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高永庆;徐长青;刘立强

关键词: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肝癌
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52例甲胎蛋白(AFP)≥20 ng/mL 的患者,取血清,采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法检测 AFP 异质体。结果肝癌患者 AFP-L3比值高于良性慢性肝病患者,AFP-L3/AFP >35%时诊断特异度较高。结论 AFP 异质体检测在高 AFP 人群中具有重要的肝癌诊断意义,但还需结合其他手段长期监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UF-1000i/A X4280尿液流水线检测结果中假阳性分析

    目的:探讨 UF-1000i/AX4280尿液流水线检测尿样有形成分的干扰因素,分析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随机留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00例住院患者新鲜尿液,采用 UF-1000i/AX4280尿液流水线和显微镜检查。结果 UF-1000i/AX4280尿液流水线和镜检法两种方法检测尿样有形成分结果符合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红细胞真阳性率96.5%,假阳性率12.3%;白细胞真阳性率94.5%,假阳性率17.4%;管型真阳性率75.0%,假阳性率25.0%。结论 UF-1000i/AX4280尿液流水线和显微镜检查联合应用,阳性标本需显微镜复检,可提高尿检的准确率。

    作者:滕燕;王梅;闫伟;何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切除并进行人工假体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比较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其中关节松动1例,折断1例,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干预组治疗后 SAS 和 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435),对照组治疗后 SAS 和 SDS 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102),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0.216)。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置换手术顺利进行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王媛;杨明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0例患者,选择 R-R 间期超过1500 ms 的患者,随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2000 ms ,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或等于220 ms ,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750 ms ,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可见长 R-R 间期大于1500 ms ,部分大于2000 ms ,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检出长 R-R 间期大于1500 ms ,应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二者结合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燕;金海霞;姬晋芳;郭培;程晓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目的:阐述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药物治疗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威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儿童颅内真菌感染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氟康唑、两性霉素 B 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氟康唑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本文60例小儿颅内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链格孢霉和烟曲菌。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 等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小儿颅内真菌感染通过联合应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氟康唑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长期使用不良反应不明显,非常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刘方硕;翟卫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体育管路社区2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双重模式,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脂蛋白、空腹血糖脂蛋白、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侯金圆;洪天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50例,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非 AS 组。分别测定患者年龄、性别、红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R 发生率为3.3%;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32.7%。非 AS 组吸烟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 A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吸烟、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 AR 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杰;张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814例 ICU 住院患者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进行回顾调查。按照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筛检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采用 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4例 ICU 患者中,38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93%。经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手术因素、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放疗和化疗治疗、血液透析等是造成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 ICU 医院感染专项监测,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钟守群;黄伟霞;喻明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自制的膳食,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观察并分别测定两组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营养监测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程度判断。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体质量和上臂中部平均周径较术前第1天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和上臂中部平均周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指标中总蛋白、清蛋白、载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也较实验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5)。结论术后肠内营养对于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情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较快恢复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科星;杜俊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标准药物治疗33例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33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将33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18例,采用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15例,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原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率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率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率水平分为研究组(患者心率大于或等于80次/分钟)和对照组(患者心率小于80次/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钙蛋白 I(TnI)峰值;并比较住院期间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 CK-MB(164.5±67.7)U /L 和 TnI 峰值(47.1±3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CK-MB(131.8±71.8)U /L 和 TnI 峰值(33.9±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49.2±9.8)ng/m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54.5±10.9)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IABP 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需重视心率变化,出现心率加快的患者应及早通知医生给予适当药物控制,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邝曼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 HCC 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 CRP 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9.28%,显著优于开腹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 CRP 、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术是治疗 HCC 的有效微创方法,CRP 和凝血功能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

    作者:施文武;游红勇;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目的:评定凝血检验凝血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4项指标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采用 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 Siemens 配套试剂分析 PT 、APTT 、FIB 、TT ,计算偏倚,根据自由度,查表观察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相关公式估算偏倚带来的不确定度在合成不确定度中权重,同时将患者个体生物学变异考虑在内,分析检测中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PT 、APTT 、FIB 、TT 靶值分别为12.1 s 、26.4 s 、2.4 g /L 、16.2 s 水平时,扩展测定不确定度分别为1.45 s 、1.67 s 、0.21 g/L 、0.78 s 。结论凝血检验项目不确定度表示测量值的分散区间,临床进行凝血检验时,应将患者生物学变异引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中,对临床有更大参考价值。

