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敏;费云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脂微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心力衰竭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d ,连续用药14 d 。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何席民;李瑞宇;曹优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它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尤其是它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常以暴发流行的形式出现,并同时呈现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多重耐药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目前对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生物特性、药物敏感性、耐药机制及防治原则收集整理并综述如下。
作者:陈杏春(综述);农生洲(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0例患者,选择 R-R 间期超过1500 ms 的患者,随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2000 ms ,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或等于220 ms ,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750 ms ,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可见长 R-R 间期大于1500 ms ,部分大于2000 ms ,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检出长 R-R 间期大于1500 ms ,应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二者结合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燕;金海霞;姬晋芳;郭培;程晓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骨科病患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其治疗方案难以标准化,这成为长期困扰医学界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一直以来骨科医生实习成果不佳也是临床骨科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骨科诊疗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出现了骨科临床路径模式。本文探索了临床路径模式在骨科实习及手术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骨科临床路径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爱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卵巢粒层细胞瘤(OGCT )是一种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5%~8%,而 OGCT 只占所有性索-间质性肿瘤的40%,故 OGCT 只占卵巢肿瘤的2%以下[1]。国外有研究报道,OGCT 年发病率为0.4/104~1.7/104[2]。OGCT 的病因目前尚不很明确,有研究发现患有不孕和诱导排卵的女性发病率增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根据OGCT 的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学特征及复发潜能,将其分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 )和 成 年 型 粒层细胞瘤(AGCT )两种[3]。
作者:刘娜娜;龙腾(综述);谭兴平(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索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体育管路社区2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双重模式,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脂蛋白、空腹血糖脂蛋白、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侯金圆;洪天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以往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院内常规治疗措施以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溃疡复发等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后医嘱依从性为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溃疡复发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开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疾病认识不足是导致其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在产科病房中引进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对产科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经验。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引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结果(1)研究组母乳喂养有效率、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产妇而言,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佳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疲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疲劳量表(FS-l4)评价疲劳,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疲劳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 FSS 的测评结果(>4分为疲劳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中49例有疲劳症状,占53.27%,平均评分为(5.61±0.91)分;43例无疲劳症状,占46.73%,平均评分为0分。疲劳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及 FS-14总分均明显高于非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障碍、年龄、睡眠障碍(PQSI)、抑郁、焦虑与疲劳相关。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QSI 、抑郁、焦虑、年龄是影响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律失常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疲劳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项危险因素,PQSI 、抑郁、焦虑、年龄是影响疲劳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亚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PCOS 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性激素水平并分析其变化对 PCOS 的影响。实验组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性激素水平,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ST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卵泡刺激素等其他性激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 PCOS 患者中常伴有性激素分泌异常,尤其以 LH 、TSTO 升高多见,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但 PCOS的诊断仍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
作者:赵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克隆高原藏羚羊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编码区并检测其在成年高原藏羚羊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高原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从高原藏羚羊组织中提取总 RNA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高原藏羚羊 cDNA ,并进行鉴定和测序。结果将含有目的片段克隆后经测序和 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编码序列与 GenBank 中牛 CSE 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96.47%,表明本实验所克隆的序列为CSE 蛋白基因。根据已知人、褐家鼠、小鼠、野猪、食蟹猴、家牛 CSEcDNA 序列和 Pnaman 软件设计高原藏羚羊 cse基因的引物。结论 CSE mRNA 可能在高原藏羚羊机体较为广泛的区域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为高原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肃;格日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管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用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及添加有促凝剂和抗凝剂(肝素锂)的真空采血管各采集血样本,放置1、3、24 h 后检测 NSE 水平。以无添加剂组为对照,各组分别与其比较。结果放置1、3 h 后,促凝剂组和抗凝剂组NSE 水平与无添加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4 h 后,促凝剂组和抗凝剂组 NSE 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添加促凝剂和抗凝剂真空采血管收集的血标本,放置1、3 h 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NSE 对结果无影响;放置24 h 后对检测 NSE 有明显影响。
作者:周文;王丹;张绍兰;邓英;黄金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分别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平;凌瑞;袁时芳;易军;吕勇刚;王辉;李南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16例 NSCLC患者根据是否予以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58例。手术组予以手术根除性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治疗;非手术组则只运用放疗和化疗治疗。结果手术组总体有效率为79.31%,显著优于非手术组的2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且1、3、5年的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可提高 NSCLC 患者生存率,降低毒副作用、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
作者:陈勇吉;李志强;江向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和抗凝血酶Ⅲ(AT 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 、APTT 、FIB 、AT Ⅲ、PLT 、TT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作者:刘劲松;赖晓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对上述慢性病的干预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8例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进行病史询问、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648例体检者中颈动脉内膜增厚481例(72.5%),其中高血压、高 TG 、高 TC 、糖尿病、冠心病5项全无者161例(24.8%),具有其中1项者241例(37.3%),2项者173例(26.7%),3项者63例(9.7%),4项者10例(1.5%),未见5项全有者。结论发现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病例中,有75.2%兼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由此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上述慢性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李燕;闫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排尿症状,如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 )评分等进行评定。结果术前 IPSS为(23±8)分、QOL 评分为(5.2±1.2)分、平均梗阻症状评分为(3.9±1.2)分及平均刺激症状评分为(3.8±0.9)分;术后 IPSS 为(9±2)分、QOL 评分为(1.5±0.9)分、平均梗阻症状评分(2.1±1.1)分及平均刺激症状评分为(1.4±0.8)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广;杨登科;黄翼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择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福建省泉州180医院接受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予以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支持等一系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焦虑程度及其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整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与焦虑程度均显著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充分表现了医务工作中“以人为本”这一护理理念,这种护理模式使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社会与心灵在手术期获得和谐统一,是手术室护理模式的首要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庄华敏;张梅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莆田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58型 L1基因结构特点和变异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进行 HPV 基因分型,随机选4例HPV 58型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克隆测序;进一步用 DNAstar ,clustalx 2.0和 Mega5.0软件对测序结果与 GenBank中发布的其他国家及国内的32株 HPV 58型病毒株 L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建立同源性矩阵并分析,同时进行进化树构建。结果4株 HPV 58型病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98%,氨基酸同源性为92%~98%;1986年法国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86%,氨基酸同源性为84%~89%;1987年英国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3%~54%,氨基酸同源性为39%~42%;国内2010年香港分离株、2004年江苏分离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2%~99%。从构建系统进化树图可以看出,4株本地区 HPV 58型病毒株分别与上海和香港 EV999963、DQ057326、HM639611病毒株基因背景紧密。结论本地区 HPV 58型 L1基因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作者:涂海健;俞柳敏;李励军;陈智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利用质性研究深入探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方法利用 Edmund Husserl理论方法对112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利用 Colaizzi 7步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主要心理体验以情绪反应、对预后的不确定感、亲情渴求和社会支持、经济压力为主。112例患者中出现抑郁96例(85.71%),出现自卑情绪86例(76.79%);对预后不确定78例(69.64%);表现为渴求家人的支持101例(90.18%);感受到较大经济压力108例(96.43%);75例(66.96%)患者对术后生活表现出极不满意,仅有2例(1.79%)表示非常满意。结论应对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尽早进行干预,以帮助其重塑自我,重返社会。
作者:李昀茜;王忠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