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62例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体会

张伟;姜道彬;窦建国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24F标准通道, 上尿路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62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成功一期取尽结石,8例二期取尽石,4例结石少许残留,一期结石取净率92.6%;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70 min,平均住院9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在肿瘤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建立有效预警、强调重点控制、提高业务素质、构建和谐关系.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2年,与实施前比较,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护理实施前后相比为0.12%∶0.42%;褥疮为0.12%∶0.60%;跌倒为0.04%∶0.13%;导管脱落为0.28%∶0.79%;导管感染为0.42%∶1.4%;自杀为0.01%∶0.07%;患者满意度由90.3%提高到98.0%.结论 在肿瘤专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服务.

    作者:陶静楠;秦亚辉;关琼瑶;邢煜;缪云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下腰及骨盆痛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1 254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下腰、骨盆痛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1 254例妇女在孕36周常规产前检查时接受问卷调查,包括:年龄,身高,肥胖指数,受教育程度,是否失业,城市或农村人口,有无保姆,孕前有否腰痛,前次妊娠有否腰痛,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加重及缓解方法,孕妇活动能力(日常活动,家务劳动,户外活动)等.结果 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为48.96%.身高,受教育程度,是否失业及有无保姆与疼痛无明显关系.低龄、高龄孕妇较适龄孕妇更易腰痛.超重孕妇更易腰痛.孕前有腰痛及前次妊娠有腰痛者在本次妊娠中发生腰痛比例增大.城乡孕妇腰痛发生率有较大差异.久站易加重腰痛,卧位可以明显减轻疼痛.下腰及骨盆痛对妊娠晚期孕妇的活动影响较大.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高,对于某些影响因素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岚;张媛;陶兰;牟连芳;周晓军;林晓宁;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刺蝶腭神经节加微波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报告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近10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全球发病率约为10%~25%

    作者:张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早孕药物流产前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药流)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停经35~50 d的400例要求药流的健康早孕患者,用药前后应用彩超对子宫内部回声、孕囊大小、附件区等进行监测,对宫腔内不均质杂乱回声团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其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 400例中术前彩超提示2例为异位妊娠;8例为带环妊娠,1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葡萄胎,总共12例患者不宜药流,余388例均为单纯的宫内早孕,均实施了药流,并于服药后3~14 d内彩超复查,提示375例药流成功,10例流产不全,3例流产失败,临床依此及时调整方案,经治疗后患者均痊愈.结论 彩超于药流前筛查出异常情况,避免药流的盲目性;药流术后,直接判断药流的效果,对不完全流产者,准确测定宫腔残留的大小、回声及局部血流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寻找药流后出血的原因,并及时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彩超监测在药流前后必不可少.

    作者:张风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TORCH测定的临床意义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TORCH测定的临床意义及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31例孕期妇女TORCH检查资料.结果 IgG阳性例数要高于IgM阳性例数,且TOXIgM、IgG阳性例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类病毒.结论 TORCH的测定与优生优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颜进明;李明;王超;刘跃平;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HBeAg定量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定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IFMA法)测HBeAg,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160例患者中有11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0.6%;其中A组HBV-DNA阳性率为97.7%,B组为38.3%(χ2=96.4,P<0.05),HBV-DNA定量均值A组与B组(A组:6.59±1.34,B组:4.0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评定HBV复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HBeAg定量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郭清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ysmex pocH80i常见7种故障维修

    pocH-80i是日本Sysmex公司针对小型实验室的要求新开发的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该机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检验科、厂矿单位卫生室、大型血液分析仪备用机和医院急诊检验.仪器除继承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精准、无毒试剂的优点以外,因其全中文界面,在操作简便性、维护方便性、数据管理通讯功能方面均能完美符合现代小型实验室的要求[1].

    作者:戴启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B-twin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期护理.方法 分析20例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B-twin融合术病例的手术期护理,总结手术配合的方法和手术体位摆置等要点.结果 术前充分做好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及完善各项手术护理.手术进展顺利,手术时间2.5~3.5 h.术中出血较少,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块滑动和内固定松动,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twin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效果好的手术方式,手术期熟练掌握配合要点、手术步骤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骆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参数检测对比

