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何席民;李瑞宇;曹优文

关键词:前列地尔脂微球,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心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脂微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心力衰竭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d ,连续用药14 d 。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医学高效活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医学专业课程多,学制长,学生负担重,医学课程活力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医学生品性修养、情感发展、能力提高。更新教育理念,培育教师科学优良的教学品质,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精心提炼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对教学的反思是实施活力课堂的关键所在。

    作者:于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 ),对其正确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连续检测10 d ,每天取不同浓度的6~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高值18份,中值22份,低值28份,共计68份样本分别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品的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与配套试剂(实验方法)和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与配套试剂(比较方法)定量检测 PCT ,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倚和相关性,评估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配对 t 检验,t =0.479,单侧 t0.05(67)=1.668,故 P >0.05;直线回归检测,相关系数0.992,P<0.05,回归方程:Y =0.960 X +0.257,检测结果具较好一致性,PCT 医学决定水平0.5 ng/mL 和2.0 ng/mL 处的总符合率为97.06%。结论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 结果具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作者:顾向明;胡嘉华;方玲;彭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48例食管癌患者癌痛情况调查及护理需求分析

    目的:对148例食管癌癌痛患者疼痛情况及护理需求进行分析,以探讨更好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8例食管癌癌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其疼痛情况及护理需求。结果148例食管癌癌痛患者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疼痛得分(7.96±2.12)分,其中轻度疼痛11例(7.43%),中度疼痛71例(47.97%),重度疼痛66例(44.59%);148例患者中,128例自述情绪抑郁或烦躁,占86.49%,其次为影响食欲,占74.32%,再次为影响睡眠,占69.59%;所有患者均需止痛药物治疗,共32例认为止痛药物可完全缓解疼痛,占21.62%,105例认为止痛药物只能部分缓解疼痛,占70.94%,另有11例认为止痛药物完全无效,占7.43%;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止痛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得分高,分别为(45.7±5.0)、(24.5±5.3)分,对环境护理需求中,以大声喊叫和疼痛时希望家属在旁边高,分别为(34.0±8.0)、(28.9±6.9)分。结论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应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以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刘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脂微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心力衰竭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d ,连续用药14 d 。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何席民;李瑞宇;曹优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 HCC 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 CRP 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9.28%,显著优于开腹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 CRP 、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术是治疗 HCC 的有效微创方法,CRP 和凝血功能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

    作者:施文武;游红勇;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头顶部髓外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浆细胞病系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 B 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髓外浆细胞瘤(EMP)、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 )[1]。其中 EMP 是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增殖性肿瘤,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较为罕见,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本文结合本院1例头顶部 EMP 并进行文献复习,对 EMP 的诊断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袁斌;李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分别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平;凌瑞;袁时芳;易军;吕勇刚;王辉;李南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和抗凝血酶Ⅲ(AT 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 、APTT 、FIB 、AT Ⅲ、PLT 、TT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作者:刘劲松;赖晓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16例 NSCLC患者根据是否予以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58例。手术组予以手术根除性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治疗;非手术组则只运用放疗和化疗治疗。结果手术组总体有效率为79.31%,显著优于非手术组的2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且1、3、5年的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可提高 NSCLC 患者生存率,降低毒副作用、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

    作者:陈勇吉;李志强;江向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1例

    腹水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开展的检验项目,同时也是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方法之一。作者多年来在做胸、腹水常规检查时,特别留心于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从1例患者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9岁,半月来因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剧。全身乏力伴消除疲劳,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入院后检查:体温(T )38.2°C ,血压(BP)126/80 mm Hg ,精神尚可,自动体位,体质偏瘦,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不亢进。B超检查:腹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未发现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

    作者:刘爱华;郑幼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52例甲胎蛋白(AFP)≥20 ng/mL 的患者,取血清,采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法检测 AFP 异质体。结果肝癌患者 AFP-L3比值高于良性慢性肝病患者,AFP-L3/AFP >35%时诊断特异度较高。结论 AFP 异质体检测在高 AFP 人群中具有重要的肝癌诊断意义,但还需结合其他手段长期监测。

    作者:高永庆;徐长青;刘立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药物性静脉炎患者67例,分为3组,观察组23例,对照一组22例,对照二组22例。观察组使用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冰片、石膏组成的黄连解毒散贴敷8 h ;对照一组使用50%硫酸镁湿敷20 min ,每天3次;对照二组使用芦荟去皮切薄片外敷30 min ,每天3次。治疗3 d 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按静脉炎分度标准设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一组(68.18%)、对照二组(63.64%)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利于静脉炎的尽快治愈,减少患者因静脉炎引起的痛苦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增强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红;尹娅萍;张黎丹;夏兴梅;刘昌梅;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以往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院内常规治疗措施以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溃疡复发等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后医嘱依从性为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溃疡复发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开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疾病认识不足是导致其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化疗的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负性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和促进子宫收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60例患者为处理组,采用术后腹部切口用手术方巾保护切口和沙袋按压宫底;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腹部切口直接腹带固定宫底免压沙袋,观察切口愈合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处理组切口愈合甲级59例(98.3%),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48例(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低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高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巾和沙袋同时使用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特别是在宫底高度较高时。

    作者:徐学敏;费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目的:阐述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药物治疗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威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儿童颅内真菌感染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氟康唑、两性霉素 B 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氟康唑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本文60例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链格孢霉和烟曲菌。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 等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小儿颅内真菌感染通过联合应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氟康唑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长期使用不良反应不明显,非常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刘方硕;翟卫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814例 ICU 住院患者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进行回顾调查。按照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筛检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采用 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4例 ICU 患者中,38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93%。经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手术因素、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放疗和化疗治疗、血液透析等是造成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 ICU 医院感染专项监测,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钟守群;黄伟霞;喻明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776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体外过敏原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绵阳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及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绵阳地区过敏性疾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欧蒙印迹法检测试剂盒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sIgE)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6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 sIgE 阳性率为59.5%,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屋尘(32.1%)、猫毛(21.8%)和尘螨(19.4%);食物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淡水鱼(12.0%)、鸡蛋白(10.5%)和虾(10.4%)。<14岁、14~44岁、>44岁就诊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94%、55.49%、38.87%。结论绵阳地区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分别为屋尘、猫毛、尘螨、淡水鱼、鸡蛋白和虾;不同年龄段其阳性检出率有所差异,以低年龄段患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作者:吴茜;胡冬;朱华强;向礼贤;陈刚;王春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机械通气患儿58例,其中30例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为干预组,另外2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58例患儿中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占25.86%(15/58),肺炎并发症占22.41%(13/58),平均住院天数(19.43±5.81)d ,其中干预组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和肺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氧分压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

    作者:陈英;陈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缺陷并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方法针对2011年护理缺陷对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整改,比较整改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的8.21%降到2012年的2.32%。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童家竹;张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