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王媛;杨明玉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 膝关节,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切除并进行人工假体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比较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其中关节松动1例,折断1例,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干预组治疗后 SAS 和 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435),对照组治疗后 SAS 和 SDS 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102),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0.216)。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置换手术顺利进行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回族地区反流性食管炎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解放军第五医院近10年来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评估10年来 RE 发病情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阐述回族地区 RE 的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解放军第五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诊断的694例 RE ,按洛杉矶分类进行分级,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 RE 发病情况。分析 RE 与病程、年龄、性别、民族、军地发病情况及伴发其他疾病的关系。结果27293例中检出 RE 694例(2.54%),其中男16876例,检出 RE 487例(2.89%);女10417例,检出 RE 207例(1.99%);回族8215例,检出 RE 176例(2.14%),汉族19078例,检出 RE 518例(2.72%);部队官兵4629例,检出 RE 65例(1.40%),地方群众22664例,检出 RE 629例(2.29%)。2002~2006年检出 RE 174例(1.71%),2007~2011年检出 RE 520例(3.04%)。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 mm RE 检出482例(69.45%)。年龄分组中小于40岁检出RE 106例(15.3%),40~49岁检出 RE 181例(26.1%),50~59岁检出 RE 194例(28.0%),60~69岁检出 RE 155例(22.3%),70以上者检出 RE 58例(8.35%)。结论过去10年,RE 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银川地区人群以轻度占大多数;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回族、地方群众高于部队官兵。

    作者:袁蓓蓓;贾淑云;孙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00例急诊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标本的23项急诊常规生化指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差异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比较,23项指标中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清蛋白、肌酐、钙、磷、镁、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脂肪酶12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临床可接受性分析发现,仅 ALT 、AST 2项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差异为临床不可接受,其余10个项目差异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其差异为临床可接受。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可代替血清用于急诊干化学法检测多项指标,且具有快速分离血浆,无凝块等优点,更符合急诊临床需求,而 ALT 、AST 2项应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干化学检测时需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王银玲;周立平;王齐晖;李花;周博;李富顺;王亿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市售单组分TMB显色液质量比较

    目的:比较市售单组分 TMB 显色液的质量。方法选购4种国内外代表性产品,从外观、灵敏度、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进口试剂的灵敏度高于两种国产试剂,但本底高于国产试剂。37℃5 d加速稳定试验发现,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均保持稳定,但进口试剂本底显著升高。结论市售单组分 TMB 显色液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差甚远。

    作者:潘庆军;朱学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切除并进行人工假体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比较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其中关节松动1例,折断1例,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干预组治疗后 SAS 和 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435),对照组治疗后 SAS 和 SDS 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102),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0.216)。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置换手术顺利进行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王媛;杨明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机制分析及护理

    目的:总结归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机制及预防性护理措施,以期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检验结果,包括病情转危,病情转归,脑叶挫伤继发癫痫,气道痉挛、不畅,休克,尿道不畅,高热,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等,并查阅、综合相关文献资料。结果30例患者经过专科处理,护士细心观察及分析,及时采取对策,吸入性肺炎及时得到控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合临床,查阅大量相关性文献,总结出一系列可能机制及护理要点。结论只要掌握专科知识,善于观察和分析,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吸入性肺炎重要性的认识及识别能力,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是可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救治率。

    作者:张敏;余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 )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肾康注射液和贝那普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尿蛋白定量、尿微量清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提高 DN 治疗效果。

    作者:马力群;王莉;付荣国;芦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9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交界性囊腺瘤患者临床特点、肉眼及病理类型。结果39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中有5例为黏液性,34例为浆液性。34例浆液性囊腺瘤中有24例生长于卵巢表面及卵巢内,未出现种植;10例出现腹膜种植,其中3例为浸润性种植,7例为非浸润种植。患者均随访5~10年,生存率为100%;术后复发5例,其中术后2年复发3例,术后4年复发2例。结论卵巢交界性囊腺瘤预后一般情况下较好,但部分患者存在复发风险,生长在卵巢表面的交界性囊腺瘤常常伴有腹膜种植。

    作者:林淑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门诊心律失常患者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疲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疲劳量表(FS-l4)评价疲劳,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疲劳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 FSS 的测评结果(>4分为疲劳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中49例有疲劳症状,占53.27%,平均评分为(5.61±0.91)分;43例无疲劳症状,占46.73%,平均评分为0分。疲劳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及 FS-14总分均明显高于非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障碍、年龄、睡眠障碍(PQSI)、抑郁、焦虑与疲劳相关。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QSI 、抑郁、焦虑、年龄是影响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律失常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疲劳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项危险因素,PQSI 、抑郁、焦虑、年龄是影响疲劳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亚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大理白族2型糖尿病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检测云南省大理白族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在300例无血缘关系的云南省大理白族人群(健康者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中检测 SNPs +45、+276的基因型,分析以上2个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SNP +45位点在健康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差异,SNP +276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健康组和病例组间 SNPs +45、+276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大理白族人群脂联素基因上 SNP +45G 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关联;SNP +45G 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

