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1例

刘爱华;郑幼桥

关键词:胸腔积液, 腺癌细胞, 渗出液, 漏出液
摘要:腹水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开展的检验项目,同时也是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方法之一。作者多年来在做胸、腹水常规检查时,特别留心于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从1例患者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9岁,半月来因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剧。全身乏力伴消除疲劳,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入院后检查:体温(T )38.2°C ,血压(BP)126/80 mm Hg ,精神尚可,自动体位,体质偏瘦,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不亢进。B超检查:腹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未发现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对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对下呼吸道感染中阴性杆菌的体外药敏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IF)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治疗与转归、X 线片表现、体征、症状、发病原因、并发疾病和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是纸片扩散法对患者该致病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基础性疾病类型,其他混合致病菌包括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等,患者胸部 X 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为两下肺野支气管肺炎,药敏试验检查结果证实阴性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于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都较为敏感。结论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会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阴性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应针对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治疗。

    作者:黄晨娟;李月桂;凌寿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对上述慢性病的干预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8例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进行病史询问、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648例体检者中颈动脉内膜增厚481例(72.5%),其中高血压、高 TG 、高 TC 、糖尿病、冠心病5项全无者161例(24.8%),具有其中1项者241例(37.3%),2项者173例(26.7%),3项者63例(9.7%),4项者10例(1.5%),未见5项全有者。结论发现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病例中,有75.2%兼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由此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上述慢性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李燕;闫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和抗凝血酶Ⅲ(AT 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 )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 、APTT 、FIB 、AT Ⅲ、PLT 、TT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作者:刘劲松;赖晓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甘露聚糖肽防治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对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88例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半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加用甘露聚糖肽片治疗。观察6、12个月后患者临床指标:尿蛋白定量、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变化,免疫学指标有血清 IgG 、IgA 含量、CD4、CD4/CD8比例,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再次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12个月后临床指标均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IgG 、IgA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水平、CD4与 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可以改善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复发,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范立明;黄远航;胡静;谭江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 )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剂盒测定3组血清中 H-FABP 、cT-nT 和 CK-MB 水平。结果 AMI 组与 UA 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ABP 、cTnT 和 CK-MB 联合检测诊断 ACS 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 、cTnT 、CK-MB 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 ACS 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片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发展之迅速,为临床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血片作为血液病观察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作用是仪器无法代替,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临床比较重视白细胞异常形态检查,但对红细胞形态学检查重视不够,血片红细胞形态异常对红细胞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1]。

    作者:朱建锋(综述);潘柏申(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不同比例抗凝剂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凝血4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抗凝剂(109 mmol/L 枸橼酸钠)与血液不同比例分为 A(1∶7.3)、B(1∶6.7)、C(1∶6)、D(1∶5.3)4组,检测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与正常参考组(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比较,A 、B 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D 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测标本中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可接受,这部分标本可让步接受。

    作者:白垚;廖君群;赖晓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不同采血管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管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用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及添加有促凝剂和抗凝剂(肝素锂)的真空采血管各采集血样本,放置1、3、24 h 后检测 NSE 水平。以无添加剂组为对照,各组分别与其比较。结果放置1、3 h 后,促凝剂组和抗凝剂组NSE 水平与无添加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4 h 后,促凝剂组和抗凝剂组 NSE 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添加促凝剂和抗凝剂真空采血管收集的血标本,放置1、3 h 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NSE 对结果无影响;放置24 h 后对检测 NSE 有明显影响。

    作者:周文;王丹;张绍兰;邓英;黄金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脂微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心力衰竭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d ,连续用药14 d 。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纽约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何席民;李瑞宇;曹优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低离子强度溶液在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离子强度溶液(LISS)在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好IgG型抗-D的佳稀释度,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微柱凝胶卡分别在盐水介质和LISS介质中检测,观察其凝集强度。结果0.03 mol/L LISS液10 min的致敏效果和盐水介质60 min的致敏效果和凝集强度相当;与高稀释度抗-D血清在微柱凝胶卡上反应相比较,盐水介质的低于LISS介质的凝集强度。结论 LISS可加快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试验的敏感度,对于输血安全和及时性提供了保障。

