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3次监测五氧化二磷、粉尘、噪声、热辐射4项主要污染指标,以五氧化二磷平均合格率高(89.66%),热辐射合格率低(77.78%).不同岗位空气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以精制车间合格率低(78.95%);炉前岗位受粉尘、热辐射影响,合格率分别为84.62%、58.82%;控制室4项合格率均在90%以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以高血压检出率高(13.88%),其次为听力异常(9.98%);炉前工、护炉工监测项目超标与体检结果异常明显高于精制工和控制室内的工作岗位.结论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下降.但应进一步控制有毒有害因素排放、降噪、除尘等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作者:杜宏山;汪波;王支科;刘卫平;彭学敏;林和珍;王承全;蔡兆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重组的梅毒螺旋体外膜脂蛋白TP15、TP17和TP47抗原混合包被微孔板,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此3种抗原蛋白,结合鲁米诺化学发光底物系统,建立梅毒螺旋体抗体双抗原夹心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和精密性.所建立的方法与日本富士TPPA、雅培化学发光试剂同时检测临床血清样本352份,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符合国家参考品质量标准.批内变异系数4.68%~5.77%、批间变异系数12.82%;试剂盒置37℃考核3d,其稳定性良好.与TPPA法、雅培化学发光法时照,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2%、96.55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98.64%;总符合率分别为98.9%、98.58%;Kappa值分别为0.96、0.95,一致性强度均强.结论 成功建立了特异、敏感和稳定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适用于梅毒感染的批量筛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柳丽娟;戴振贤;卓传尚;谢玉玲;吴玉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给予观察组患者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h、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6.7%和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缩宫素相比,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显著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彭雪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精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在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 测定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的含量,探讨其在男性不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男性不育组和生育组精浆、精子中的LDH-X活性并计算其比值;按照《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要求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95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精浆LDH-X活性(926.3±58.3)U/L与60例生育组LDH-X活性(682.0±43.5)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育组精子LDH X的活性(6.90±3.82)mU/106则小于生育组(21.1±9.2)mU/10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育组、生育组精浆/全精子中LDH-X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精液密度、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浆及精子LDH-X活性、比值能够反映精子的质量、生育功能以及对选择治疗方案和诊断不明原因的不育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颖嫦;罗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台州市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台州市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现状及培训需求,探讨改善的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的社区护士99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以中专学历(59.6%)和护士职称(60.6%)为主;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以静脉输液及注射(98.6%)、测量血压(96.3%)、用药指导87.7%为主;急需开展的培训项目以院前急救(96.3%)和老年慢性疾病防治和健康宣教(91.9%)为主.结论 社区护士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状况与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不相匹配,开展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社区护理功能的当务之急.

    作者:汪鲁鲁;刘欢;谢芬芬;王倩;于莉;吕筱霞;莫选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 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蔡雪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7℃水浴前后检测对血液分析仪参数的变化.结果 37℃水浴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b、PLT影响不大,对RBC、HCT、MCV、MCH、MCHC影响较大,应引起注意避免对检测结果影响.

    作者:石恩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孕妇血型检测结果3818例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ABO血型,了解孕妇及其丈夫的血型分布情况,据此推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血型.方法 采用平板法(玻片法-正向定型)检测3 818例孕妇及其丈夫的ABO血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3 818例孕妇及其丈夫血型检测后,其中孕妇A型1 112例,B型1 050例,O型1 294例,AB型362例.结论 针对O型孕妇,其丈夫为“A”“B”或“AB”型者,在孕期指导其进一步检测母亲血清中有无IgG性质的抗体并测定其效价,预测ABO HDN发生的可能性,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作者:林向东;邹冬梅;任萍;韦加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慢性乙肝患者HBeAg和HBV-DNA载量与ALT水平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载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80例慢性乙肝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eAg检测,血清HBV-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ALT采用全自动生化法.结果 Ⅰ组与Ⅱ组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P=0.000),等级相关系数为0.398.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单靠某项检验指标来判断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决定是否需抗病毒治疗时,需联合、动态检测这些指标.

    作者:方健源;高慧;陈炳权;简梦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