    目前,多数医院血常规检验均采用手指(无名指)的末梢血,偶有采用静脉血者,对于指血与静脉血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作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功军;邹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为艾滋病合并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方法 对22例艾滋病合并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化疗的护理、饮食及运动护理等.结果 21例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顺利按计划完成化疗;1例患者并发症严重,不合适化疗,转本院艾滋病科专科治疗.结论 治疗护理即使得当可使病情好转,患者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抗菌药治疗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治疗无效后耐药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该院患者经治疗后仍多次在同一部位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在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多次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中,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从敏感转为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7.8%、22.2%、22.2%、22.2%、14.8%、14.8%、11.1%、11.1%;从敏感转为中介比例为:0、0、29.6%、9.3%、9.3%、7.4%、7.4%、3.7%.结论 患者经治疗无效后多次检出同种病原菌的耐药率升高.多种抗菌药由原来敏感或者中介的转为耐药,并且比例较高,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时,应合理选用抗菌药,采取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以减少诱导耐药株的产生,以免给后续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作者:曾凤群;丘仲柳;冯丽春;李健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作用初步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脂类代谢紊乱系致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及报道从多方面阐述其相关性.近年来有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在临床中作用得到重视[1],临床医生不再把目光仅停留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等其他脂类物质上.本人对本院3 903例血脂检测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重点观察了HDL-C检测数据,试图寻找HDL-C浓度降低与其他脂类物质浓度紊乱的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1例血小板输注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小板输注疗效,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及提高输注有效率.方法 通过该院患者71例次的血小板输注后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观察其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1)71例血小板输注中有20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28.2%.(2)通过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输注次数和所患疾病有关.结论 (1)血小板输注对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有积极作用.(2)反复输血、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作者:王李洁;刘风华;刘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62例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62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成功一期取尽结石,8例二期取尽石,4例结石少许残留,一期结石取净率92.6%;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70 min,平均住院9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伟;姜道彬;窦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包被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对CIK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包被和未包被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培养瓶中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生长状态及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的细胞数,研究在临床常用培养CIK细胞的方法上,后续增加对培养瓶进行包被抗人CD3单克隆抗体的预处理后,对CIK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无血清培养液调整好细胞浓度,在75 cm2密封盖培养瓶中等量加入包被和未包被抗人CD3抗体,以及IFN-γ.培养24 h后加入CIK混合刺激因子,以后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行传代扩增(扩增至未包被的培养瓶中),第12天收集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包被抗人CD3抗体的75 cm2密封盖培养瓶培养的CIK细胞,在培养第3天即可进行传代扩增,以后每天都可进行扩增;用未包被抗人CD3抗体75 cm2密封盖培养瓶培养的CIK细胞在第5天才可进行传代扩增,以后每隔1 d可以进行扩增,第12天收集的细胞总数未包被的为1.2×109,包被的为3.3×109.结论 包被细胞因子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对正常条件培养的CIK细胞生长状态和较短时间内收获的CIK细胞总量有很好的正影响.

    作者:王岩;刘蓉芳;晁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按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研制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性能验证

    目的 对按新版<中国药典>要求研制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下称丙肝抗体)试剂的方法学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结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S)发布的 EP12-A2文件<定性试验评价方法用户协议和提议指南>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指南>对丙肝抗体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丙肝抗体定性试验的临界值为0.3 NCU/mL;诊断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7.5%;批内精密度高值:12.94%,低值:13.67%;批间精密度CV是14.83%.结论 丙肝抗体试剂的方法学性能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且比以前同类产品检测性能优良.

    作者:王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选用合理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工作

    目的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TP-ELISA)先对标本中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试验法(TPPA)进行确认,探讨这3种方法在梅毒筛查及确认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2010年度本实验室共计5 370例标本,同时用TRUST法和TP-ELISA法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均用TPPA法复检,再结合临床诊断确认结果.结果 TRUST法筛选出的阳性标本为48例,经TPPA法复检确认44例为阳性,4例为假阳性,另有11例假阴性标本未测出;TP-ELISA法筛选查出阳性标本为55例,经TPPA法复检确认为54例阳性,1例假阳性,1例标本因显色浅而判断为假阴性.TPPA法共复检60例,初筛阳性标本确认为55例,经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55例标本完全符合.结论 这3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易判断,对实验室条件及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TPPA法成本较高,不宜为所有标本全部做检测.为防止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漏报、误报,该科室选用先筛查再确认的工作模式.

    作者:邵舜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前疾病患者血清胃液中三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胃癌前病变血清和胃液中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差异.方法 采用胃镜获取胃癌患者、癌前病变(包括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及良性病变患者的胃液和组织学标本,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将83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2例,癌前病变组44例,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同时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分别检测血清和胃液内CEA、CA72-4和CA19-9的水平.结果 胃癌、癌前疾病、对照组胃液中CA72-4、CA19-9、CEA 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5);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液中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胃液中的CA72-4、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较血清测定更有利于胃癌前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追踪.

    作者:焦鑫;何思春;王利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53例精神疾病患者血锂浓度监测

    目的 对该院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血锂浓度进行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酸锂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53例长期服用碳酸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53例碳酸锂治疗患者中,有81例血锂浓度小0.60 mmol/L,363例在0.60~1.20 mmol/L,9例大于1.20 mmol/L,提示有80.13%的患者达到用药浓度,17.88%的患者未达到有效浓度,只有1.54%的患者出现早期中毒症状.结论 该院临床对碳酸锂的运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CysC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冠心病组患者CysC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Cys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冠心病患者CysC与其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等因素后,此相关性仍存在(r=0.70,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与增高,且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随着Cys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郭守玉;龙明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