    作者:邓安彦;周守容;吴春磊;穆万洋;刘敏;邓小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814例 ICU 住院患者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进行回顾调查。按照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筛检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采用 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4例 ICU 患者中,38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93%。经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手术因素、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放疗和化疗治疗、血液透析等是造成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 ICU 医院感染专项监测,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钟守群;黄伟霞;喻明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个项目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变化,探讨三者与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恢复期三者浓度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R 、TNF-α和PCT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叶志坚;王霞芳;肖玉梅;施美华;朱雪峰;陈兴年;张耀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西地那非和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作用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200 mg/kg ,1次/天,口服西地那非2 mg/kg ,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 mg/kg ,2次/天,用药时间多不超过5 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5.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pO2上升,PaCO2和PAS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观察组对肺功能改善更好。结论西地那非与酚妥拉明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黄俊辉;唐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哮喘患儿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吸氧、镇静、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儿血清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3及γ-干扰素(IFN-γ)。结果(1)研究组显效率为68.8%,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E、IL-4、IL-13、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 E、IL-4、IL-13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 E、IL-4、IL-1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儿血清IFN-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能有效提高患儿IFN-γ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詹明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和促进子宫收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60例患者为处理组,采用术后腹部切口用手术方巾保护切口和沙袋按压宫底;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腹部切口直接腹带固定宫底免压沙袋,观察切口愈合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处理组切口愈合甲级59例(98.3%),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48例(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低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高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巾和沙袋同时使用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特别是在宫底高度较高时。

    作者:徐学敏;费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探讨

    随着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自负盈亏,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及卫生事业机构已逐渐开始重视成本核算。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是各种付费方式的基础,是长期持续使用的方式。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医院成本管理必须重视护理服务项目的成本研究。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护理内容涉及有所不同,相同的护理内容在不同地区所消耗的护理成本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单病种医疗价格体系的改革及国外疾病诊断预付制度(即按病种付费)研究的不断完善,护理服务项目成本研究与如何制订合理的护理服务价格,已成为护理研究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1-3]。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已逐步开展,为让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我国在临床工作中拓展了护理服务项目内涵,而护理服务价格标准却沿袭了传统的低价收费,可持续性堪忧。

    作者:叶和梅;吴世友;曾繁丽;徐鸿;郭昌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602例,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生产的 Lunar Prodigy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腰椎 L1~4、左右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1)仅有年龄、BMI 、其他疾病及运动能够进入多元回归模型,以上4项因素的 OR <1,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2)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3)非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的腰椎骨密度有差异,体质量偏胖的腰椎骨密度偏高。结论 BMI 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超重或肥胖是骨质疏松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作者:郭瑞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药物性静脉炎患者67例,分为3组,观察组23例,对照一组22例,对照二组22例。观察组使用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冰片、石膏组成的黄连解毒散贴敷8 h ;对照一组使用50%硫酸镁湿敷20 min ,每天3次;对照二组使用芦荟去皮切薄片外敷30 min ,每天3次。治疗3 d 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按静脉炎分度标准设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一组(68.18%)、对照二组(63.64%)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利于静脉炎的尽快治愈,减少患者因静脉炎引起的痛苦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增强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红;尹娅萍;张黎丹;夏兴梅;刘昌梅;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缺陷并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方法针对2011年护理缺陷对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整改,比较整改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的8.21%降到2012年的2.32%。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童家竹;张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现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门诊内科就诊的发热患儿家属对患儿发热家庭护理知识现状及需求。结果80%以上家属知道什么是发热,但只有33.3%家属基本掌握解决孩子发热的应急措施,90%以上家属希望获得有关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知识,而且年龄越小及家属文化越低的患儿其家属对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知晓度越低。结论应加强门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特别是婴幼儿家属及文化水平低的家属,提高患儿家属对发热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家庭护理水平。

    作者:杨关芬;吕天跃;卢平;黄秀蓉;谢永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