    作者:康庄;苏恒;张云;虞艳芳;欧杨;薛元明;赵惠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机械通气患儿58例,其中30例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为干预组,另外2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58例患儿中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占25.86%(15/58),肺炎并发症占22.41%(13/58),平均住院天数(19.43±5.81)d ,其中干预组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和肺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氧分压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

    作者:陈英;陈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3项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PCOS 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性激素水平并分析其变化对 PCOS 的影响。实验组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性激素水平,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ST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卵泡刺激素等其他性激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 PCOS 患者中常伴有性激素分泌异常,尤其以 LH 、TSTO 升高多见,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但 PCOS的诊断仍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

    作者:赵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西地那非和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作用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200 mg/kg ,1次/天,口服西地那非2 mg/kg ,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 mg/kg ,2次/天,用药时间多不超过5 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5.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pO2上升,PaCO2和PAS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观察组对肺功能改善更好。结论西地那非与酚妥拉明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黄俊辉;唐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选取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08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作为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课程结束之后两组采用统一难度系数的试卷进行考核,比较平均成绩的差别。同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比较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差别。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89.78±6.57)分与对照组(79.67±10.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姜维华;梁玉伏;顾晓琪;郑翠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药物性静脉炎患者67例,分为3组,观察组23例,对照一组22例,对照二组22例。观察组使用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冰片、石膏组成的黄连解毒散贴敷8 h ;对照一组使用50%硫酸镁湿敷20 min ,每天3次;对照二组使用芦荟去皮切薄片外敷30 min ,每天3次。治疗3 d 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按静脉炎分度标准设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一组(68.18%)、对照二组(63.64%)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利于静脉炎的尽快治愈,减少患者因静脉炎引起的痛苦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增强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红;尹娅萍;张黎丹;夏兴梅;刘昌梅;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MIP-PO 治疗胫骨平台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37.9岁。其中闭合伤46例,开放性损伤13例。按 Schatzker 分类方法: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骨折处塌陷严重者行植骨。结果所有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2个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畸形愈合,终随访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3例,良11例,可5例,总优良率为91.5%。结论 MIPPO 结合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感染率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洪林;蒋电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缺陷并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方法针对2011年护理缺陷对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整改,比较整改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的8.21%降到2012年的2.32%。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童家竹;张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自制的膳食,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观察并分别测定两组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营养监测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程度判断。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体质量和上臂中部平均周径较术前第1天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和上臂中部平均周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指标中总蛋白、清蛋白、载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也较实验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5)。结论术后肠内营养对于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情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较快恢复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科星;杜俊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 ),对其正确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连续检测10 d ,每天取不同浓度的6~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高值18份,中值22份,低值28份,共计68份样本分别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品的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与配套试剂(实验方法)和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与配套试剂(比较方法)定量检测 PCT ,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倚和相关性,评估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配对 t 检验,t =0.479,单侧 t0.05(67)=1.668,故 P >0.05;直线回归检测,相关系数0.992,P<0.05,回归方程:Y =0.960 X +0.257,检测结果具较好一致性,PCT 医学决定水平0.5 ng/mL 和2.0 ng/mL 处的总符合率为97.06%。结论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 结果具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作者:顾向明;胡嘉华;方玲;彭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阴道分泌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白带常规检查是妇产科常规的检验项目,通过细菌、寄生虫及清洁度检查,对阴道内菌群状况作出综合评价,以了解健康情况,为妇女外生殖道感染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因此提高阴道真菌检测阳性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诊治。本文对白带检查方法技术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鸿滨;韦吕伟(综述);伍桂枝(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变化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型 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TuM2-PK 在直肠癌诊断、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直肠癌患者、63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 TuM2-PK 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 )浓度。以 TuM2-PK >15 U /mL 为阳性,分析直肠癌患者血浆 TuM2-PK 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ROC 曲线法分析 TuM2-PK 与 CEA的诊断性能。结果直肠癌组、直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 TuM2-PK 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00、14.57、12.68 U /mL ,直肠癌组显著高于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 TuM2-PK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血浆 TuM2-PK 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有关;TuM2-PK 与 CEA 诊断直肠癌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4.60%、79.16%与73.51%、69.18%。结论血浆 TuM2-PK 水平可辅助诊断直肠癌,但不能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病情的评估、临床分期、浸润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建新;梁文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