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

顾向明;胡嘉华;方玲;彭明

关键词:降钙素原, 免疫荧光层析法, 电化学发光法
摘要: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 ),对其正确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连续检测10 d ,每天取不同浓度的6~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高值18份,中值22份,低值28份,共计68份样本分别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品的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与配套试剂(实验方法)和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与配套试剂(比较方法)定量检测 PCT ,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倚和相关性,评估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配对 t 检验,t =0.479,单侧 t0.05(67)=1.668,故 P >0.05;直线回归检测,相关系数0.992,P<0.05,回归方程:Y =0.960 X +0.257,检测结果具较好一致性,PCT 医学决定水平0.5 ng/mL 和2.0 ng/mL 处的总符合率为97.06%。结论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 结果具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体育管路社区2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双重模式,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脂蛋白、空腹血糖脂蛋白、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侯金圆;洪天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探讨

    随着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自负盈亏,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及卫生事业机构已逐渐开始重视成本核算。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是各种付费方式的基础,是长期持续使用的方式。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医院成本管理必须重视护理服务项目的成本研究。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护理内容涉及有所不同,相同的护理内容在不同地区所消耗的护理成本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单病种医疗价格体系的改革及国外疾病诊断预付制度(即按病种付费)研究的不断完善,护理服务项目成本研究与如何制订合理的护理服务价格,已成为护理研究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1-3]。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已逐步开展,为让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我国在临床工作中拓展了护理服务项目内涵,而护理服务价格标准却沿袭了传统的低价收费,可持续性堪忧。

    作者:叶和梅;吴世友;曾繁丽;徐鸿;郭昌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研究进展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它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尤其是它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常以暴发流行的形式出现,并同时呈现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多重耐药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目前对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生物特性、药物敏感性、耐药机制及防治原则收集整理并综述如下。

    作者:陈杏春(综述);农生洲(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头顶部髓外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浆细胞病系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 B 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髓外浆细胞瘤(EMP)、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 )[1]。其中 EMP 是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增殖性肿瘤,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较为罕见,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本文结合本院1例头顶部 EMP 并进行文献复习,对 EMP 的诊断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袁斌;李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 )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剂盒测定3组血清中 H-FABP 、cT-nT 和 CK-MB 水平。结果 AMI 组与 UA 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ABP 、cTnT 和 CK-MB 联合检测诊断 ACS 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 、cTnT 、CK-MB 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 ACS 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个项目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变化,探讨三者与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恢复期三者浓度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R 、TNF-α和PCT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叶志坚;王霞芳;肖玉梅;施美华;朱雪峰;陈兴年;张耀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和抗凝血酶Ⅲ(AT 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 、APTT 、FIB 、AT Ⅲ、PLT 、TT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作者:刘劲松;赖晓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50例,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非 AS 组。分别测定患者年龄、性别、红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R 发生率为3.3%;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32.7%。非 AS 组吸烟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 A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吸烟、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 AR 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杰;张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分别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平;凌瑞;袁时芳;易军;吕勇刚;王辉;李南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病例分为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组(传统组)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术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肘关节的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Broberg 和 Morrey 功能评分、活动度以及 X 线摄片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 VAS 、Broberg 和 Morrey 功能评分、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 VAS 、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实验组的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关节有更好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作者:张伟;江向明;刘文国;胡力;曾仪;彭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及其对 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 HCC 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 CRP 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9.28%,显著优于开腹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 CRP 、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术是治疗 HCC 的有效微创方法,CRP 和凝血功能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

    作者:施文武;游红勇;李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NT-proBNP 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 NT-proBNP 水平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沭阳县中心医院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 NYHA 分级系统分为 NYHA Ⅰ、Ⅱ、Ⅲ、Ⅳ级4组,检测4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测量4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NYHA 分级、LVEF 、LVEDD 、有无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房颤史。结果4组 NT-proBNP 水平分别是:Ⅳ组(2016.3±423.10)pg/mL 、Ⅲ组(1542.1±326.32)pg/mL 、Ⅱ组(1123.4±241.36)pg/mL 、Ⅰ组(785.3±112.30) pg/mL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心功能分级增加,NT-proBNP 水平升高。 LVEF 与 LVEDD 4组之间的数据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心功能分级增加,LVEF 逐渐减少,LVEDD 逐渐升高。患者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与患者 NT-proBNP 水平无关,与年龄、房颤史、LVEDD 、NYHA 分级、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 LVEF 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 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会林;丁永广;周兵;魏晶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和促进子宫收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60例患者为处理组,采用术后腹部切口用手术方巾保护切口和沙袋按压宫底;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腹部切口直接腹带固定宫底免压沙袋,观察切口愈合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处理组切口愈合甲级59例(98.3%),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48例(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低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高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巾和沙袋同时使用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特别是在宫底高度较高时。

    作者:徐学敏;费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缺陷并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方法针对2011年护理缺陷对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整改,比较整改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的8.21%降到2012年的2.32%。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童家竹;张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776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体外过敏原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绵阳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及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绵阳地区过敏性疾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欧蒙印迹法检测试剂盒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sIgE)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6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 sIgE 阳性率为59.5%,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屋尘(32.1%)、猫毛(21.8%)和尘螨(19.4%);食物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淡水鱼(12.0%)、鸡蛋白(10.5%)和虾(10.4%)。<14岁、14~44岁、>44岁就诊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94%、55.49%、38.87%。结论绵阳地区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分别为屋尘、猫毛、尘螨、淡水鱼、鸡蛋白和虾;不同年龄段其阳性检出率有所差异,以低年龄段患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作者:吴茜;胡冬;朱华强;向礼贤;陈刚;王春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片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发展之迅速,为临床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血片作为血液病观察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作用是仪器无法代替,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临床比较重视白细胞异常形态检查,但对红细胞形态学检查重视不够,血片红细胞形态异常对红细胞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1]。

    作者:朱建锋(综述);潘柏申(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MIP-PO 治疗胫骨平台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37.9岁。其中闭合伤46例,开放性损伤13例。按 Schatzker 分类方法: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骨折处塌陷严重者行植骨。结果所有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2个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畸形愈合,终随访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3例,良11例,可5例,总优良率为91.5%。结论 MIPPO 结合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感染率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洪林;蒋电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脂微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心力衰竭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d ,连续用药14 d 。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何席民;李瑞宇;曹优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项联合检测对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WBC)3项指标在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3例 AECOPD 患者,测定他们治疗前后PCT 、hs-CRP 、WBC ,并且进行肺功能测定、肺功能多项参数系统指数计算,分析 hs-CRP 和 PCT 水平与感染程度和 BODE 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hs-CRP 、PCT 、WBC 在感染性 AECOPD 中的表达比其他指标更为灵敏,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 BODE 指数皆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 PCT 、hs-CRP 及 WBC可作为监测 AECOPD 炎性反应状况及其控制情况的敏感性指标,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作者:黎颖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1~2013年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警示。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8株,ESBLs 158株,阳性率为48.17%,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17.72%;标本多的为尿液71株,占44.94%。 ESBLs 阳性菌株中,tem 基因检出85例,检出率53.80%,其中 TEM-1检出63例,占74.12%。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结论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tem 基因型以 TEM-1为主。

    作者:陈灿锋;周伟;梁有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