    作者:严欣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目的: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探讨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和程序。方法利用室内质控数据计算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系数,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数据计算偏倚不确定度,利用3个来源的不确定度综合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尿素、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钠(Na)、钾、氯(Cl)、钙、磷(P)等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19项临床生物化学指标中,低浓度 Cl 及高浓度 Na 扩展不确定度值小,低浓度 P 及高浓度 ALP 扩展不确定度值大。低浓度 ALT 、ALP 、P 及高浓度 ALP扩展不确定度大于10%,检测结果与真实值差波动较大,其他各项指标扩展不确定度均较小。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简单方便,能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可用于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

    作者:刘密凤;刘蔚;郭海;韩晓禹;林凌云;黄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602例,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生产的 Lunar Prodigy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腰椎 L1~4、左右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1)仅有年龄、BMI 、其他疾病及运动能够进入多元回归模型,以上4项因素的 OR <1,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2)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3)非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的腰椎骨密度有差异,体质量偏胖的腰椎骨密度偏高。结论 BMI 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超重或肥胖是骨质疏松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作者:郭瑞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哮喘患儿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吸氧、镇静、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儿血清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3及γ-干扰素(IFN-γ)。结果(1)研究组显效率为68.8%,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E、IL-4、IL-13、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 E、IL-4、IL-13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 E、IL-4、IL-1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儿血清IFN-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能有效提高患儿IFN-γ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詹明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顺尔宁)联合氯雷他定(开瑞坦)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86例 CCVA 患儿。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用顺尔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开瑞坦。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 EC 计数值。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8.14%,总有效率为90.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8%和74.42%,观察组治疗后 EC 计数值为0.18±0.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8±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顺尔宁和开瑞坦治疗CCVA ,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并明显降低患儿 EC 计数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论骨科临床路径在实习及手术教学的应用

    骨科病患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其治疗方案难以标准化,这成为长期困扰医学界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一直以来骨科医生实习成果不佳也是临床骨科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骨科诊疗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出现了骨科临床路径模式。本文探索了临床路径模式在骨科实习及手术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骨科临床路径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爱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开展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开展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影响,并为产妇提供优质化护理模式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均分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记录数据并做好统计学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住院当天和产后第1天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天SDS评分为(50.4±2.2)分,对照组为(55.7±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住院当天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SAS评分分别为(59.1±4.2)、(49.7±4.0)分,对照组分别为(64.4±4.6)、(57.0±4.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类新型护理方案,能够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杭晓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透射比浊检测试剂盒性能验证

    目的:在 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评价 Cys-C 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EP 系列文件,对 Cys-C 试剂盒性能指标作出评估。结果透射比浊法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实验的检出限为0.11μg/mL ;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在准确度评估中相对偏差(Bias)均小于8%;3种不同浓度的临床患者混合血清及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评估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在线性范围评价中均未发现离群点,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017934+0.9932 X ,r=0.993。稀释变异 P为0.42(P0.05=0.6841),P <0.05,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失拟检查 G =3.12(F0.05=3.29),G < F0.05,线性良好;干扰试验以 Bias <8%为医学决定水平,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8.2μmol/L ,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9.1μmol/L ,血红蛋白浓度小于9.7 g/L ,乳糜浊度小于2583 FTU ,Cys-C 相对偏差尚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Cys-C 试剂盒稳定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作者:何国坚;胡劲辉;肖庆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1~2013年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警示。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8株,ESBLs 158株,阳性率为48.17%,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17.72%;标本多的为尿液71株,占44.94%。 ESBLs 阳性菌株中,tem 基因检出85例,检出率53.80%,其中 TEM-1检出63例,占74.12%。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结论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tem 基因型以 TEM-1为主。

    作者:陈灿锋;周伟;梁有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