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梅;熊亚南;张淑杰;章广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血站血液筛查传染病项目的常用检测方法.由于血站ELISA检测对设备要求通量大,一般均采用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费米(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是瑞士哈美顿公司公司生产的完全自动化的酶标处理系统,1997获得美国FDA许可,用于血站筛查实验室[1].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法试验,实现了操纵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ELISA试验水平受试剂盒品质、操作过程和反应条件的影响,可造成试验结果变异过大,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带来不良后果.本文就FAM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性能特点、检测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进行初步讨论.
作者:赵飞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南通地区HBV感染者共125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LC)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例.应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 对HBV-DNA阳性的116例标本进行HBV基因分型,其中B基因型35例(30.17%),C基因型76例(65.52%),B+C混合基因型 5例(4.31%),未检出非B非C型.其中ASC组HBV-DNA定量阳性患者中以B型为主(86.36%);而其余3组感染者中以C型基因居多:CHB患者中C型为80.43%,HLC患者中C型为69.57%,HCC患者中C型为80%.结论 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HBV基因C型与B型各有显著的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亚丽;陈琳;吴月平;赵建华;吴玉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不同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的相关性.方法 199例患者的胃黏膜标本用来做本次研究,使用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结果 199例患者中,H.pylori 阳性121例(60.8%),有反酸嗳气症状者65例(32.7%),恶心呕吐者8例(4%),食欲不振者65例(32.7%),慢性腹痛者89例(44.7%).H.pylori感染与反酸嗳气(χ2=0.22;P=0.64)、恶心呕吐(χ2=0.01;P=0.92)及食欲不振(χ2=1.92; P=0.17)无显著相关性,但H.pylori阳性人群中出现慢性腹痛症状者明显多于H.pylori阴性的人群(χ2=8.33; P=0.004).结论 H.pylori 可能在慢性腹痛症状的出现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作者:李娟;嘉红云;黄思聪;周强;吴晓蔓;王方金;何蕴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压力测试后血液中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方法 选取该院49例1周内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单车运动压力测试,采集开始运动测试时的血液样本测试IMA作为基线水平,5 min后再次采样测试IMA水平.结果 49例患者中,有2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有冠状动脉狭窄,另外24例(非冠状动脉疾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而IMA水平在基线水平与运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基线水平分别为(70.7±7.2)U/mL、(72.5±6.4)U/mL,而运动后水平分别为(74.1±5.1)U/mL、(75.8±6.8)U/mL,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对比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后IMA水平变化值两组分别为(5.4±3.5)U/mL、(4.7±7.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阳性组(16例)与心电图阴性组(33例)IM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在运动测试中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适用.
作者:罗裕旋;冯春颜;魏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依据肝干细胞的起源不同,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肝细胞、卵圆细胞及小肝细胞等,后者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1].1 肝源性肝干细胞1.1 肝细胞在正常肝脏中,大部分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1/3 000~1/2 000分化的肝细胞分裂来维持生理肝组织质量,但相关研究表明:肝脏组织被切除2/3后,剩余的肝细胞经过1~3次分裂就可以恢复足够的肝细胞数量和肝脏体积[1].这说明肝细胞具有在特定条件下的再生能力.有研究表明,在肝脏受损时或给予恰当刺激,肝细胞能被激活,通过增殖、分化、再生,以完成肝脏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
作者:洪国庆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 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 h后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PT、TT、APTT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楚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产后2周,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1].本病严重地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全国孕产妇六大死亡原因中,排列第2位的就是妊高征,因此,要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必须有效控制和降低妊高征的并发症,除积极的治疗外,妊高症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谢爱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检测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4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TPSA和FPSA含量,并以45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和FPSA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组FPSA/TPSA比值则明显低于BPH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SA、FPSA、FPSA/TPSA比值联检可作为PCa和BPH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世永;苏国生;劳炳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碰到需要对新试剂盒进行考察的问题,而线性范围是生化试剂的一个重要指标[1].确定线性范围的实验需要由低到高一系列浓度的样本,其中高浓度的样本一般是通过临床搜集或者通过普通浓度的样本添加纯物质来获得,前者具有一定的难度,后者成本较高,而且获得起来也未必方便.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对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尤其是高值部分进行评价,以确定试剂盒的质量状况.作者通过对试剂的上机测定参数进行调整,以普通的高值样本实现了检验试剂盒测定特别高值样本的能力.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雷;张天甍;王蕴峰;王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血凝测定是临床血栓和止血分析中重要的筛选试验.目前,随着止血与血栓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其检测技术日益先进和自动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动凝血仪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临床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疗预后提供了多项实验指标,也使得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快速、准确.但是,如果对血凝分析仪的影响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相应对策,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使检测结果与真值出现偏差,本文就影响血凝分析的因素及对策作如下初步探讨.
作者:王敏;吴李培;周玉贵;丁正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涂片镜检对痰液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38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其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理想合格标本96份,涂片与培养结果 符合率68.6%;可接受合格标本123份,涂片与培养结果 符合率58.9%;不合格标本119份,涂片与培养结果 符合率33.7%.结论 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于痰培养结果 的可靠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金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作者:蔡澍;罗均;周平;钟土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在无偿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减低血液报废率,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并有效地控制采供血成本.方法 在中山地区2011年1~12月无偿献血活动中对体质量超过70 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比较分析2011年选择性ALT初筛后和2010年未开展ALT初筛的血液报废率及采供血成本.结果 2011年的血液总报废率和ALT报废率明显降低,采供血成本不但未增加,并且有所降低.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体质量超过70 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既可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又可有效控制采供血成本,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何锐洪;易峰;袁文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在不同时间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40、80、200、400、800、2 000、4 000、8 000 mg/L的84消毒液,作用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每一个浓度在5、10、15、20、25、30、45、60、120 min时,接种改良罗氏培养基,根据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来确认消毒效果.结果 作用5、10 min时所有浓度的84消毒液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均无作用;15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 000、8 0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0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800、2 0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30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200、4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60 min时,有效氯含量为8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而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40 mg/L的84消毒液到120 min时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仍无作用.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00~400 mg/L的84消毒液,作用30 min来消除人型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台面或地面污染.
作者:谢琦瑛;蒋荩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第3位.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大于80%的病例同时伴有肝硬化,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HCC的主要手段,但术后高复发转移率已成为制约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瓶颈,有报道称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约为60%~70%[1].现HCC术后复发转移机制、诊断及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作者:范高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107例确诊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8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癌胚抗原(CEA)、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及单独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研究肺癌组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 CEA、CA153、CA125肺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灵敏度为86.0%;CA125在非小细胞升高比较明显,CEA在腺癌中升高比较明显.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对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检测对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成小英;刘婷芝;王陆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别比较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CA125)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于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3组,分别是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组均为30例受试者,取其血清,采用ELISA方法 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中HE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方法 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中的CA125水平.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HE4和CA125的含量均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敏感度方面,HE4和CA125联合诊断均高于HE4与CA125的单独检测;在特异度方面,HE4和CA125联合诊断特异度高于CA125的单独检测,而比HE4的单独检测低.结论 HE4和CA125联合应用是诊断卵巢癌的佳检测手段,使得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临床上对与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黄汝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近年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方便、快捷、准确的优势迅速取代了半自动及手工分析,为确保全自动分析仪的准确性,分析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2009年s本院引进了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SE900、D2400和P800模块,现将ISE900模块维护保养及常见报警处理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海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检验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与传统手工方法相比,具有精密度高,操作速度快的特点,并能为临床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多个有效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外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常用的方法.但是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部分检验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者不懂审核方法,常常做出错误的检验报告.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检验质量,现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审核方法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兴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正常孕32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为子痫前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和严重程度提供敏感性指标.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来检测孕32周的孕妇血浆中FIB和D-D含量,共1 481例.用minitab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将1 407例健康妊娠组和47例子痫前期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FIB的参考范围为(4.42±1.25)g/L,D-D的参考范围为(1.09±0.66) μg/mL.健康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的FIB和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参考范围大幅度降低因孕妇生理性增高而导致的异常判断.提示健康孕妇已处相对高凝状态;子痫前期组患者FIB含量显著下降而D-D明显高于健康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提示FIB和D-D可作为监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锡清;张静;侯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